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大口径望远镜动态结构误差在线校正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08:53
【摘要】:望远镜在工作过程中,受到重力、风载、振动、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各个光学镜面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导致光学系统成像质量降低,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目前,大口径望远镜失调误差的在线校正技术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为降低失调误差校正系统的复杂性,简化计算过程,以像清晰度函数作为评价指标,利用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tochastic Parallel Gradient Descent,SPGD)算法对两镜共轴望远镜的失调误差进行校正。但对于大口径大视场望远镜,由于探测器像元尺寸有限及应用场合的限制等因素,导致成像光斑为欠采样,使得频谱混叠,部分图像信息丢失,成像光斑无法准确地反映系统的像差特性,从而降低失调误差的校正精度。因此,本论文研究了基于不同采样倍率下远场成像光斑像清晰度函数的失调误差校正技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利用矢量波像差理论,研究了共轴两反望远镜设计成像状态下和主次镜存在相对位置失调误差时的像差分布特性,分析了各维度失调误差与像差的对应关系。然后,介绍了像清晰度函数与SPGD算法的失调误差校正流程,并对影响算法收敛性和收敛速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为保证程序快速稳定地收敛,必须合理地设置参数值,并给出了仿真光学系统校正程序的合理参数范围。最后,分别以欠采样成像和正常采样成像的像清晰度函数作为评价指标,利用SPGD算法对失调误差的校正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在校正过程中,采用了三种像质评价函数,分别为光斑的均方根半径(RMS)、光斑均方根半径绝对误差(RMS error)和光斑均方根半径相对误差(relative RMS error)。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两种像质评价函数,光斑均方根半径相对误差(relative RMS error)作为评价函数可以有效地提高失调误差的校正精度。在仿真中,为保证大口径大视场望远镜全视场范围内的成像质量,采用了轴上视场校正和多视场校正的两步校正方法。对于多视场校正过程,需要将轴上和多个轴外视场光斑成像至同一探测器靶面,为研究各个视场成像光斑的像差特性,必须进行目标提取与视场匹配。本文提出了一种两步图像分割方法用于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极值。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地完成图像分割,经分割后,图像的区域间对比度(Gray-level Contrast,GC)和区域内一致性(Uniformity Measure,UM)均优于0.9,分割后的成像光斑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图像的强度分布及形态信息。在图像分割的基础上,以各图像子块的峰值光强为中心对连通区域进行聚类,实现各视场成像光斑的目标提取,根据提取目标的质心位置完成视场匹配,利用无噪声图像和噪声图像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抗噪性。结果表明,无论是无噪声图像还是噪声图像,其提取目标与理论目标的归一化互相关系数(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NCC)优于0.9,说明各视场成像光斑可以较为完整地提取,且准确地完成视场匹配。根据仿真分析搭建实验系统,对基于不同采样倍率下光斑像清晰度函数的望远镜失调误差校正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满足Nyquist采样定理的成像,即光斑的半高全宽为2pixels时,校正后各视场的平均波前误差为0.0548λ,对于严重欠采样成像,即光斑的半高全宽为0.25pixels时,校正后各视场的平均波前误差为0.0726A。虽然对于严重欠采样成像,校正精度略有下降,但依然满足校正后波前误差小于λ/10的像质要求。
【图文】:

牛顿望远镜,伽利略望远镜,望远镜


Figure邋1.1邋Early邋telescopes,邋(a)邋Galileo邋telescope,邋(b)邋Newton邋telescope.逡逑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Galileo)发明了世界ll第一合逡逑折射式望远镜,如图1.1(a)所示。利用伽利略望远镜,人们认识到月球表面是凹逡逑凸不平的,并不是想象中的完美球形;后来,夭文学家利用该望远镜发现了其他逡逑行星,为“日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由于伽利略望远镜由玻璃透镜组逡逑成,受到色差的影响较大,1663年,英r>数学家格里高荆(Gregory)提出了反逡逑射式望远镜的想法以解决色差问题,由于受到:C艺的限制,这种方法并没有被应逡逑用。1668年,英国物_学家、数学家牛顿(Newton)利用抛物面反射镜取代透逡逑镜,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实际应用的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如图1.1(b)。但由于逡逑镜面加工和镀膜工艺水平有限,镜面的反射率较低,相比于折射式堇远镜并没有逡逑明显的优势。1789年*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Herschel)研制了邋P径1.22m、当逡逑时世界上最

