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点热源法的固体材料热物性测试装置研发
【学位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H873
【部分图文】:
世界各地展开,其中亚洲热物性会议(ATPC)、欧洲热物国热物性会议(STP)均以三年为周期轮流举办,国际热膨国际热导率会议(ITCC)以每两年为周期举办一次。Ingen 和 Hause[3-4]成功的研发出基于稳态比较法的测量固体装置,开启了利用稳态法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先河;1989 年材料热导率的测量中首次利用保护热板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5]对保护热板法测量保温材料的热导率的过程做了详细地阐性、被测材料热导率范围以及测量温度范围进行了规范性的法日趋标准化。近些年,防护热板测试法取得了进一步的进高的精度。但由于稳态法测试过程中对温度场的稳定有着较,该方法对设备的保温以及测试的时间要求较高。目前,根生热流的实验方式不同,稳态测试法又发展为多个分支,如
图 2 非稳态法测材料热物性分类tion of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by non-steady s 1861 年提出将一个具有一定周期的热源作用在一圆柱体的检测点的温度变化与热源之间仅在幅值率相同,通过分析该变化规律得出了材料的热扩期热流测试方法。1967 年 Gustafsson S E[7]等人将一条带状薄质金属夹在被测试样中,对金属带因被加热而产生温升,记录其温度变化曲线,通料的热物性参数,测试原理如图 3 所示。Log T[8]-70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测试,导热系数精度在 5%之内,进一步推动了该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Be电脉冲进行加热,并检测被测试样在微妙以及纳公式,测算出来薄膜材料的热物性参数,该方法
图 9 测试系统模型Fig.9 The testing system model法的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建立点热源加热无限大平板的理论方程。 x=0,y=0,z=0 处,点热源的加热功率为 qd,任意时变化规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傅立叶定律,可列出2 2 22 2 2( , ) ( y, ) (z, )+ +xx y zθ θ τ θ τ θ τατ = 2 2 2 2R = x + y + z221RR R Rθ θατ =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江;林娜;王玉刚;徐旭;;瞬态热线法导热系数测量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J];计量学报;2015年04期
2 赖煜东;;实验室认可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5年06期
3 王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评定中相关系数的实例分析[J];中国计量;2015年04期
4 黄丰磊;卢海锋;朱浩然;;基于STM32与Labview的电参数测量系统设计[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4年15期
5 周孑民;朱再兴;谢东江;李浩;陈伟;张永星;;常功率平面热源法测试耐火材料热物性的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张立勋;李雪伟;唐小景;;STM32与LabVIEW串行通信的设计[J];煤矿机械;2011年05期
7 陈桂生;廖艳;曾亚光;付志勇;邓丽娟;;材料热物性测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需求[J];中国测试;2010年05期
8 孙建平;刘建庆;邱萍;李晓苇;;激光闪光法测量材料热扩散率的漏热修正[J];计量技术;2008年01期
9 王欣;赵美英;顾亦磊;万小朋;;热源温度场叠加法在薄壁结构热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7年03期
10 马净,李晓光,宁伟;几种常用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发展[J];中国仪器仪表;200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辛春锁;基于稳态法的高温材料热物性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陈清华;松散煤体热物性测试及其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景胜;导热系数测量装置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马燕;固体材料热物性参数测试不确定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雅辉;热线法测量建筑保温材料热导率和热扩散率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22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22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