猫眼法绝对测量干涉仪出射波前
本文选题:测量 + 光学检测 ; 参考:《中国激光》2015年12期
【摘要】:由于非共光路误差是菲索干涉仪进行高精度检测中最重要的误差因素之一,而非共光路误差是由于非理想的光学系统即干涉仪的出射波前不理想造成的,所以为了测量干涉仪的出射波前来评估干涉仪非共光路误差的大小,提出一种利用干涉仪猫眼位置绝对测量干涉仪出射波前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干涉仪自身的面形测量功能,操作非常简单,只需要一块反射镜就能够实现干涉仪出射波前的测量。该方法通过至少三个猫眼位置的测量得到干涉仪出射波前的自身剪切数据,然后通过基于旋转平移的绝对检测算法直接得到干涉仪的出射波前的二维波前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面能够实现不包括Power在内均方根(RMS)值约为15 nm的测量精度。该方法能够准确测量干涉仪出射波前,从而评估干涉仪非共光路误差。
[Abstract]:Because the non-common optical path erro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rror factors in the high-precision detection of Fizo interferometer, and the non-common optical path error is caused by the non-ideal optical system, I. E. the non-ideal wavefront of the interferometer. So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output wave of interferometer to evaluate the error of non-common optical path of interferometer, a method of absolute measurement of interferometer output wavefront by using the position of cat's eye of interferometer is propos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surface shape measurement function of the interferometer itself, and the operation is very simple. Only one mirror is needed to measure the wavefront of the interferometer. In this method, at least three cat's eye positions are measured to obtain the self-shear data of the interferometer's outgoing wavefront, and then the two-dimensional wavefront data of the interferometer's outgoing wavefront are directly obtained by the absolute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rotation transl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MS value of RMS, which does not include Power, can be achieved with an accuracy of about 15 nm. This method can accurately measure the wavefront of interferometer and evaluate the non-common optical path error of interferometer.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精密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2205)
【分类号】:TH744.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兆栋;于丽娜;韩志刚;陈磊;;五棱镜扫描法检测大口径近红外干涉仪准直波前[J];中国激光;2010年04期
2 陈琦;;二维工作台正交性检测[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3 戚二辉;罗霄;李明;郑立功;张学军;;五棱镜扫描技术检测大口径平面镜的误差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02期
4 戚二辉;罗霄;刘泉;郑立功;张学军;;用于大口径平面镜检测的五棱镜扫描检测系统装调技术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崔天刚;WolterⅠ型反射镜面形检测及成像性能检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朱硕;大口径光学平面镜面形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3 李响;空间光学遥感器检测中大口径平行光管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4 林维豪;大尺寸反射镜高精度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4年
5 闫力松;子孔径拼接干涉检测光学镜面算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照耀,费业泰;轮廓扫描测量及其控制策略[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瀛洁,李鹏生,强锡富,熊岗;外差干涉仪中光路调整的分析[J];光电工程;2000年01期
2 陈家璧;也谈散射板干涉仪的原理[J];大学物理;2000年05期
3 叶露,韩昌元;总装调对心干涉仪的设计与测量精度分析[J];光学技术;2001年04期
4 陈朗,冯长根;激光速度干涉仪测量炸药驱动金属的运动速度[J];兵工学报;2003年01期
5 刘雯,沈妮,李天初;用多齿分度台标定激光小角度干涉仪[J];计量学报;2004年04期
6 翁继东,谭华,胡绍楼,马云,王翔;一种新型全光纤速度干涉仪[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年04期
7 苏嘉;张寅超;雷丽巧;赵曰风;屈凯峰;刘晓勤;洪光烈;;全光纤多模速度干涉仪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6年05期
8 路建新;王钊;梁晶;高爽;单玉生;;线光学记录速度干涉仪系统的设计[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6年00期
9 马军;何煦;居波;韩冰;;泰曼-格林型静态便携式干涉仪的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12期
10 武旭华;陈磊;肖韶荣;;干涉仪准直系统波前质量检测[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鹏;伍凡;侯溪;;影响干涉仪精度的主要误差分析[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杜炎雄;颜辉;张丹伟;单传家;朱诗亮;;暗态原子干涉仪[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3 许叶圣;沈丽萍;;激光多普勒干涉仪与A超测量硅油眼轴长的比较[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裴雅鹏;黄晓蓉;;用于一等量块检定的柯氏干涉仪改造[A];高精度几何量光电测量与校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梁铸;;用激光扫描干涉仪测量超音速的流体速度[A];第一届全国光散射会议会议指南[C];1981年
6 王丽萍;马冬梅;;可见光移相点衍射干涉仪的测量误差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杜国军;王永梅;王英鉴;;多普勒干涉仪的光学系统设计[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吴朔;沙定国;林家明;周桃庚;陈凌峰;聂亮;;光纤点衍射干涉仪测量凹球面面形[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武旭华;陈磊;;五棱镜扫描法检测干涉仪准直系统波前质量[A];第十一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曾理江;松本弘一;;用于测量空气折射率的双波长外差干涉仪[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彪;高精度原子干涉仪主动隔振系统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4年
2 武旭华;φ300mm移相干涉仪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3 张健;超高精度菲索干涉仪不确定度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4 吴栋;移相干涉仪自适应抗振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5 刘兆栋;φ600mm近红外相移斐索干涉仪校准及测试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6 郭仁慧;近红外大口径波长移相干涉仪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7 韩冬松;共光路动态干涉仪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8 陈杰;J-TEXT三波远红外激光偏振干涉仪的建立[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吴新民;光干涉测试中的抗振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10 齐永岳;大范围二维纳米检测系统的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天策;应用于等离子体密度测量的全光纤M-Z干涉仪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聪聪;移相干涉仪中的振动探测及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3 揭应平;干涉仪测试系统的改进及测量范围扩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4 金霞;数字波面干涉仪及其标准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5 周宇轩;镀膜小孔点衍射干涉仪的设计与调试[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季荣;中频段干涉仪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高建美;时频干涉仪测向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路建新;冲击波实验中测量自由面速度的光学记录速度干涉仪的设计和建立[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4年
9 陆旭明;干涉仪测量的光强控制与抗振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姬会东;移相干涉仪中主动抗振及电器集成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492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049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