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围产期孕妇宫缩居家智能监护系统

发布时间:2020-09-16 06:52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正式落地,高龄产妇比例迅速上升,早产、流产和围产儿死亡等生育风险大大增加,对生育质量、女性健康和妇幼保健等均带来诸多新挑战。尤其是早产儿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产儿不仅存活率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神经智力发育的缺陷。有效预防早产,提高人口素质刻不容缓。预防早产的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宫缩是产前监护的核心参数之一,临床上宫缩是普遍认可的早产症状,宫缩次数减少是治疗干预早产有效的主要标志。传统的临床胎儿监护产品只能在医院使用,需要医生做出诊断。一方面受“时间”限制,孕妇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接受监护,不能做到按需或逐日连续监护;另一方面受“空间”限制,孕妇只能到医院进行监护,而孕妇又多行动不便。产检费时费力,增加了负担。因此,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移动便捷的适于居家使用的宫缩监护系统,打破“时间、空间”局限,及时或早期发现胎儿早产症状并及时干预,对防止早产发生、提高整体人口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了一种孕妇居家使用的掌上型智能化网络化宫缩监测终端,打造集可穿戴智能硬件+云端+微信公众号于一体的孕妇居家宫缩监护闭环系统,实现了宫缩的实时检测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孕妇宫缩智能监护系统硬件,主要包括宫缩压力信号的采集调理电路、主控制器及外围电路、WiFi无线传输电路等。采集调理电路实现宫缩压力信号的高质量采集,同时降低各种噪声干扰;主控制器及外围电路实现宫缩信号处理的控制以及电容触摸屏和语音播报等人机交互;WiFi无线传输电路实现数据上传到服务器。(2)开发孕妇宫缩智能监护系统软件,主要包括掌上型终端软件设计和微信公众号设计。掌上型终端软件实现宫缩波形的显示和结果分析,并控制WiFi模块将数据无线传输至服务器;微信公众号实现智能手机端的宫缩历史测量数据的分析和结果查询,并具备产检信息和健康资讯等推送功能。(3)设计宫缩信号的智能识别算法,主要包括宫缩信号消噪算法和宫缩信号识别算法。提出基于小波OGS(Overlapping Group Shrinkage)阈值的宫缩信号消噪算法,有效滤除宫缩信号中的噪声干扰;提出基于动态自适应阈值与Hilbert变换的宫缩信号识别算法,准确定位出宫缩信号的特征峰值点。(4)设计系统验证实验,主要包括模拟宫缩信号验证和临床测试。模拟信号验证采用Fluke公司的PS320胎儿模拟仪,模拟产生宫缩信号,验证系统算法性能;在某三甲医院进行多轮临床测试,验证整个系统性能。本文设计的围产期孕妇宫缩居家智能监护系统,实现了宫缩的实时检测分析,在发生先兆早产时提供预警,孕妇足不出户就可完成长期持续监护。
【学位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P277;TH783
【部分图文】:

示意图,孕妇,医院,宫缩


[10]。图1.1 孕妇医院临床产检示意图图1.2 医院临床测试孕妇胎心宫缩曲线胎儿电子监护已有 40 余年的历史,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在我国,各医院也已将电子监护作为常规产前检查中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目前医疗器械市场上胎心监护应用类产品主要为应用在医院临床的胎心监护仪,代表性产品如图 1.3所示。此类产品是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产品,能有效监护围产期胎儿的健康状况,通过胎心率、宫缩压力和胎动评估胎儿在宫内的健康状况。能够准确、快速显示胎心率、宫缩压力曲线,临床医生可结合胎心率曲线、宫缩压力曲线和胎动并按照临床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on-Stress Test,NST)等评分标准做出评分。

曲线,宫缩,孕妇,医院


图1.1 孕妇医院临床产检示意图图1.2 医院临床测试孕妇胎心宫缩曲线胎儿电子监护已有 40 余年的历史,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在我国,各医院也已将电子监护作为常规产前检查中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目前医疗器械市场上胎心监护应用类产品主要为应用在医院临床的胎心监护仪,代表性产品如图 1.3所示。此类产品是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的产品,能有效监护围产期胎儿的健康状况,通过胎心率、宫缩压力和胎动评估胎儿在宫内的健康状况。能够准确、快速显示胎心率、宫缩压力曲线,临床医生可结合胎心率曲线、宫缩压力曲线和胎动并按照临床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on-Stress Test,NST)等评分标准做出评分。

