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式内窥镜磁控导航设备控制系统设计
【图文】: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图1-1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蠕动微型图机器人Fig.1-1 Peristaltic microtext robot of Toky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国内上海交通大学提出了模仿蚯蚓运动模式的主动式微型装置,可以适应细小、曲折、柔软的人体消化道内环境,能实现稳定控制和可靠运动,而且可以有效携带工具完成设定的操作,安全完成肠胃道检测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进行了很多仿生机器人研究,他们研究了精子运动的模型,设计并制作了一种类似精子的游动胶囊,可以实现在液体中运动。但是内部驱动有以下几个缺点:1.驱动本身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可能造成所携带的电量不足;2.微型胶囊的机构复杂,制造工艺困难,制造的成本也很高;3.其机构的尖锐部分可能对消化道产生机械损伤;4.胶囊运动速度缓慢。因此相比于内部驱动
要实现三位控制就要使用 6 个线圈,空间排布较困难;而且线圈需要的电流很大,使用不安全。图1-2 亥姆霍兹线圈和麦克斯韦线圈Fig.1-2 Helmholtz coil and Maxwell coil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学者采用 6 组电磁铁聚焦的方式,操纵磁性胶囊在粘性介质中定点悬浮和做三自由度运动,并能沿预定轨迹移动[10]。但是该装置的位置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都不高,而且由于电磁铁产生的磁场在气隙中衰减很快(和距离的三次方成正比),,因此有效磁场作用距离十分有限,可控性不佳。图1-3 电磁铁控制胶囊悬浮Fig.1-3 Electromagnetically controlled capsule suspension中国安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发明了一种使用球状永磁体控制胶囊漂浮和运动的装置[11]。该装置利用磁场控制,使得磁力与重力和浮力平衡,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悬浮系统,胶囊内镜可以在 xyz 三个方向上平移运动和各个角度上偏转观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H776;TP2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国正;陈雯雯;;肠道内窥镜机器人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5年01期
2 翁光远;王社良;;磁控形状记忆合金主动控制系统及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年01期
3 张克通;王化明;;圆柱永磁体磁场及磁力分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0年03期
4 王玉梅;孙庆龙;;利用MATLAB分析圆环电流的磁场分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路鹤晴;卓维海;朱国英;高林峰;沈耀芳;陈丽芳;;X射线CT医疗照射所致上海市公众剂量负担的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9年03期
6 王瑜;;永磁装置中磁场力的计算[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7年05期
7 张兴;方亮;李国丽;邓凡李;李剑平;;无线内窥镜中圆柱永磁体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03期
8 金建勋;郑陆海;;高温超导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及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9 刘晓军;岳红梅;卢艳坤;;对算符运算规则的分析[J];高师理科学刊;2006年02期
10 张全庄;兰羽;;Smith预估器在大迟延系统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历建刚;永磁体间的磁力和磁力矩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肖小丽;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2 王微微;体外磁驱动诊疗胶囊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高鸣源;磁导式胶囊内窥镜力学建模与系统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胡程志;微型胶囊内窥镜电磁驱动设计与主动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何亮;高温超导EMS磁浮系统方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22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622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