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外骨骼的动态不确定性优化设计研究
【学位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H77
【部分图文】:
机器人并不断对其性能进行优化,麻资助下研制出了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利分校 2004 年研制的 BLEEX 下肢能够负重的下肢外骨骼外机器人[3-7]力机械腿、一个电源和一个可安装各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7 个 3 个)和 4 个液压缸驱动。4 个液压缸关节弯曲/伸展以及踝关节弯曲/伸展 4簧辅助驱动。基于下肢外骨骼动力学”方法,实现了人机的跟随运动。由使执行效率不高,实用性较低。其研节跟随控制代替主动控制,简化外统可以跟随人体动作进行运动,适合oClimber 系统,该系统最大可负重 90格外重视[6]。
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下肢外提升士兵负重能力,对 BLEEX 进行了军事化的工程技术改种金属骨架—“人类负重外骨骼”(HumanUniversalLoadC1-2 所示,该款外骨骼增加了上肢辅助功能,能够通过提供机动性的需求,提高士兵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负重能力,能0Kg 的情况下以 4.8m/s 的速度长时间行走。同时,基于 H国 Berkeley Bionics 公司开发了 eLegs(Ekso)康复助行外
第一章 绪论展自由度安装磁流变阻器,在踝关节安装分离弹过磁流变阻尼器锁死膝关节,利用安装于踝关节系统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并在合适的时候释放。系统自重仅有 11.7kg,在零负重的情况下,保证系在负重能力 36kg 的条件下,能够保持 1m/s 的速度体会产生额外代谢耗能,并且高达 1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静;程洪;过浩星;;面向康复工程的助行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的人类工效学设计[J];计算机科学;2015年10期
2 杨智勇;方登建;张静;;变刚度柔顺驱动器及其在能量辅助骨骼服中的应用[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戴邵武;李双明;杨智勇;张文广;;下肢负荷外骨骼的变负载控制研究[J];控制工程;2012年05期
4 杨秀霞;张毅;归丽华;杨智勇;;下肢携行外骨骼系统模糊自适应位置控制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2年03期
5 姚俊章;余永;葛运建;;基于实时预测的传感器信号倍频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6 文忠;钱晋武;沈林勇;章亚男;;基于阻抗控制的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的轨迹自适应[J];机器人;2011年02期
7 郑成闻;宋全军;佟丽娜;陈炜;葛运建;;一种柔性双足压力检测装置与步态分析系统设计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12期
8 乔红威;吕震宙;李洪双;;基于随机响应面法的响应灵敏度分析及稳健优化设计[J];中国机械工程;2009年03期
9 孙建;余永;葛运建;陈峰;沈煌焕;;基于接触力信息的可穿戴型下肢助力机器人传感系统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10 张义民;高娓;宋相强;黄贤振;;具有应力集中的机械零件可靠性稳健设计[J];工程力学;2008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新刚;机械零部件时变可靠性稳健优化设计若干问题的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2 汪忠来;基于模型的不确定性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冯治国;步行康复训练助行腿机器人系统[D];上海大学;2009年
4 许焕卫;稳健设计建模及优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文生;不确定条件下的下肢外骨骼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陈剑飞;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预测[D];云南大学;2015年
3 张倩;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田红闪;近似移动最小二乘(AMLS)方法及其应用[D];苏州大学;2013年
5 蒋靖;下肢助力外骨骼机构设计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张志成;外骨骼下肢助力机器人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田双太;一种可穿戴机器人的多传感器感知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4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24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