胎儿监护,胎儿监护仪,临床医疗,牛津


(a) (b)(c) (d)图1.3 临床常见胎儿监护仪 (a)三瑞 (b)飞利浦 (c) 牛津 (d) 西门子这类传统的临床医疗胎儿监护产品价格昂贵,且需要临床医生做出诊断,只能在医院使用,很难满足广大孕妇的需求。这种产检方式一方面受“时间”限制,使得孕妇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接受检测,孕妇通常需等待数个小时,而监护时间又短,目前医院监护时长一般为 20 分钟左右,定时监护的方式只能反映在监护时胎儿的情况,不能做到使孕妇按需或逐日连续监护,因此可能会遗漏一些宫内窘迫引起的胎儿急性缺氧或健康异常;另一方面受“空间”限制,使得孕妇只能在医院进行定点接受监护。这种传统产检方式不能够做到随时随地根据需求进行动态连续监护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倩;;基于报警模式的婴儿监护系统专利技术综述[J];中国高新区;2018年14期

2 叶海林;;构建有效心理监护系统 维护师生身心健康发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年01期

3 沈国理;姜超;俞钻;金中伟;张超;;野战条件下输液监护系统设计与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7年02期

4 翟翔;;浅谈老年人监护系统的研究和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年22期

5 郝文延;;病床监测监护系统设计[J];自动化应用;2017年04期

6 赵英;韦瑞录;;基于蓝牙技术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7年05期

7 刘尚辉;马瑾;;家庭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的发展及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2年13期

8 樊亚云;;患者监护系统模型分析[J];科技视界;2012年34期

9 高艳荣;中央监护系统在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4年05期

10 田艳军,廖春林;中央监护系统的发展趋势与网络开发[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公强;;迈瑞中央监护系统(网络)常见问题与处理[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2 钱朋安;葛运建;;一种人体体温自动检测监护系统的设计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张菊梅;吴效明;;基于穿戴式检测技术的社区数字监护系统的设计[A];2008年医疗仪器学术年会暨理事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杨叔颖;;基于ZigBee技术的远程医疗监护系统[A];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医学信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5年

5 周玉彬;成奇明;吴锋;俞海;;远程实时监护系统的研制和应用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7分会场:环境危害与健康防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赵金城;徐圣普;王跃华;边自鹏;胡宏波;崔云莉;周炜;林淑娟;;中央监护系统的研制[A];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7 张迪;吴水才;刘冬麟;白燕萍;;生理多参数无线监护系统的研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8 周玉彬;成奇明;吴锋;俞海;;基于广域网远程实时监护系统的研制[A];第八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十一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弭强;张金玲;吕英华;朱琳;;基于ZigBee的监护系统设计及其电磁兼容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寿广;桑田文;张睿;;毫米波Doppler传感器在心脏监护系统中的应用[A];1993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德华;开发网络游戏家长监护系统[N];云南政协报;2019年

2 记者 曹波 通讯员 许政;南京110引入“关爱通”监护系统[N];江苏法制报;2010年

3 李海;中央监护系统[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4 华欣;重庆:移动心脏监护系统通过注册鉴定[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许政;“关爱通”:寻找老人孩子不再“大海捞针”[N];人民公安报;2010年

6 成都 向昆;DW-301医用无线输液监护系统[N];电子报;2011年

7 杨斌;山东移动心脏远程移动监护系统显身手[N];人民邮电;2006年

8 记者 代廷伟;无线遥测中央监护系统应用临床[N];驻马店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侯沁 整理;智慧家庭老幼监护系统平台的示范应用开创数字家庭老幼看护+互联网模式[N];中国电子报;2016年

10 晓亮;协助推进心理教育[N];苏州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世平;无线多生理参数监护系统与检测终端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2 秦云月;基于可佩戴血压计的医疗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9年

3 邓艳军;围产期孕妇宫缩居家智能监护系统[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苏瑞福;基于多MEMS传感器融合的云监护系统[D];厦门大学;2017年

5 张岩;穿戴式单导联ECG监护系统的设计[D];中北大学;2019年

6 张宵;面向下肢康复训练的减重与体征监护系统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7 熊亮;基于分布式压力采集技术的养老监护系统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6年

8 黄博;无线监护系统的天线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9 张崇明;臂带式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10 刘浩;基于多传感器的室内养老监护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19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19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f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