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甲烷气体浓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瓦斯气体浓度光电检测系统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 2011年
光纤甲烷气体浓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柴航
【摘要】:近年来煤矿瓦斯爆炸事件频发,给国家和个人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因而对矿井进行实时的甲烷浓度检测就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常采用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进行甲烷检测,但是这种传感器寿命短,需要经常进行零点和灵敏度的校正,使用很不方便,也不安全。随着近年来光纤技术的发展,基于光谱吸收式光纤气体传感器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响应速度快、组网方便等优点,而备受人们的关注。 本系统采用光谱吸收式差分检测原理,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包络滤波片、气室、梳状滤波片后,分离出参考光和信号光,然后采用探测器对两路信号光进行同时检测,最后经过数据采集处理得出甲烷气体的浓度。 本文对光源、传感头、探测器、滤波片以及数据采集和处理等模块进行分析和选择。根据差分检测原理完成了光电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开发,利用PIN光电二极管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同时采用二级放大电路,其中一级放大为直流放大电路,二级为电压放大电路,实现了对微弱电信号的放大处理,达到了电路的设计要求。 根据实验数据以及结论分析,本系统在低浓度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在浓度低于1%时误差小于0.1%,浓度在1%-4%时,误差小于0.3%,并且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灵敏度,基本达到了实验的要求。当然,系统仍有不足之处,还需进一步的测试和改进。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P2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维兵,朱励,张宇,张爱军;吸收式光纤气体传感器的研究[J];传感器技术;2005年02期
2 李瑛,杨集,冯士维;光纤气体传感器研究进展[J];传感器世界;2005年01期
3 张广军,吕俊芳,周秀银,周浩敏;新型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J];光电工程;1997年05期
4 王玉田,郭增军,王莉田;差分吸收式光纤甲烷气体传感器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1年07期
5 潘小青,刘庆成;气体传感器及其发展[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林枫,蔡海文,瞿荣辉,方祖捷;红外吸收型瓦斯传感器的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4年07期
7 喻洪波,廖延彪,靳伟,何海律;光纤化的气体传感技术[J];激光与红外;2002年03期
8 王艳菊;王玉田;张玉燕;;差分吸收式甲烷气体传感系统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12期
9 张铁强,林晓珑,申铉国,朴中明;水中油份含量测试仪的原理与结构[J];仪器仪表学报;1998年05期
10 王书涛,刘瑾,车仁生,王玉田;一种基于谐波检测技术的光纤甲烷气体传感器[J];应用光学;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增军;基于光谱吸收光纤甲烷气体传感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3年
2 王艳菊;基于光谱吸收的光纤式有害气体测量技术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廷荣;光谱吸收式光纤甲烷气体传感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1年
2 张洁;用LED作光源的光纤甲烷气体传感器及其检测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3 张宇;甲烷中红外检测系统结构设计及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冬梅;瓦斯气体浓度光电检测系统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成;瓦斯气体检测中全光纤梳状滤波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周游;基于光谱吸收式的光纤甲烷气体传感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杨宝霖;矿用红外瓦斯传感器原理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马鑫;远距离红外激光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8年
9 张勇;红外甲烷浓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伟;郭立稳;杜通;;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煤与瓦斯预测预报系统的研究[J];安全;2008年10期
2 肖韶荣,李剑白;双通道光纤位移传感器实时测量系统[J];半导体光电;2000年06期
3 管立君;张景超;褚衍平;刘宇蕾;;光纤光栅式甲烷浓度差分检测系统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8年02期
4 余贶琭;吴重庆;郭旋;王智;王拥军;;光纤气体传感网络的研究进展[J];半导体光电;2010年01期
5 余贶琭;吴重庆;王智;刘锐;王俏;;基于全光缓存器的光纤传感甲烷多点监测系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高姬,刘春喜;虚拟仪器与数据融合在瓦斯监测系统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4年06期
7 魏国才;;石嘴山矿区二号井石门揭煤防突措施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张宏伟,李胜,袁亮,刘永庆;潘一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模式识别与概率预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张英华;尹根成;黄志安;;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倾斜高抽技术的应用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曲志明;周心权;张祎恺;徐景德;;掘进巷道瓦斯爆炸动态数学模型及数值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宜平;杨业新;蔡东红;华海洋;;大采高跨上山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宝振;;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火灾事故的分析与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3 范立民;蔡选良;;陕西省煤矿瓦斯地质图与瓦斯地质规律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4 张进军;刘宁川;昝军才;;大佛寺煤矿掘进工作面卸压松动圈范围的确定[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5 