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面向微流体的原子—连续耦合模拟并行应用开发框架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01:11
【摘要】:随着纳米技术和微机械加工技术的日益兴起,促使对流体性质的研究从宏观层面扩展到微观层面。微流体流动现象和性质的研究对生物工程、医药、化工以及高通量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有这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较小的时空间尺度和高表面积 体积比,使得传统宏观流体连续性假设不再适用,原子 连续耦合模拟方法应运而生搭建了从宏观连续尺度到微观原子尺度的桥梁,成为研究微流体流动特性的重要手段。实现高效的大规模微流体并行数值模拟面临着精确的原子 连续耦合模拟方法、高效可扩展的并行数值求解器以及面向原子 连续耦合模拟的并行优化方法等多方面的挑战。本文针对微流体模拟并行应用所面临的开发难、模拟精度和计算效率问题对面向微流体的大规模并行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包括:·设计并实现了面向微流体的原子 连续耦合模拟并行计算框架(第二章)首次对面向微流体的原子 连续耦合模拟并行计算软件框架的整体架构进行抽象,设计了面向多领域协作的层次化架构。基于Open FOAM软件框架、LAMMPS软件框架,设计并实现了原子 连续耦合模拟核心求解器;基于SALOME软件框架,设计并实现了用户界面友好的统一前后端处理工具。该研究成果为微流体的大规模并行模拟提供可用的软件平台,降低了开发复杂度,实现了跨领域协作,指导微流体器件的生产和制造。·设计并实现了面向微流体的原子 连续耦合模拟的耦合机制(第三章)基于原子 连续耦合模拟方法的空间耦合机制、时间步进机制、采样机制和相关系数配置机制对耦合模拟精度和效率影响的深入分析,以管道流问题为模型,在满足模拟精度和效率的要求下,设计并实现了面向直边耦合外形的重叠区域宽度最小,数据交换最充分的空间耦合机制、交互次数和采样样本数目适当的时间耦合机制以及引入波动最小的非周期边界力模型的耦合优化机制。该研究成果为领域研究人员针对复杂耦合外形测试案例的耦合策略设置提供指导。·提出了面向微流体的原子 连续耦合的高效并行粒子插入算法(第四章)针对粒子插入算法在原子 连续耦合模拟计算中耗时较大的问题,提出了面向稠密流体的基于精细格子的White-Initial USHER(WI-USHER)并行粒子插入算法。WI-USHER算法通过对待插入粒子区域进行精细网格划分,采用设计的排除格子规则,对待插入区域进行排除标记,进而在未标记区域内寻找目标插入点。在数目密度为0.6~1.0的情况下,WI-USHER算法的力评估次数相较于原有算法从O(104)降低到O(103),占用总模拟时间比例从原有算法的23.5%降低为3.2%。WI-USHER不仅大幅提升了原有粒子插入算法的性能,同时也平衡了耦合并行计算框架中并行粒子插入负载。·设计并实现了面向原子 连续耦合模拟的并行优化技术(第五章)从原子 连续耦合计算的特征出发,考虑两尺度可扩展性不同、耦合计算引入的计算负载、计算资源有限和消除噪声的需求,设计了面向原子 连续耦合多通信域嵌套并行划分方式,进程分配和映射方式,同时设计最小化进程间通信量的智能传输机制;设计了面向耦合模拟的负载平衡评价指标,建立面向原子 连续耦合的负载平衡模型;设计了多副本驱动方式和分配决策机制,并提出了计算资源分配模型。测试用例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应优化技术能够缓和原有的负载不均衡和资源分配不优的情况,同时耦合测试平台也具有较好的并行可扩展性。
【图文】:

管道流,空间划分,工具,耦合模拟


图2.13在前端处理工具中对Couette管道流进行空间划分 图2.14设置详细的原子 连续耦合模拟控制参数,模拟区域中的流体平均流速到处为0,在t = 0时刻, 1.0 /恒定的移动,下方墙保持静止。在图2.15中展示果。在初始发展阶段,只有上方滑移墙处感受到拖拽,

曲线,耦合模拟,控制参数,原子


图2.14设置详细的原子 连续耦合模拟控制参数,模拟区域中的流体平均流速到处为0,在t = 0时刻, 1.0 /恒定的移动,下方墙保持静止。在图2.15中展示果。在初始发展阶段,只有上方滑移墙处感受到拖拽,线性Couette线性速度曲线。从图2.15中可以看到耦合模配的非常好,也可以看到原子场和连续场在重叠区部分合模拟结果在HACP3中进行了后处理显示如图2.16所示方法正确性的一个验证。还比较了串行执行的情况下HAC耦合模拟方法同全M况,,我们将具体的消耗时间列在表2.4中。我们可以看到仅是同等模拟区域下全MD模拟时间的39.25%,展现第43页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H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进才;;原子尺度原位揭示纳米粒子相变微观机制[J];物理化学学报;2017年03期

