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改进的灵敏度矩阵法在离轴望远镜装调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9-20 01:17
【摘要】:为了在较大失调范围内准确求解离轴梅逊式无焦卡塞格林望远镜元件的失调量,提出了基于改进的灵敏度矩阵模型的计算机辅助装调方法。分析了传统灵敏度矩阵法的原理及局限性,并在传统方法的数学模型中加入二次修正项,对传统计算机辅助装调技术进行了改进。针对离轴望远镜系统,分析了次镜失调状态下系统的像差特性,分别采用改进模型和传统模型对系统失调量与像差间的映射关系进行近似,并对失调望远镜系统进行仿真装调。仿真装调结果表明:在次镜偏心为±8mm、倾斜为±1.5°的失调范围内,传统方法计算得到的次镜x、y、z偏心量和α、β倾斜量均方根误差分别是:2.689mm、2.494mm、0.194mm和0.500°、0.525°;而改进方法对应的计算结果为:0.404mm、0.323mm、0.047mm和0.064°、0.065°,显示改进后的灵敏度矩阵方法的失调量求解准确度大幅优于传统方法。最终,采用改进方法对望远镜进行装调,得到了轴上视场波像差(均方根值RMS)为0.056λ(λ=632.8nm),边缘视场波像差RMS均优于0.1λ的良好装调结果。得到的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图文】:

光学结构,次镜,装调,像差特性


阵法对离轴望远镜的装调分析与计算3.1失调望远镜系统的像差特性待装调的离轴梅逊式卡塞格林望远镜参数如表1所示。表1望远镜光学系统参数Tab.1Opticalparametersoftelescope光学面曲率半径/mm间隔/mm非球面系数直径/mm离轴量/mm主镜(光阑)-7500-2250K=-1500-700折叠镜Infinity12500230-次镜500InfinityK=-140-46.7像面Infinity————图1望远镜的光学结构图Fig.1Layoutoftelescope图1所示为该望远镜的光学结构图。该望远镜为光阑离轴系统,全视场角2ω=0.116°,角放大率为15倍,全视场内波像差RMS设计值优于1/100λ。由于主镜公差严、自重大,故将主镜作为整个系统的装调基准。折叠镜无光焦度,仅使用经纬仪就可以将其调整在公差范围内,故仅需研究失调次镜的像差特性及其失调量计算方法。由于次镜为离轴抛物面镜,所以次镜有5个有效的光学自由度:沿x、y、z轴的偏心和绕x、y轴的转动,用向量表示:ΔM=[Δx,Δy,Δz,Δα,Δβ]。利用CodeV和Matlab基于COM接口通信方法可以方便地分析失调次镜的像差特性。由于望远镜为离轴系统,粗装调时元件的定位误差较大,为保证在失调量较大的情况下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故在分析与建模过程中次镜的失调范围设置如表2所示:表2次镜的失调范围Tab.2MisalignedrangeofsecondarymirrorΔ

改进模型,计算误差,失调量


模型对应一个实际失调状态。通过光线追迹,即可得到5个视场下每一组失调量ΔM对应的Z(j)i(N+ΔM),同时也可以得到设计状态下的Z(j)i(N)。根据二次和一次项系数矩阵计算方法,可建立关于次镜失调量的多元二次方程组:Z(j)i(N+ΔM)=ΔM·(A(j)i)5×5·ΔMT+ΔM·(B(j)i)5×1+Z(j)i(N),(8)其中:4≤i≤9;1≤j≤5。图3改进模型的计算误差Fig.3Calculationerrorsofmodifiedmodel2599第9期顾志远,等:改进的灵敏度矩阵法在离轴望远镜装调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No.2011AA12A103) 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项目(No.1212011120227)
【分类号】:TH7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巩盾;田铁印;王红;;利用Zernike系数对离轴三反射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装调[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8期

2 王钰;张新;王灵杰;王超;;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自由曲面光学系统装调[J];光学学报;2013年12期

3 孙敬伟;吕天宇;姚丽双;刘杰;;发射望远镜的设计与装调[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2期

4 顾志远;颜昌翔;胡春晖;王洋;高志良;刘伟;;光学系统计算机辅助装调的坐标基准过渡方法[J];光学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史广维;基于矢量波像差理论的反射望远系统装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庆生;黄煜;林冠宇;;大视场高分辨力星载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J];光学学报;2011年08期