马丛林;田景武;;开滦东欢坨矿瓦斯赋存及涌出规律的初步分析[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倪家升;刘统玉;李艳芳;王黔;王昌;;光纤瓦斯气体传感器在煤矿采矿安全中的应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荣向东;冯杰;;低瓦斯矿井瓦斯异常涌出危险区的界定与治理[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程根银;郭夕祥;齐黎明;李波;陈学习;陈绍杰;;姚桥矿瓦斯赋存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国泉;卢益民;;可燃冰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关系——兼论煤与瓦斯突出机理[A];创新推动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和安全健康发展——2010年湘赣皖闽苏等多省(市)煤炭学会学术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阚瑞峰;刘文清;张玉钧;刘建国;王敏;陈军;王晓梅;陈玖英;崔益本;;高灵敏激光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性能测试[A];第十七届全国激光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萍;质量敏感型有毒有害气体传感器及阵列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齐黎明;卸压密闭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杨力;基于小样本数据的矿井瓦斯突出风险评价[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罗文柯;上覆巨厚火成岩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邵太升;黄沙矿上保护层开采卸压释放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余贶琭;基于吸收光谱法的光纤气体传感器及传感网络[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振;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新的分类及诱发转化条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刘力涛;碳纳米管薄膜气敏元件的制备及敏感性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李定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现状评价方法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唐守锋;基于声发射监测的矿井突水前兆特征信息获取方法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利强;突出煤层水力径向压裂石门快速揭煤技术研究及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萌;长虹井田瓦斯地质规律及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永周;李子垭井田瓦斯赋存规律与突出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田富超;寺河矿西井区3号煤层瓦斯突出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尚群;赵庄矿3#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合理封孔深度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于宝种;阳泉无烟煤对N_2-CH_4二元气体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汪国华;近距离上保护层开采卸压范围及临界层间距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波;义安矿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消突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赵文武;淮南矿区典型煤层水力冲孔技术参数研究及消突效果考察[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熊业攀;基于嵌入式Linux的红外呼气酒精检测系统的研究及开发[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险峰,汤伟中;CH_4气体光纤传感器的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0年03期
2 李金良,朱志文;1.3 μm InGaAsP低电流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组件[J];半导体光电;2001年05期
3 李金良,朱志文;1.55 μm InGaAsP/InP超辐射发光二极管组件[J];半导体光电;2002年04期
4 文雪冬;雪崩光电探测器均匀性观测系统[J];半导体技术;1994年02期
5 蒋瑜,陈循,杨雪,阮启明;基于MAX262的程控滤波器的实现[J];兵工自动化;2001年02期
6 张明珠;红外光纤甲烷监测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黄永清,刘凯,郭威,任晓敏;采用压电陶瓷的电调谐光纤光栅器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8 刘,黄尚廉,陈伟民,黎学明,张玉奇;拉曼光谱学用于监测变压器油中的甲烷气体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1998年01期
9 阎卫平,刘文琦,牛德芳,汤素芬;光纤气体传感器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1998年03期
10 王玉田,郭廷荣,王莉田,侯培国;吸收式光纤甲烷气体传感器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莉田;光纤传输光推动油罐多参数测量系统理论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00年
2 郭增军;基于光谱吸收光纤甲烷气体传感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3年
3 张景超;光纤光学式甲烷气体传感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杰;光纤乙炔气体传感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1年
2 郭廷荣;光谱吸收式光纤甲烷气体传感器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1年
3 骆俊婷;基于ARM的嵌入式移动终端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4 刘瑾;光谱吸收式光纤甲烷气体传感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4年
5 孙晓峰;利用LED检测甲烷浓度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王卫民;基于虚拟仪器的网络测控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7 熊廷伟;煤矿瓦斯爆炸预警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冉昌艳;光纤气体传感器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张洁;用LED作光源的光纤甲烷气体传感器及其检测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玲;;甲烷检漏仪[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年03期
