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需求导向的测控专业迭代升级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1-06-21 14:02
沈阳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结合新时代测控专业建设和自身优势特点,基于成果导向教育,依托辽宁省装备制造行业,体现"新工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贯穿于大学四年,提出了"项目认知、方向启蒙—基础教育、核心引导—专业教育、能力培养—实践教育、创新提升"的贯通融合、迭代升级的全程培养体系。在该体系中实施了创设问题及能力导向教学方法,并配设相应的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满足不同培养层次的知识能力需求。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取得了较好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效果。
【文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0,(46)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四层次迭代升级的全程培养体系
经过公共基础学习和项目启蒙认知,学生可以带着兴趣和问题开始学习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提出了创设问题及能力导向教学方法,所有的专业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中的有关知识能力点,结合特定需求,创造相关情景,创设出一定的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研究和探索相关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其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本层次人才培养教学环节中涉及了电路知识、电工测量以及数模电知识,这些知识是各种工程实践的基础,如果能通过能力导向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情绪,引领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活动,这将大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以,本培养层次所提出的创设问题主要是围绕各种电子设计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所涉及的知识能力需求,赋予一定的项目载体,让学生在现有知识能力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学习、体验、探究和提升。通过完成项目并进行分析和改进提升,从而获得竞赛和“双创”知识能力的锻炼,并为真正的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奠定基础。(三)能力提升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李丽娟,杨文斌,肖明,章云.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01)
[2]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前沿交叉学科项目引导的深度学习[J]. 赵以霞,张思思,陶奕湲,李治.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5)
[3]“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 周珂,赵志毅,李虹.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3)
[4]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构建[J]. 申怡,夏建国. 中国高等教育. 2019(08)
[5]面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J]. 赵长禄. 中国高等教育. 2019(Z1)
[6]构建“本研一体”“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 史静寰,陈乐. 中国高等教育. 2019(01)
本文编号:3240808
【文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20,(46)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四层次迭代升级的全程培养体系
经过公共基础学习和项目启蒙认知,学生可以带着兴趣和问题开始学习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提出了创设问题及能力导向教学方法,所有的专业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中的有关知识能力点,结合特定需求,创造相关情景,创设出一定的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研究和探索相关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其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本层次人才培养教学环节中涉及了电路知识、电工测量以及数模电知识,这些知识是各种工程实践的基础,如果能通过能力导向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情绪,引领学生主动开展学习活动,这将大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以,本培养层次所提出的创设问题主要是围绕各种电子设计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所涉及的知识能力需求,赋予一定的项目载体,让学生在现有知识能力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学习、体验、探究和提升。通过完成项目并进行分析和改进提升,从而获得竞赛和“双创”知识能力的锻炼,并为真正的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奠定基础。(三)能力提升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学科多专业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李丽娟,杨文斌,肖明,章云.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01)
[2]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前沿交叉学科项目引导的深度学习[J]. 赵以霞,张思思,陶奕湲,李治.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5)
[3]“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 周珂,赵志毅,李虹.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3)
[4]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构建[J]. 申怡,夏建国. 中国高等教育. 2019(08)
[5]面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J]. 赵长禄. 中国高等教育. 2019(Z1)
[6]构建“本研一体”“双一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 史静寰,陈乐. 中国高等教育. 2019(01)
本文编号:3240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3240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