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热像仪测量切削温度的误差来源分析与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红外热像仪测量切削温度的误差来源分析与实验研究
【摘要】: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切削温度时,拍摄角度、距离以及物体表面发射率都是导致测温误差的来源。在红外热像仪测温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因素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拍摄角度在5o~10o和30o~35o这两个范围内,测温误差较小。热像仪与切削区之间的距离在1.1m~1.2m的范围内,测量温度比较稳定。对于粗加工45号钢而言,表面发射率设在0.48~0.45之间,温度波动较小,此区间的发射率为较好。研究结果对于红外热像仪现场监测切削温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关键词】: 切削温度 红外热像仪 角度 距离 发射率
【基金】: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310519018) 湖北文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09YA005)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Q20112609)
【分类号】:TH811
【正文快照】: 0引言切削温度是影响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状况和工件表面质量的重要物理量,精确测量和控制切削温度,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用红外热像仪对切削温度进行测量时,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前面所说的拍摄角度、距离、发射率等可以改变的因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帮辉;黄剑波;王志;吴宏圣;;目标距离和视场角变化对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影响的理论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2 白敬晨;于庆波;胡贤忠;王浩;;基于红外热像仪的物体表面发射率测量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佳伟;石俊生;汪炜穑;;距离对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影响及提高精度的实验研究[J];红外技术;2013年09期
2 王文重;董大明;韩峻峰;;配备GPRS的大面积作物冠层温度红外传感器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4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炜;红外热像法在外墙外保温墙体抗裂层质量检测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2 安军;基于红外技术的建筑物外墙质量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刘书堂;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丽;宦克为;邸旭;石晓光;郑峰;;距离对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影响及校正方法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许中胜;红外探测系统参数关系及实际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1999年04期
3 李云红;孙晓刚;原桂彬;;红外热像仪精确测温技术[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09期
4 许猛;李恩普;张晓娟;;红外测温中环境辐射影响的分析[J];计测技术;2007年03期
5 张健,杨立,刘慧开;环境高温物体对红外热像仪测温误差的影响[J];红外技术;2005年05期
6 侯成刚,张广明,赵明涛,屈梁生;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精确测定物体发射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7年03期
7 张先明;;红外热像仪测温功能分析[J];激光与红外;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大宇;夏冰;;基于红外热像仪的磨削温度监测系统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卫娜;李向东;崔骊;;ADV7170/7171在红外热像仪视频输出电路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0年04期
3 董智勇;罗菁;;基于网络的磨削温度红外监控系统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潘攀,崔秀梅,陆旭光;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手持式军用红外热像仪结构的优化设计[J];红外;2005年07期
5 ;福禄克公司推出便携式、非制冷Ti20热像仪[J];激光与红外;2006年05期
6 胡剑虹;宁飞;沈湘衡;贺庚贤;;目标表面发射率对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影响[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2010年02期
7 郭世苗;魏臻;吴建东;;显微红外光学成像系统的设计[J];生命科学仪器;2008年12期
8 张勇;王新赛;贺明;;距离对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影响及误差修正[J];红外;2011年02期
9 ;Spot,What’s hot!发现热点——福禄克推出全新红外热像仪Ti20[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6年02期
10 聂伟珍;胡大可;汪洋旦;;基于OMAP的便携式红外热像仪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洪哲;蒋本和;金颖妮;董楠;;医用红外热像仪的发展及动向[A];第十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陈维锋;彭晋川;曹型勇;郭勇;龚平;顾建华;;三种探生仪及其在地震救助中的应用[A];中国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论文集[C];2005年
3 李操;付跃刚;孙丽;;物体表面发射率对红外测温精度的误差分析[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Ⅲ)[C];2008年
4 曹玉芬;孟祥玮;陈汉宝;郑子龙;刘海成;;红外热像仪在温排物理模型试验中应用[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罗玉梅;简献忠;裴云天;;MCT1024红外热像仪的研制[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杨妍;张品兰;杨佩珩;;关于微型辐射温差标示仪的研制[A];第八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刘波;张存林;沈京玲;冯立春;陶宁;李艳红;丁友福;石思超;徐维超;;基于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系统中闪光灯阵列脉冲热激励装置的研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闫井夫;周一欣;邓中山;项士海;刘静;;肿瘤靶向治疗用冷热刀医疗设备性能实验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第三届第三次理事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冉启芳;吴成南;;关注无损检测技术发展动向 提高无损检测水平[A];晋冀鲁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一秒体温监测仪研制成功[N];今日信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闫井夫;肿瘤高效冷热治疗机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距离对红外热像仪测温精度的影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2 聂伟珍;基于OMAP的非制冷焦平面红外热像仪设计[D];浙江大学;2006年
3 姚松伯;半视场目标测温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4 魏明月;红外与太赫兹衍射光学器件的设计与制作[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星;基于红外热像的喷油润滑齿面温度测量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王一;电磁加热温场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7 王梓萤;红外变焦距光学系统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军;红外锗透镜加工工艺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9 安长亮;某型红外指挥观测仪改进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10 夏慧莉;基于红外、激光、白光综合光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29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529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