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光学设备用柔性框架设计与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H74
【图文】:
图 1. 1 光电吊舱内框架减振系统布局究所通过分析机载光学设备像质将此作为依据,设计了用于摄像的被动减振性能,利用四个减振在 60 Hz 的激励下,峰值振幅放轴 Y 轴的峰值最大值为 0. 42 m隔振方案,如图 1. 2 两级隔振的线角耦合,避免了角振动与线动引起的不良效应,在扫频激励的隔振器种类,能够使系统的隔方面都十分优秀。此外,两级隔的配重重量[31]。
图 1. 2 两级隔振系统模型小载机角振动对周围设备的不良影响,提小型金属橡胶减振器,将这种隔振器装载可以使 3 个方向进行无角位移的隔振。在刚度和阻尼比等参数,并采取特殊工艺制吊舱减振器进行了振动测试分析,结果表值为 0.0011,随着频率超过 25Hz ,角振5Hz 以上的角振动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际测量结果相比,仿真计算结果误差不超。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根据传统的单级隔振的二级减振系统。通过参数优化计算出了阻尼比为 0. 243。并通过振动测试分析证振器的最大振动传递率降低 50%,在振动围,对于高频振动,其衰减程度也大于单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光学设备柔性框架隔振的研究,也取得了诸多的成果。美国有用于承载负载的内部万向架,被动隔振器连接在弹簧壳围的角位移和一定的平移运动[37-39]。如图 1. 3 相机稳定平用于将有效载荷附接到支撑基座的隔振器系统,基本上防止效载荷的角度旋转[40-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吉兆;杨明飞;徐国耀;;框架结构TLD减振设计与振动台试验测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2 宋丹丹;张涛涛;谈荣;;巨型框架悬挂减振结构的参数分析[J];山西建筑;2014年27期
3 王书民;张爱武;胡少兴;孟宪刚;段乙好;孙卫东;;采用光学成像法的航空稳定平台振动幅度检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4 王平;张国玉;高玉军;丁金伟;郎小龙;;金属橡胶减振器在机载光电吊舱复合减振系统中的应用[J];振动与冲击;2014年05期
5 李玉龙;何忠波;白鸿柏;刘树峰;郝慧荣;李冬伟;;新型光电吊舱无角位移减振器设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2年04期
6 邹志峰;张馗;;机载多框架光电吊舱两级隔振设计[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1年06期
7 李玉龙;何忠波;白鸿柏;刘树峰;;无人机载光电平台无角位移减振器研究进展[J];航空制造技术;2011年18期
8 郭建增;刘铁根;池伟;任晓明;陆秋海;;车载光学平台双层隔振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5期
9 刘树峰;白鸿柏;李玉龙;李冬伟;郝慧荣;;光电通信吊舱内框架悬置系统设计与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07期
10 王平;王伟;丁金伟;程志峰;刘家燕;;机载光电侦察平台复合减振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亚涛;包淼;范明星;;光学设备隔振平台的隔振性能研究[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2 赵忠杰;;光学平台减振方法初步分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林;光电稳定平台的减振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2 李智;大型光学隔振平台的设计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3 彭旭娇;平台振动对光学卫星成像质量的影响建模及参数辨识[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杨少康;机载光电稳定平台减振技术应用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5 杜峰;车载光学设备振动测量与数据分析系统[D];西华大学;2010年
6 余茜;巨型框架多功能减振结构的减震控制[D];重庆大学;2008年
7 赵建文;空气弹簧在光学平台隔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王栋;巨型框架减振结构体系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89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789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