大口径望远镜,望远镜


镜(Very邋Large邋Telescope,VLT〉[18],,由邋4邋台通光口径为邋8.2m邋的邋RC邋(Ritchey-逡逑Chretien)光学望,远镜组成,该望,远镜由欧洲南方天文台建造,采用了主动光学逡逑技术,其等效口径可达16m,如图1.2(a)所示;1996年建成的Keck望远镜[19],逡逑由两个通光0径为1邋0m的Keck邋/和Keck邋//组成,如图1.2(b)所示,其鱼镜是由逡逑36块对角线长为1.8m的六边形子镜拼接而成,该望远镜同样采用了主动光学技逡逑术:;2001年建成的双乎桯远镜..(Gemini)邋[20],采用卡塞格林(Cassegrain)光学逡逑系统,由两台通光口径8m的f望远镜组成,该望远镜主镜采用生动光学技术,逡逑并加入自适应光学系统,使其在红外波段的光学分辨率接近于衍射极限[21];于逡逑2006年JE式投入使用的大双筒墨远镜.(Large邋Binocular邋Telescope,LBT)邋[22]由逡逑两合主镜B径为8.4m的望远镜组成,其等效口径达11.8m,如图1.2(c)。几合更逡逑大口径的天文望远镜仍在筹建当中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391.41;TH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琴;顾永杰;陶津平;;望远镜系统的结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J];光电工程;2008年06期

2 ;输出系统能以相位共轭补偿形成激光束的望远镜系统[J];国外激光;1994年03期

3 吕百达,廖严,陈文娱,蔡邦维,罗名蓉;深度热稳定望远镜腔[J];光学学报;1988年11期

4 吕百达,魏光辉;动态热稳定望远镜腔的充分必要条件[J];中国激光;1988年06期

5 吕百达,陈文娱;含热透镜望远镜腔特性的研究[J];激光与红外;1989年01期

6 钱枫;杨国光;;一种评价测量望远镜成象质量的新方法[J];光学仪器;1989年02期

7 梁明;程景全;;Mersenne-Schmidt望远镜的优化设计[J];天文学报;1989年04期

8 温德清;快速调整光杠杆和尺读望远镜系统的方法[J];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9 符长波,路秀琴,郭继宇,李淑媛,赵葵,刘建成,梁刚,姜华;纵向型 △E-E望远镜系统[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1997年00期

10 朱国良;王秀美;;照相天体测量望远镜系统变化的统计检验方法[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82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陈渊;;质子反冲闪烁望远镜系统的研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2 卢俊;李松林;徐瑚珊;诸永泰;范恩杰;柳卫平;白希祥;;一台高分辨的ΔE—E望远镜系统[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3 李松林;卢俊;徐瑚珊;诸永泰;;一个气体电离室IC+PSSD望远镜系统[A];第8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1996年

4 王洋;张景旭;郭劲;;自适应光学技术在大口径望远镜系统中的应用[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赵有雄;郭忠言;詹文龙;冯恩普;郗鸿飞;周建群;王金川;罗永锋;雷怀宏;;一种高性能飞行时间望远镜系统[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6 鲜浩;叶红卫;杨泽平;;应用哈特曼传感器测量望远镜系统波像差[A];第六届全国激光科学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7 兰长林;阮锡超;刘刚;周祖英;唐洪庆;孔祥忠;;中能中子(n,x)反应实验研究装置的研制与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吴伯冰;吴勇;李延国;杨家伟;杨虎之;华东;张国栋;吴枚;;HAPI-4智能化物理数据获取系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9 谭继廉;王小兵;张金霞;卢子伟;鲍志勤;李存t

本文编号:26866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6866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a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