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时间质谱光电离源的研制及其应用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H843
【部分图文】:
飞行时间质谱的基本结构如图 1.1 所示,包括进样系统、离子源、离子传输系统、质量分析器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图1.1. 飞行时间质谱基本组成单元TOFMS 是利用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在电场中飞行速度的差异,按照到达检测器飞行时间的先后顺序实现分离和检测的技术。与其他分析技术相比,TOFMS结构简单、能够直接获得待测样品的分子量实现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分辨率和灵敏度高、具有微秒级的快速响应速度和全谱同时测量的能力,在过程分析、环境检测、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1.2.2 研究现状飞行时间质谱的概念由 Stephens 等人于 1946 年首次提出。世界上第一台TOFMS 仪器由 Cameron 以及 Eggers 于 1948 年设计、研发成功并公布于世,首次实现了不同质量数离子的有效分离[2]。早期的质谱仪器仅能够实现单质量数分辨,在接下来几年间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技术变革[3]。1955 年,Wiley 与 McLaren教授提出空间聚焦技术以及速度聚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离子空间发散及能量发散的问题
用的 70 eV 电子能量在电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离子碎片,在分析复杂混合物样品时将导致谱峰相互重叠,谱图解析困难。图1.2. 电子轰击电离工作原理示意图[13]CI 的概念于 1952 年由 Tal’roze 等人提出[14],并在 60 年代中期由 Munson以及 Field 等人发展成为一种实用的离子化技术[15]。CI 主要是通过试剂离子与样品分子之间的离子分子反应实现样品分子的离子化,与 EI 源不同的是,CI是一种“软”电离技术,所得到的多为分子离子或准分子离子信号,谱图简单,且电离效率较高。CI 源中应用最多的是选择离子流动管(Selected ion flow tube,SIFT)电离技术以及质子转移反应(Proton transfer reaction,PTR)电离技术。
且由奥地利 IONICON 公司生产的商品化 PTR-MS 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图1.3. 质子转移反应工作原理示意图[22]常压离子源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离子化技术,其样品分子无需或仅需很少的样品预处理,直接在大气压条件下进行电离和质谱检测,具有电离效率高、原位快速等显著优点,能够实现不同形态待测样品的无损、现场分析。继 2004 年Cooks 教授研究团队发表电喷雾解析电离(Desorption electrosprayionization,DESI)[23]以及 2005 年 Cody 等人提出实时直接分析电离技术(Direct analysis inreal time, DART)[24]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先后出现了包括二次电喷雾电离(Secondar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SESI)、纸喷雾电离(Paper sprayionization)和低温等离子体电离(Low temperature plasma probe, LTP)在内的20 多种大气压电离技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中国;扩散型表面电离源及其在铀、钚和镎等元素质谱分析中的应用[J];原子能科学技术;1989年04期
2 ;我国质谱电离源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J];现代科学仪器;2011年04期
3 缴桂跃;透射型表面电离源的研制[J];核技术;1995年02期
4 谢辉,敖十庆,潘大任,邓万惠,许建光,黄玫;激光辅助电子电离源有机质谱分析[J];分析仪器;1992年04期
5 ;新型大气压直流辉光放电电离源及其在离子迁移谱中的应用(Ⅰ)[J];分析化学;2008年08期
6 ;光电离源离子迁移谱仪成功通过公安部检测[J];当代化工;2013年06期
7 殷居易;谢东华;陈建国;章再婷;俞雪钧;刘罡一;陈允华;陈杰;;液相色谱-大气压光电电离源质谱法同时测定电子电气产品中16种多环芳烃残留[J];质谱学报;2009年05期
8 周跃明;郑健;陈焕文;;常压火焰用作质谱电离源的理论探讨[J];分析仪器;2007年01期
9 刘宪云;孔祥和;季仁东;张树东;;激光电离源离子迁移谱仪检测甲醛[J];光电子·激光;2006年12期
10 江宗耀;潘鑫渊;贾滨;徐国宾;周振;杨芃原;;新型电子电离源线型离子阱-飞行时间杂化串联质谱研究进展[J];质谱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庆运;飞行时间质谱光电离源的研制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19年
2 张体强;质谱法用微波等离子体常压解吸电离源的研制[D];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倩;新型常压电离源技术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2 高翔;新型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源结构的设计和表征[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3 朱治祥;光电离/垂直引入飞行时间质谱仪调试及可反射真空紫外光电离源的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齐雅晨;用于飞行时间质谱的膜进样及射频放电电离源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5 江宗耀;电子电离源的研制及其在新型杂化串联质谱仪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3年
6 苏明扬;质谱于环境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7 李金旭;便携式飞行时间质谱的研究及其在挥发性硫化物测量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5年
8 袁家鹏;离子迁移谱仪的优化设计和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炜;微波等离子体炬电离源的电离性离性能及其应用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75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2875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