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力显微镜探针针尖修饰的研究进展
【图文】:
臂在样品表面上的位置关系图,从而得到样品形貌图[1],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AFM不仅仅是样品表面高分辨率成像的一种工具,也用于力与距离的关系曲线,简称力曲线。它能提供材料表面的局部性能,如弹性、硬度、Hamaker常数、粘附力和表面电荷密度等有价值信息[2-5]。目前AFM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则是探针针尖修饰,这门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定性定量测量各种表面力更为容易,大力推动了分子间力的测量技术,为特定基团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测量提供了方法,并可以改善表征微观形貌的清晰度[6,7]。再者,可以运用到分子的单个化学键断裂[8-11]和高分子链拉伸的力测量,从根本上为微观成键与断键及高分子链柔顺性提供了直接分析资料。如Wei等[12]采取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分子对AFM针尖进行修饰,研究了一对氨基间的单键力;或直接用氨基修饰AFM针尖来研究目标分子相互作用的生物、物理参数[13]。AFM探针针尖的化学修饰和生物化学修饰技术显著地拓宽了AFM的应用范围[14]。本文主要针对AFM探针针尖修饰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影响针尖修饰的因素,结合材料领域的发展,对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SampleImageCantilever-tipLaserQuadphotodiodePiezoscannerX,Y,Z图1原子力显微镜原理图Fig.1Schematicofanatomicforcemicroscope1材料修饰AFM探针针尖早期的AFM实验是依靠把钻石碎片粘在悬臂的末端,或把微小颗粒粘附到悬臂末端。市售的微加工针尖是由Si3N4或Si构成的,在
观摩擦学[19]等方面。1.1金-巯基涂层修饰AFM针尖可靠性最高的是金-巯基涂层在AFM探针针尖上的修饰。在用硫醇或二硫化物修饰金涂覆的AFM的针尖方面[20,21],Fujihira等[22]提出了一种新的两步预清洗工艺,目前广泛市售的金涂层AFM探针大都采用这种工序。首先把镀金的针尖进行臭氧处理,然后在高于室温的温度下用乙醇进行还原。两步清洁过后,立即用CH3C9SH或HOOCC10SH对针尖进行修饰,如图2所示,并比较两种修饰后探针在基团间的摩擦力和粘附力,得出后者的粘附力优于前者,通过后者作出的粘附力图几乎都表现为正常,前者只有70%左右表现为正常。Li等[23]用喷雾法,在真空环境下把金纳米粒子覆盖在AFM针尖上,然后再把针尖浸入庚烷硫醇和巯基离子进行修饰,以此烷基-针尖在被活性剂修饰后的石英表面上作力曲线,其结果表明石英表面存在修饰薄膜,并证实了两性离子在石英表面上的吸附机理。还有学者研究了单个主-客体配合物的断裂力[24],通过把客体分子(如金刚烷基硫醇、叔丁基苯)吸附在镀金的AFM针尖上,在β-环糊精自组装单分子膜上作力曲线,,由力曲线所得数据作统计分析,得到了不同单个主-客体配合物的断裂力。SSSSSSCH3CH3CH3OHOHC=OGoldtipGoldtip图2硫醇修饰的镀金针尖Fig.2Thiols-modifiedAFMgold-coatedtip1.2高分子修饰AFM针尖早在1994年就出现另一种类型的AFM力测量,即单分子实验。拉伸单个高分子的力或使单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晓军,何品刚,方禹之,胡均,李名乾;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J];分析化学;2004年03期
2 程寒;兰嘉峰;韦光汉;黄卫华;程介克;;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抗污染性能研究及其用于五羟色胺检测[J];分析化学;2013年04期
3 闫树华;李宾;;一种实现可控纳米定位沉积的探针修饰新方法[J];核技术;2008年03期
4 张艳丽;张莉莉;侯鹏翔;蒋华;刘畅;成会明;;尖锐端头碳纳米管的制备与场发射特性(英文)[J];新型炭材料;2011年01期
5 徐艺军;Rosa Arrigo;刘晰;苏党生;;碳纳米管的表征和重金属阴离子吸附性能(英文)[J];新型炭材料;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亮亮;魏东炜;李复生;马晋毅;江洪敏;;爆炸物检测SAW传感器膜材料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10期
2 刘启明;曹英兰;林建清;张亚平;张金丽;黄云风;;Hexavalent Chromium Adsorp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Agricultural Waste Materials[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3年01期
3 王磊;苗瑞;吕永涛;刘紫文;冯玲;;AFM微颗粒探针及其在膜的有机物污染机制解析中的应用研究与展望[J];材料导报;2013年13期
4 毛燕龙;王作斌;;原子力纳米操作系统的信号检测技术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5 刘瑛岩;李燕;王晶;梁曦东;;绝缘子表面对污秽颗粒的粘附力及长程吸引力[J];高电压技术;2014年04期
6 鲁哲学,张志凌,庞代文;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及其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J];科学通报;2005年12期
7 LAI TianMao;HUANG Ping;;Study on microscale adhesion between solid surfaces with scanning probe[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3年12期
8 宋云鹏;吴森;耿新宇;傅星;;具有溯源性的原子力显微镜探针法向弹性常数标定系统[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4年04期
9 陈一萍;黄耀裔;;碳纳米管-海藻酸钠复合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高浓度Cr(Ⅲ)的吸附[J];化工环保;2014年04期
10 朱杰;王国栋;;生物分子LB膜表面结构与物化性质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J];生命科学仪器;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钧娥;缓蚀剂界面行为与缓蚀机理的电化学及AFM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祝春水;磷酸氢锡材料的制备及去除高盐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3 黄进;多功能介孔硅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康世民;木质素水热转化及其产物基础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叶春洪;Layer-by-layer自组装蚕丝蛋白微结构的制备与响应性能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6 吴小峰;三重价态钙钛矿型锰氧化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韩静;宏微观表面纹理的润滑及摩擦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8 田锐;土壤胶体凝聚中的离子特异性效应[D];西南大学;2014年
9 王晓;纳米尺度磁性薄膜材料的磁光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李天军;[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亮;35CrMo钢在CO_2饱和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2 刘济春;IPC-208B型原子力显微镜的镜体设计及其应用[D];重庆大学;2005年
3 徐彦芳;药物作用后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的AFM观察[D];暨南大学;2006年
