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微创手术器械高频电刀表面仿生脱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04 16:08
【摘要】:高频电刀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载能微创手术器械,通过电极(刀头)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与肌体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实现肌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但工作时电刀温度过高,手术时活体组织受到高温发生裂解、焦痂碳化,粘连在刀头表面,影响手术效果或引起组织撕裂。传统电刀防粘方法依靠简单涂层技术、牙口优化技术等,很难满足微创医疗器械高效防粘要求。因此,本文依靠典型植物叶表面优异特性,研究高频电刀表面仿生防粘设计和制造。 本文选取苏子叶和玉米皮为生物模本进行表面表征。苏子叶表面具有拼图状版块拼接而成的表面形态,没有二级结构。玉米皮表面具有相间分布的顺向条状形态,上覆网格状,且有二级微纳结构,表面蜡质较多。苏子叶和玉米皮表面分别为亲水性和疏水性。植物叶表面粘附力由小到大排序为:新鲜玉米皮热处理玉米皮新鲜苏子叶热处理苏子叶。玉米皮表面脱附性能较苏子叶表面较好,新鲜叶表面较热处理后叶表面脱附性能好。即新鲜玉米皮具有良好的脱附性能和疏水性能,所以作为疏水、防粘、脱附的生物表面原型。 以天然新鲜玉米皮为模板,采用二次转写法,制得具有玉米皮表面微结构的仿生PDMS模板,能够成功地在微米级的水平上真实地复制植物叶表面的微观形貌。玉米皮正、反结构PDMS膜接触角比光滑PDMS膜明显增加,说明玉米皮表面微结构对于材料疏水性有积极作用。 用ANSYS软件对玉米皮表面微观形态进行实体建模,并进行稳态热传导分析。研究表明:宽条纹上表面相对于窄条纹温度稍高,热流在宽条纹上传递多与窄条纹。间隙凹陷处相对于条纹顶部稍高,热流流至间隙处时温度降低于流至条纹顶部时。表面形态会增加表面积,有助于散热。 综合分析了玉米皮表面润湿性、表面形态与接触面积、应力、大气压强对防粘脱附的影响机理。玉米皮表面接触角大,润湿性差;具有表面复合非光滑形态结构;产生应力集中以及热应力;表面结构和内部吸附空气,都减弱了接触界面粘附力。 设计了圆形和条形相间分布的电刀表面仿生形态,采取激光加工的方法,在刀头表面雕刻仿生形态。用高频电刀设备进行载能模拟电切测试,分析电刀头的粘附质量与表面形态关系。极差分析结果的最优组合为Z11Z22Z33,因素主次顺序为Z2Z3Z1。回归分析建立粘附质量与表面几何参数的回归方程为y=5.9325+0.03221-0.025122+0.003823。 试验分析了不同功率和电切时间对组织的致热效应。在16-64W的电切功率和1-6s的电切时间下,刀头粘附质量逐渐减小。当电切功率过低或时间过短时,电流积累的热量达不到组织的变性温度;温度一定时,组织脱水固化;温度过高时,组织炭化。
【图文】:

液体弯月面,球面,平面


图 1.1 球面与平面间形成的液体弯月面面接触的微凸体看作半径为 的球面,当接触点产生拉普拉斯力为: 2 1(-1 1-1 2) 体的接触角 1= 2= ,则表面张力的法向分量 = 2 13 3 ( ) 般较小,常可忽略不计,因此弯月面力可表示为 = = 4 1-1 的作用与接触面的尺度紧密相关,上述公式只有用。附状态

粗糙表面接触,毛细,接触区域,液体


图 1.2 表面间的湿性接触:(a)三维粗糙表面接触;(b)实际接触区域;(c)围绕粗糙点的毛细液体桥粗糙度的分布函数为 ( )服从 Gauss 分布, 为峰顶与液体的接触角,,液体的表面张力为 ,液膜厚度为每个微凸体产生的弯月面力( ) 加和得到总弯月面力 = ∫( ) ( ) = 2 (1 -1 )∞ ∫ ( ) ∞ 为名义上发生接触的凸峰数。那么 = 为名义月面力 、外部载荷 与接触面间距 的关系为: = =43 12 ∫ ( )32 ( ) ∞ 粘附的主要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7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留辉;陆佳平;;BOPP压敏胶粘带剥离试验技术研究[J];包装工程;2008年04期

2 丁建宁;张建;杨平;凌智勇;范真;;范德华力作用下粗糙表面静态粘附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5期

3 岳陆游;何兴春;丁建宁;杨继昌;马皓晨;;微/纳机构抗粘附研究进展[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12期

4 陈卓;王佳玲;李雨田;卜宪章;;冠状动脉支架激光精密切割[J];材料导报;2008年04期

5 李小兵;刘莹;;微观结构表面接触角模型及其润湿性[J];材料导报;2009年24期

6 姚康德,沈锋;生物材料的仿生构思[J];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06期

7 任露泉;田喜梅;李建桥;;国际仿生工程研究动向与发展[J];国际学术动态;2011年02期

8 车艺蕾;;高频电刀处理家兔牙髓对牙周组织表面温度变化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医学;2012年07期

9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Non-smooth Surface of Bionic Plow Moldboard[J];Journal of Bionics Engineering;2004年01期

10 王新喜;邢福祥;杨庆平;;不锈钢设备的酸洗钝化技术[J];舰船科学技术;2008年S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洪筠;多元耦合仿生可拓研究及其效能评价[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明;固体微颗粒粘附与清除的机理及表面保洁技术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31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531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8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