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基于照明光源的AMI体外充电实验装置设计

发布时间:2017-07-31 11:21

  本文关键词:基于照明光源的AMI体外充电实验装置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植入式医疗器械 照明光源 结构设计 电路设计 实验验证


【摘要】:电能供给问题是影响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AMI,Active Medical Implants)医学应用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开展AMI的新型体外充电方法研究,对于促进AMI在生理信息监测、药物释放、生物刺激、器官功能恢复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在分析国内外AMI体外充电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了基于照明光源的AMI体外充电实验装置的研究与设计,完成了相关实验验证。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1)完成了基于照明光源的AMI体外充电实验装置总体方案设计。依据实验装置的设计要求,对实验装置的原理及各功能单元进行了分析,形成了总体设计方案。(2)完成了基于照明光源的AMI体外充电实验装置的机械结构设计。包括:暗室,夹持器,仿体夹件、光电池夹件等,在此基础上,形成了AMI体外充电实验装置的结构平台。(3)完成了基于照明光源的AMI体外充电实验装置的电路设计。包括:光源驱动电路,温度反馈控制电路及光强度控制电路等,实现了LED光束的产生与安全性控制以及LED光源与日光辐射的自动切换。(4)完成了AMI体外充电实验装置中的信号采集软件设计,实现了光电池、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采集、处理与图形化显示。(5)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基于照明光源的AMI体外充电实验装置,实现了基于照明光源的AMI体外充电方法的物理实验验证,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本论文研制了基于照明光源的AMI体外充电实验装置,为开展基于照明光源的AMI体外充电技术研究提供了物理实验平台,为形成一种安全、便捷的AMI体外充电方法奠定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植入式医疗器械 照明光源 结构设计 电路设计 实验验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0.6;TH77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2 AMI能量供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电池技术11
  • 1.2.2 体外充电技术11-15
  • 1.3 基于照明光源的AMI光学充电方法15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15-18
  • 第2章 AMI体外充电实验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18-30
  • 2.1 原理分析18
  • 2.2 总体方案18-20
  • 2.3 功能单元分析20-28
  • 2.3.1 光源部分20-26
  • 2.3.2 滤波片、透镜分析26
  • 2.3.3 光电池26-27
  • 2.3.4 人体组织仿体27-28
  • 2.4 本章小结28-30
  • 第3章 AMI体外充电实验装置的机械结构设计30-38
  • 3.1 总体结构分析30-31
  • 3.2 功能部件设计31-33
  • 3.2.1 暗室结构31-32
  • 3.2.2 夹持器结构32
  • 3.2.3 仿体夹件结构32-33
  • 3.2.4 光电池夹件结构33
  • 3.3 机械结构实物图33-36
  • 3.4 日光辐射充电实验装置的结构设计36-37
  • 3.5 本章小结37-38
  • 第4章 AMI体外充电实验装置的电路设计38-46
  • 4.1 光源驱动电路设计38-40
  • 4.1.1 原理图设计38-39
  • 4.1.2 器件选择39-40
  • 4.2 温度反馈控制电路设计40-43
  • 4.2.1 功能分析40
  • 4.2.2 原理图设计40-43
  • 4.3 光强感应控制电路设计43-44
  • 4.3.1 光强感应控制电路功能分析43
  • 4.3.2 原理图设计43-44
  • 4.4 PCB设计44-45
  • 4.5 本章小结45-46
  • 第5章 基于LabVIEW的信号采集软件设计46-54
  • 5.1 数据采集平台46-47
  • 5.2 设计方法47-48
  • 5.3 软件设计48-53
  • 5.3.1 用户界面48-50
  • 5.3.2 程序设计50-53
  • 5.4 本章小结53-54
  • 第6章 基于照明光源的AMI体外充电实验验证54-66
  • 6.1 温度反馈控制电路的实验验证54-57
  • 6.2 光强控制电路实验验证57-59
  • 6.3 实验平台59-61
  • 6.3.1 器件固定59
  • 6.3.2 平台搭建59-61
  • 6.4 信号采集实验验证61-64
  • 6.5 实验结果分析64-65
  • 6.5.1 安全性分析64
  • 6.5.2 能量分析64-65
  • 6.6 本章小结65-66
  • 总结与展望66-67
  • 下一步研究工作67-68
  • 参考文献68-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72-73
  • 致谢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俊颖;魏泓;;猪皮肤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09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俊伟;LabVIEW在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8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598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2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