2 ;美国America 原子尺度最小的无线电接收器问世[J];科学家;2016年18期

3 张红卫;张田忠;;原子尺度摩擦研究进展[J];固体力学学报;2014年05期

4 魏文芹;;矿物物理——从原子到全球[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8年01期

5 顾本源;原子尺度的负微分电阻──原子尺度的器件不久将问世[J];物理;1990年10期

6 ;直接用原子制造出新材料——美正在研发新材料制造的系列方法[J];机床与液压;2015年16期

7 石发展;杜江峰;王国燕;周荣庭;;新型磁强计实现原子尺度的结构分辨[J];物理;2014年11期

8 马荣骏;对《嵌入原子方法理论及其在材料科学中应用——原子尺度材料设计理论》一书的评价[J];矿冶工程;2003年05期

9 肖东东;谷林;;原子尺度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近平衡结构[J];中国科学:化学;2014年03期

10 吴江滨;;原子尺度磁体探秘[J];物理通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威;王昭;李巨;;纳米接触的原子尺度模拟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姚泉舟;李群仰;;原子尺度黏滑摩擦的重构与界面特征参数的反演[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3 李晓冬;王琛;王燕斌;褚武阳;袁炜;白春礼;;石墨表面台阶的原子尺度观察[A];第四届全国STM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4 杨林峰;;多壁纳米碳管环的成环机理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第十一届静电、电磁防护与电磁兼容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杨化桂;;人工光合成材料的原子尺度精确结构调控与催化[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五分会:表界面结构调控与催化[C];2016年

6 孙立涛;;原子尺度上开展纳米材料的生长、表征与应用研究[A];中国晶体学会第五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电子衍射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王云江;张猛;戴兰宏;;基于原子尺度模拟的非晶态固体变形物理[A];第十三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8 向美珍;崔俊芝;田霞;;非局域耦合原子/连续模型[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9 李群仰;李苏植;马天宝;祁一洲;姚泉舟;;二维材料的黏着接触与摩擦[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孙立涛;;二维材料的原子尺度动态表征与应用探索[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0分会:低维碳材料[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钟柯;科学家成功将光束限制在原子尺度内[N];江苏科技报;2018年

2 禾斗;在原子尺度揭开结构材料超高强度与超高韧性的面纱[N];科技日报;2017年

3 记者 王小龙;原子尺度的催化剂可用以廉价制氢[N];科技日报;2014年

4 常丽君;纳米温度计可揭秘原子尺度热散逸[N];科技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房琳琳;那些让我们自豪的创新[N];科技日报;2014年

6 本报驻美国记者 田学科;直接用原子制造出新材料[N];科技日报;2015年

7 武卫政;新科技如何造福人类?[N];人民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吴月辉;在原子层次看清“盐水”[N];人民日报;2018年

9 ;深入纳米世界[N];科技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倩;面向微流体的原子—连续耦合模拟并行应用开发框架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朱钟湖;电磁诱导相干原子介质非线性效应及相干调控[D];东南大学;2017年

3 张连基;密排六方钛合金中原子扩散性质的第一原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4 时靖谊;核结构钢辐照氦效应的原子尺度模拟[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5 赵爽;密度泛函方法研究银团簇与原子的相互作用[D];复旦大学;2007年

6 刘攀;金属纳米材料原位变形装置与其形变行为的原子尺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7 梁艳;SrTiO_3极性表面与薄膜外延生长的原子尺度调控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8 李俊杰;氧化物异质界面原子尺度结构及其电学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徐送宁;孤立与受限铜团簇热稳定性的原子尺度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10 于奕;多铁性材料微结构的电子显微学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玮峰;异质元素对碳基结构的原子级别修饰及其电催化性能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2 任飞;氢氦及嬗变元素在钨基材料中的行为[D];兰州大学;2018年

3 吉栋庆;全原子简化模型的研究和平衡态统计分析[D];南京大学;2017年

4 王子建;原子尺度摩擦能量耗散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刘鹏飞;多层金属膜磁各向异性调控及原子尺度动力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6 秦琳;铜钯合金中氢渗透率的原子尺度模拟计算[D];中南大学;2013年

7 肖华芳;Si(111)-7×7表面上Cd(0001)薄膜的透明性:原子尺度下的界面成像[D];西南大学;2017年

8 李莎;Ni原子的加入对三金属Pd_(13-n)Ni_n@Pt_(42)纳米颗粒的结构性能,电子性质,磁性以及O_2,H_2O分子催化性质的影响[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9 李鸿;钨辐照损伤的原子尺度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10 许健;金属镍中氦与位错相互作用的原子尺度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6年



本文编号:2592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592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8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