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分布式电极工作状态检测装置的设计

发布时间:2017-07-07 08:12

  本文关键词:分布式电极工作状态检测装置的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电极检测 RS485 MSP430单片机 高密度电法


【摘要】:高密度电法是一种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可以在有限区域内短时获取大量数据,大大提高了对异常地质体的分辨能力,进而提高了观测结果的精度,因此,高密度电法广泛应用于近地表的物理勘探领域中。完整的高密度电法系统由主机和从机两部分组成,其中,从机中的继电器、通信等重要模块能否正常工作是高密度电法仪稳定准确工作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市场上并没有针对本项目中新型高密度电法仪从机的检测装置,以往人工手动测试的方法比较繁琐,且费时费力。针对以上缺点与不足,本文设计了分布式电极工作状态检测装置,该仪器是基于单片机MSP430F149的检测系统,主要由电源模块设计、通信模块设计、电极控制器电路检测设计、显示模块设计、复位电路设计、硬件抗干扰设计和中心控制模块等七个部分组成。此检测装置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操作,可靠性高。该检测装置的应用,将会大大提高从机工作的准确率,从而提高高密度电法仪工作效率。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分布式电极工作状态检测装置的背景分析与设计,装置的研制和制作,检测系统的测试结果分析等三部分。1.分布式电极工作状态检测装置的背景分析与设计。本文从课题研究背景入手,介绍了高密度电法仪工作原理及分布式电极检测装置发展现状,根据分布式电极工作状态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整体设计。2.分布式电极工作状态检测装置的研制和制作。针对现有检测装置的不足及复杂的检测方法,根据装置的整体设计方案,进行了硬件电路和软件的设计,研制了分布式电极工作状态检测装置。3.分布式电极工作状态检测装置的测试结果分析。对系统进行性能试验,可以得出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且可靠性高,达到预期技术指标要求,可进行正常工作。根据以上的工作内容可以看出,本设计的关键技术在于以RS485的工作原理为依据,通过双机通信技术,当有检测按键按下,检测数据经过本文设计装置中的单片机进行处理后,通过RS485传送至被测分布式电极从机中,从机中的单片机接收到检测信息后进行相应处理并执行检测功能。再通过单片机对各部分进行电极检测设计、通信检测设计、双机通信编程设计,达到系统的快速、准确、稳定的良好测试效果。
【关键词】:电极检测 RS485 MSP430单片机 高密度电法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76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3 高密度电法检测装置的缺点与不足15-16
  •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16
  •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16-18
  • 第2章 分布式电极工作状态检测装置总体设计方案18-23
  • 2.1 高密度电法仪工作原理18-21
  • 2.1.1 高密度电法勘探原理18-19
  • 2.1.2 新型高密度电法仪工作原理19-21
  • 2.2 分布式电极工作状态检测装置的设计思路21
  • 2.3 整体设计方案21-22
  • 2.4 本章总结22-23
  • 第3章 分布式电极工作状态检测装置硬件电路设计23-31
  • 3.1 RS485工作原理23-24
  • 3.2 通信总线电路设计24-26
  • 3.3 电源模块设计26
  • 3.4 电极控制器检测电路设计26-28
  • 3.5 显示模块设计28
  • 3.6 复位电路设计28-29
  • 3.7 硬件抗干扰设计29-30
  • 3.8 中心控制模块30
  • 3.9 本章总结30-31
  • 第4章 分布式电极工作状态检测装置的软件设计31-37
  • 4.1 分布式电极工作状态检测装置的主程序设计31-33
  • 4.2 通讯协议的软件设计33-34
  • 4.3 通信检测的软件设计34-35
  • 4.4 电极继电器检测的软件设计35-36
  • 4.5 本章总结36-37
  • 第5章 实验测试与结果分析37-45
  • 5.1 输出电压测试37-39
  • 5.2 分布式电极工作状态检测装置功能测试39-41
  • 5.2.1 通信测试39
  • 5.2.2 电极继电器测试39-41
  • 5.3 分布式电极工作状态检测装置功能验证41-43
  • 5.4 结果分析43-44
  • 5.5 本章小结44-45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45-47
  • 6.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45-46
  • 6.2 本文工作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50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50-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辆的乘客检测装置[J];衡器;2011年10期

2 丁守双,王周俊;用于防止条烟缺包现象的横包烟检测装置[J];中国设备工程;2001年08期

3 ;车载式轨道动态检测装置在昆明局投入使用[J];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01期

4 何德功;;日本开发出精神压力检测装置[J];医疗保健器具;2005年10期

5 程凌;;一种多功能智能化条烟检测装置设计与应用[J];电工技术;2007年04期

6 小泽明;顾振国;;滑行检测装置的历史与技术动向[J];国外内燃机车;1992年06期

7 唐东生;杜娟;王节;杜伟;;结肠压力检测装置[J];医疗卫生装备;1992年04期

8 孟庆伶;墩台冲刷的几种检测装置[J];铁道建筑;2000年08期

9 勘]寪2,江慧;新干线用列车检测装置[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0年05期

10 赵荣生 ,张文良 ,李新军 ,方忻 ,张丽萍;车辆出入口核材料检测装置的研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4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培;;中华牌五支装烟小包内衬纸非正常拼接段检测装置的研制[A];上海市烟草系统2012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工程技术类)[C];2011年

2 吕向锋;高洪林;王新华;;某型武器发控检测的实现[A];第十九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蒋彦;谭李孟清;袁峰伟;李必文;;回转体加工跳动误差的实用检测装置[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九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震海;;减少机车顶轮检测装置故障的对策[A];《河南铁道》2011年第5期[C];2011年

5 张颜民;安继刚;向新程;裘伟东;黄毅滨;刘锡明;刘金汇;刘以思;高宝增;;箱包DR/CT检测装置[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核科技、核应用、核经济论坛[C];2005年

6 刘长水;;安装调试工作正确与否是确保医用设备正常使用的重要因素——兼谈自制检测装置对确保进口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的重要作用[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全国医疗器械应用技术评价暨医学影像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颜民;安继刚;邬海峰;黄毅斌;刘金汇;郑健;丛鹏;;~(60)Co集装箱CT检测装置[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荆向峰;杨成忠;;霍尔式窨井水位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实现[A];浙江省信号处理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戚栋;丁远来;;防窃电智能检测装置的抗干扰设计[A];中国物理学会第九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白勇;孙志宏;;提高基于线阵CCD的小幅角位移检测装置精度的研究[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Ⅲ)[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庭筠;康明斯推出掌上发动机检测装置[N];中国汽车报;2000年

2 杨涛 编译;日本研发出首台液体爆炸物检测装置[N];中国民航报;2009年

3 ;香烟包装智能在线缺包检测装置[N];中国包装报;2004年

4 张海波;日本上市新型脉搏检测装置[N];医药经济报;2002年

5 何德功;日本成功开发电磁检测装置[N];中国矿业报;2002年

6 古新萍;反恐装备进入国际先进行列[N];大众科技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庆;高精细织物纬斜检测方法研究及检测装置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Zs;便携式金属磁记忆检测装置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黄钊;DSP芯片试验检测装置的设计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李杨;压力容器筒体自动组对及检测装置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5 田红涛;海底输油管道轴线轨迹检测装置的研发[D];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

6 石蕾;人造革废水COD光电检测装置设计[D];中国计量学院;2015年

7 邱仁强;PMU动态性能检测装置的研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8 许鹏;分布式电极工作状态检测装置的设计[D];吉林大学;2016年

9 王亚;硬币识别检测装置[D];中南大学;2009年

10 王伟;原棉异纤检测装置设计初探[D];东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293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5293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4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