2 苑高强;贾选军;刘玉岩;;内腔式甲烷喇曼激光器特性研究[J];应用激光;1992年04期
3 郑耀添;;基于单片机的低功耗甲烷检测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05期
4 管立君;张景超;褚衍平;刘宇蕾;;光纤光栅式甲烷浓度差分检测系统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8年02期
5 柴化鹏;冯锋;白云峰;田茂忠;梁文娟;董川;双少敏;;瓦斯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张琳琳;汪岳峰;黄峰;殷智勇;;喇曼频移中甲烷气压对1.54μm喇曼散射红外激光输出功率下降的影响分析[J];红外;2009年07期
7 任建强;;一种光纤甲烷检测仪智能前端系统的实现方案[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9年12期
8 安宇鹏;宋振宇;王一丁;;基于1665nm激光器测量甲烷气体浓度的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0年01期
9 李影;童敏明;唐守锋;;基于PANI/PdO复合薄膜的压电甲烷传感器[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8期
10 周元华;;甲烷传感器的智能化设计[J];机械与电子;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小鹏;付松年;游佰强;;采用新型相关光谱法的光纤气体传感器[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2 刘树军;李向林;何峰;万里强;陈玮玮;伊亚莉;;CH_4产量与奶牛业常用饲草营养参数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华;王劲东;周斌;程炳君;冯永勇;陶然;;火星大气甲烷特征辐射断层扫描立体成像探测器[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梁海波;徐兴安;;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在煤层气气测录井中的应用[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5 程炳钧;赵华;;火星大气甲烷特征辐射断层扫描立体成像探测器研制可行性分析[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寿亦丰;蔡昌达;;大型规模养猪场沼气与废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详细摘要)[A];中国太阳能学会2001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方银霞;金翔龙;黎明碧;;天然气水合物对海底稳定性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叶瑛;陈鹰;黄霞;邬黛黛;顾临怡;杨灿军;陈宁华;;孔隙水成份的原位探测及其在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中的意义[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陈弘;;ODP Leg204航次在卡斯凯迪亚大陆边缘水合物脊钻探的初步结论[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刘刚华;高庄矿;卞广清;;JCB-C68A型多功能甲烷检测报警仪的研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凌;[N];科技日报;2009年
2 记者 王洁;[N];长沙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杨贵兰;[N];人民日报;2001年
4 王俊鸣;[N];科技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朱卫卫;[N];科技日报;2000年
6 记者 刘钢;[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杨贵兰;[N];科技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唐见端;[N];文汇报;2010年
9 欣华;[N];中国矿业报;2004年
10 刘丹 李启彬;[N];中国建设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增军;基于光谱吸收光纤甲烷气体传感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3年
2 王艳菊;基于光谱吸收的光纤式有害气体测量技术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3 张学锋;基于横向剪切干涉系统的甲烷气体浓度检测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4 曲艺;甲烷与一氧化碳浓度光学检测[D];吉林大学;2006年
5 郎咸明;水解酸化-UNITANK-BAF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6 马东民;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7 张丽;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矿用红外瓦斯检测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8 东明;大孔隙率多孔介质内湍流流动和质量弥散的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唐敬友;冲击压缩下甲烷、氩气的高温辐射特性与反应流体动力学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2年
10 陶传义;基于cryptophane修饰SiO_x纳米线的荧光猝灭型化学传感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强;甲烷气体监测的可调谐多模二极管激光光谱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刘飞;便携式甲烷气体检测仪[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徐珍;煤矿安全检测系统中甲烷气体检测仪的研制[D];武汉科技大学;2011年
4 柴航;光纤甲烷气体浓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中亮;基于TDLAS的甲烷气体监测系统的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6 姚华;采用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遥测甲烷气体浓度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满堂;煤矿瓦斯光纤传感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魏凯;多通道光纤甲烷检测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洁;用LED作光源的光纤甲烷气体传感器及其检测系统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10 刘晓冬;光纤甲烷传感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瓦斯气体浓度光电检测系统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8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08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