2 薛庆生;林冠宇;宋克非;;星载大视场短波红外成像光谱仪光学设计[J];光子学报;2011年05期

3 王富国;王志;明名;李宏壮;吕天宇;;主焦点式光学系统的光机结构设计与装调检测[J];光子学报;2012年01期

4 李莉;李刚;齐晓慧;刘秉琦;徐春梅;;光学系统像差的剪切干涉图样仿真[J];光学仪器;2013年01期

5 赵阳;巩岩;;投影物镜小比率模型系统补偿量的选择[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12期

6 赵菲菲;唐剑宇;黄玮;许伟才;;投影光刻物镜的计算机辅助装调[J];光学学报;2014年06期

7 谢耀;于杰;王丽萍;王辉;周烽;;微缩投影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装调[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8期

8 赵阳;王平;赵磊;刘春来;华洋洋;门树东;;利用失调量向量选择投影物镜小比例模型系统补偿量[J];光学学报;2014年08期

9 付亮亮;何欣;王忠善;;大长条形反射镜支撑方案设计[J];光电工程;2014年11期

10 于建冬;梁中翥;梁静秋;吕金光;秦余欣;田超;王维彪;;成像光谱仪大孔径前置物镜设计研究[J];光学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金平;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检测大口径非球面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2 王道档;高精度点衍射球面干涉检测技术及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贾勇;激光扩束系统的结构失调分析、优化和变倍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4 郭帮辉;基于镜面间隔和中心偏差测量的光学镜头辅助装调设备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5 王超;自由曲面表征函数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张东阁;大视场高分辨率空间红外光学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4年

7 王钰;含自由曲面反射望远系统装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杜洋;长焦距镜头的装校与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2 刘雨沁;保证成像质量的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3 徐丽萍;一种多通道可变距离激光聚焦收发系统的研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4 于建冬;静态红外成像光谱仪前置光学系统设计及仿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5 王宏一;非球面CCOS抛光轨迹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黄杨;基于扩展Zernike多项式的投影物镜全视场像差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勇;;多维精密光学调整架坐标解耦合分析[J];光电工程;2011年04期

2 程灏波;大口径离轴非球面制造技术——研磨、抛光技术[J];光机电信息;2003年02期

3 朱永田,潘君骅;216折轴分光仪光学系统装调原理及步骤[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7年02期

4 张斌,张晓辉,韩昌元;光学系统计算机辅助装调中的一种优化算法[J];光学精密工程;2000年03期

5 常军,翁志成,姜会林,丛小杰;长焦距空间三反光学系统的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01年04期

6 杨晓飞,张晓辉,韩昌元;Zemax软件在离轴三反射镜系统计算机辅助装调中的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04年03期

7 刘磊;李景林;吕清涛;李丽富;;大口径反射光学系统装调装置设计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5年S1期

8 崔继承;;大口径折反射式变焦距物镜的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11期

9 韩昌元;;高分辨力空间相机的光学系统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11期

10 巩盾;田铁印;王红;;利用Zernike系数对离轴三反射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装调[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晓飞;三反射镜光学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装调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2 张虎;矢量像差理论及其在离轴头盔显示系统设计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泽;薛芳其;杨国银;邢哲;孙秀芳;;电磁层析成像灵敏度矩阵实验测试方法[J];仪器仪表学报;2013年09期

2 郭金霞;曹孝卿;谢庆国;;PET探测器几何结构与系统响应矩阵关系初探[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年01期

3 杨冠城;;电网远动测点的配置[J];电力系统自动化;1987年01期

4 李希武;关于电力系统状态估计中不良数据的估计方法[J];电网技术;1980年Z1期

5 吕轶;王旭;金晶晶;陈玉艳;杨丹;韩长军;;基于互易原理磁感应成像中灵敏度矩阵的计算[J];仪器仪表学报;2012年03期

6 吕轶;王旭;杨丹;陈玉艳;;一种用于磁感应成像中灵敏度矩阵的计算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7 颜华;张亮;;不采用灵敏度矩阵的ECT图像迭代重建[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李林川;黄海浪;李俊元;王靖然;;基于统一边际价格结算的用线性规划法消除阻塞的算法[J];电工技术学报;2006年01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庞志海;樊学武;孔小辉;闫佩佩;王粲;;Ritchey-Chretien系统计算机辅助装调方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詹应键;林家瑞;黄敏;金德勤;;SENSE的MRI重建中线圈灵敏度矩阵的直接求解[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理;基于实际报价结算的用灵敏度矩阵消除阻塞的算法[D];天津大学;2005年

2 李俊元;基于统一价格结算的用灵敏度矩阵消除阻塞的算法[D];天津大学;2005年

3 关宏峰;电力系统无功电压控制中电网分区的研究[D];辽宁工学院;2007年

4 赵迪;基于灵敏度分析方法的电网越限调整措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本文编号:2538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538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e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