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基于温度外推法的薄膜热电偶静态特性标定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6 15:09
   薄膜热电偶(Thin-film Thermocouple,TFTC)因其响应速度快、体积小,能实现高时空分辨率表面测温。薄膜热电偶静态特性准确标定是高精度瞬态表面测温的前提。但标准热电偶静态标定方法因其标定时的温度分布与应用时的区别较大,不适用于薄膜热电偶,研究薄膜热电偶静态标定方法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温度外推法和激光加热技术的薄膜热电偶静态标定方法,包括如下内容:第一,基于圆筒壁稳态导热模型设计了集成薄膜金铂热电偶和薄膜铂电阻的自标定薄膜温度传感器;仿真薄膜热电偶静态标定过程,分析标定时传感器温度分布;得到推算模型,研究对流强度对温度场的影响,为基于温度外推法的薄膜热电偶静态特性标定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采用电子印刷工艺制备自标定薄膜温度传感器,选择金、铂浆料和氧化铝作为电极和基底材料,电极薄膜膜厚25μm,圆形基底厚0.36mm、直径为22mm。第三,分别搭建薄膜铂电阻和薄膜热电偶标定系统;设计信号处理电路和上位机采集程序,通过交流激励和正交解调技术实现同步测量薄膜铂电阻阻值和薄膜热电偶热电势。第四,将激光加载至薄膜热电偶热结点上,根据推算模型及两个已标定薄膜铂电阻推算热结点温度,结合薄膜热电偶热电势计算塞贝克系数;研究对流强度对标定结果的影响并测试该方法的重复性。结果表明:基于温度外推和激光加热技术可实现室温至200℃的薄膜热电偶静态标定,温度梯度主要集中于热电极;标定得到的薄膜热电偶静态特性接近标准热电偶静态特性,但因两者材料、制备工艺有差异,温度一定时薄膜热电偶热电势略低于标准热电偶;一定范围内对流强度变化不影响薄膜热电偶温度场分布规律,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环境适应性,且重复性良好,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学位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H811
【部分图文】:

过程图,静态标定,热电偶,薄膜热电偶


电阻同置于计量炉内,如图 1.1 所示,固定冷端温度下,由标准铂电阻测得标定温度,建立热电偶的热方法标定微小尺寸薄膜热电偶时,整个传感器被置梯度主要集中在补偿导线上,与薄膜热电偶应用时现有效标定,影响薄膜热电偶在实际应用中的测温确的薄膜热电偶静态标定方法,才能准确评价其静温精度。

梯度分布,薄膜热电偶,静态标定,温度梯度


中国计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薄膜热电偶上温度梯度也较小,而补偿导线上的温度梯度则相对较大。在应用中,当薄膜热电偶的热结点周围被加热,引脚处的温度接近冷端温度度梯度主要集中在薄膜热电偶的热端与引脚之间。标定时与实际应用时的梯度分布不一致,薄膜热电偶产生热电势也不同。

温度分布,薄膜热电偶,静态标定


图 1.3 增长电极的薄膜热电偶静态标定系统除了标准热电偶静态标定方法外,部分学者采用非标准标定方法实现偶静态特性标定。2010 年,Mukherjee[44]等人用特制的装置标定薄膜热特性。采用接触面积较小的加热器仅加热薄膜热电偶热端,热电极与温器控制温度,增大薄膜热电偶上的温度梯度。使用补偿导线连接至,并用商用热电偶分别测量薄膜热电偶冷热端温度,得到薄膜热电偶。2013 年,Cao[45]等人设计了一套由帕尔贴控制薄膜热电偶冷热端温特性标定系统,由温度计分别测量薄膜热电偶冷热端温度实现静态标方法都采用普通丝式热电偶测温,然而薄膜热电偶热结点的尺寸远小式热电偶热结点尺寸,测温时两个热结点间存在温差。此外,接触式测温时会影响薄膜热电偶热结点处的温度分布,故使用普通丝式热电温度与薄膜热电偶热结点上的温度并不相等。当前,对于薄膜热电偶静态标定方法的不足已有不少学者在研究改进法准确标定薄膜热电偶静态特性,且相比关于薄膜热电偶应用和制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兆军;;钨铼热电偶替代铂铑热电偶初探[J];涟钢科技与管理;1994年06期

2 张伟;刘福来;闻建中;吴阿明;;实验室热电偶简易焊接工装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J];中国设备工程;2019年19期

3 王晓芳;;大学物理实验中热电偶冷端补偿电路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8年14期

4 沈国信;张雪娇;;热电偶传感器的测温特性的验证[J];数码世界;2019年01期

5 俞硕;;反应堆辐射环境下热电偶测量误差的研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6年00期

6 潘殿国;;快速铂铑热电偶测量端焊接方法的探讨[J];工业计量;2006年S2期

7 ;双通道J、K型热电偶测量模块[J];仪表技术;2002年05期

8 陆月芸;;热电偶检定规程宣贯材料(连载之三)—规程的讲解[J];宇航计测技术;1987年06期

9 徐文壁;;接触法测温的几个特殊问题[J];计量技术;1987年04期

10 ROBERT D.REED;卜繁志;;精确地测量加热炉气体温度的新型仪表[J];国外油田工程;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爱根;;工业热电偶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防范[A];2010年全国发电厂热工自动化专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王风顺;王成群;刘学杰;邵增;张玉刚;;影响热电偶测量误差的一些因素及对策[A];第二十七届中国(天津)2013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胡悦;谭建国;吕良;;热电偶测量火焰温度与放热率分布特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含能材料及推进剂技术[C];2017年

4 刘伟;杨海滨;;一起排气热电偶故障导致S109FA燃机跳闸实例分析及改进[A];浙江省电力学会201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13年

5 张朝晖;袁建美;郝天昭;;提高热电偶响应速度的补偿算法[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黄赛金;;固体传压高温高压容器内岩样温度场计算分析[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7 赵会妮;李杨;龚强国;徐静;;红外测温仪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试验中的应用[A];探索 创新 交流——第六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下册)[C];2014年

8 贺东京;聂友伟;;涡轴发动机性能差异故障分析[A];“测试性与智能测控技术”——2018年中国航空测控技术专刊[C];2018年

9 苏耿辉;余佳佳;张锡文;何枫;;密闭腔室内平板自然对流测量及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李飞;余西龙;林鑫;张少华;张新宇;;基于TDLAS的层析成像技术[A];高超声速专题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高超声速科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上海 王良;热电偶局部变质问题的实践(上)[N];电子报;2017年

2 成都 新兴 编;减小热电偶测量误差的方法[N];电子报;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柔茹;基于温度外推法的薄膜热电偶静态特性标定方法研究[D];中国计量大学;2018年

2 张广炎;基于鲸鱼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热电偶非线性补偿方法[D];湘潭大学;2019年

3 骆文龙;严苛环境下露头型热电偶探头的内粘接失效分析与设计改进[D];浙江工业大学;2018年

4 姜帅;热电偶时间常数测量系统设计[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5 王旭东;基于时间常数的热电偶分拣系统研制[D];沈阳工业大学;2019年

6 刘亭剑;热电偶时间常数测试系统反馈控制方法改进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7 刘义;基于薄膜热电偶的铣削温度测试技术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8年

8 王洪敏;高温薄膜热电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9 马强;热电偶的布置对航空发动机防火试验的影响[D];中国民航大学;2017年

10 魏锦俊;热电偶自动检定系统的研发[D];浙江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20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20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c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