4 杨亮亮;SAW传感器吸附性膜材料PHFA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庄静兰;基于SiO_2玻璃板的负载型催化剂和三维有序大孔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陈星;碳纳米管表面印迹固相萃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7 王潇;碳纳米管氯化改性及其去除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侯广华;LaB_6基纳米材料和ZnO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特性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3年
9 郑翻番;基底性质对聚合物薄膜表面结构形成及其性能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10 刘伟涛;基于AFM敲击模式在聚合物表面的纳米结构加工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晶,汪尔康;原子力显微镜及其在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1995年11期
2 邹玲莉;李秋莎;韩国柱;吕莉;;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和红细胞中外源性磷酸肌酸及其代谢产物和相关三磷酸腺苷[J];分析化学;2011年01期
3 张益,陈圣福,欧阳振乾,胡钧,熊启华,李宾,黄一波,李民乾,金承志;单个DNA分子的拉直操纵和成像[J];科学通报;2000年05期
4 李宾,汪颖,武海萍,张益,张志祥,周星飞,李民乾,胡钧;动态组合模式“蘸笔”纳米刻蚀与单个DNA分子上的物理纳米图形制造[J];科学通报;2004年05期
5 佟钰,任文才,赵志刚,刘畅,成会明;真空度对纳米碳管场发射性能的影响[J];新型炭材料;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涛;曹志军;张利军;张娟;;原子力显微镜在检验检疫工作中的应用[J];检验检疫科学;2008年06期
2 从征;原子力显微镜用干涉术定标[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0年02期
3 张冬仙,黄峰;卧式原子力显微镜的研制[J];光学仪器;2001年02期
4 吉晓江,田云飞,赵纯培,陈红,王英梅,李志强,陈敏,廖隆理;原子力显微镜和皮革胶原纤维精细结构研究[J];现代仪器;2002年01期
5 张德添,何昆,张飒,杨怡,周涛,张学敏,赵晓光,薛燕;原子力显微镜发展近况及其应用[J];现代仪器;2002年03期
6 ;原子力显微镜[J];物理测试;2002年05期
7 何昆,张德添,张学敏,杨怡,周涛,张飒;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2年02期
8 戴世勋 ,杨建虎;用原子力显微镜揭示晶体生长奥秘[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3年08期
9 施洋,章海军;新型大扫描范围原子力显微镜的研究[J];光电工程;2004年06期
10 张德添,张飒,何昆,杨怡,周涛,张英鸽;原子力显微镜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J];现代仪器;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褚明福;肖洒;邹乐西;仲敬荣;任清波;;金属铀氧化的拉曼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在线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2 孙全梅;陈佩佩;陈龙;吴承东;杨焕杰;韩东;;原子力显微镜在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2009学术大会会议指南及论文摘要[C];2009年
3 钱建强;李渊;华宝成;李英姿;;火星探测原子力显微镜几个关键技术的研究[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晓东;纪小龙;;透过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细胞看病理学科发展[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杨金涛;徐文东;;原子力显微镜系统中的光点跟踪设计[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胡庆泉;陈立群;;原子力显微镜微悬臂梁非线性振动分析[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7 宋维旭;赵晓云;伍津津;朱堂友;杨桂红;;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类型胶原蛋白与细胞粘附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丁海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联用对活细胞的相关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9 纪星涉;魏焕萍;单云官;;原子力显微镜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韩东;;原子力显微镜在心血管系统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创文;本原纳米仪器公司承担863课题[N];科技日报;2008年
2 辛 力;碳纳米管被“激光镊子”牵鼻走[N];大众科技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思田;计量型原子力显微镜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周娴玮;原子力显微镜成像与纳米操作控制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窦建华;原子力显微镜针尖-表面相互作用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胡庆泉;原子力显微镜动力学行为分析[D];上海大学;2007年
5 董晓坤;高速原子力显微镜的成像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6 杨春来;超声振动原子力显微镜成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张冬仙;原子力显微术的新方法研究及新型原子力显微镜系统研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刘颖;细胞与亚细胞层面上对稳恒磁场—抗癌药物联合效应的AFM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潘勇;原子力显微镜在人工磷脂双分子层、膜蛋白和成纤维细胞的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10 王楠;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尺度上研究蛋白质的力电效应[D];重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凤;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的研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莹莹;质膜微囊的分离和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及体外模拟的初步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邱晗;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纳米梁谐振器振动特性的测试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陈英飞;新型数字式原子力显微镜的研制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原剑;大扫描范围原子力显微镜的研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2006年
6 张虎;液相型原子力显微镜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张涛;原子力显微镜在材料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阳;液桥对原子力显微镜成像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9 刘晗;原子力显微镜扫描量子点的微悬臂动力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刘坤;原子力显微镜定位系统控制策略及误差补偿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4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554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