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构条件数的30m望远镜三镜Stewart平台
本文关键词:基于机构条件数的30m望远镜三镜Stewart平台
更多相关文章: m望远镜 Stewart平台 条件数 误差传递 优化设计 误差分布
【摘要】:从误差传递的角度研究了30m望远镜(TMT)三镜大型Stewart平台的转动精度。首先,利用奇异值分析Stewart平台速度雅克比矩阵,得出机构条件数与支腿伸长量的关系。利用条件数与系统误差传递系数的关系推导出TMT三镜特殊运动形式下支腿伸长量误差与平台姿态误差的关系,并使用MATLAB优化平台结构参数得出一组优化解。然后,利用ADAMS对之前的理论推导进行仿真验证。最后,利用已知误差传递模型结合精度实验数据进行实验,辨识得出Stewart支腿伸长误差为均匀分布、动平台转动误差向量模为双峰分布。利用MATLAB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假设支腿伸长误差为0到1之间均匀分布,动平台转动误差向量模的期望会由优化前的5.345 4×10-4变为优化后的4.272 1×10-4,优化量约为20%;转动误差分布的两个肩峰相互靠拢且向0点移动。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m望远镜 Stewart平台 条件数 误差传递 优化设计 误差分布
【基金】:中国科学院三期创新工程重大专项资助项目
【分类号】:TH743
【正文快照】: 1引言30米望远镜(Thirty Meter Telescope,TMT)是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加州大学系统(UC)和加拿大大学天文研究联盟联合发起的国际合作项目[1-3],它计划于夏威夷莫纳克亚峰建造一个世界领先的30米巨型光学-红外观测设备。在该项目中,中国承担了三镜系统的设计与制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刚;杨世模;;Gough-Stewart平台机构的普适工作空间及其几何求解[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2期
2 张丽敏;张斌;杨飞;明名;;主动光学系统力促动器的设计和测试[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01期
3 王槐;代霜;张景旭;;大型地平式望远镜的方位轴系支撑结构[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07期
4 李维嘉;Stewart 运动平台的雅可比矩阵条件数的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11期
5 张景旭;;地基大口径望远镜系统结构技术综述[J];中国光学;2012年04期
6 王富国;杨飞;赵宏超;苏燕芹;陈宝刚;;TMT望远镜三镜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光学;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洪;赵韩;;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研究综述[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嵇国金,马奎,王磊;微纳操作器运动学分析[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03期
3 温庆荣,方跃法;一种新型4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自由度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姜虹;蔡永琳;王小椿;;一种并联机构结构误差识别与修正的新算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5 郭盛;方跃法;;避免约束奇异的平动并联机器人设计方法[J];兵工学报;2007年08期
6 范晋伟,关佳亮,王彤波,王文超,关剑,张小龙;并联机床虚拟设计的理论方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7 许意华,刘德忠,费仁元,潘新文;3-PTT并联微操作机器人机构误差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8 辛洪兵;余跃庆;;由支链构造并联机器人雅可比矩阵[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9 郭祖华,陈五一,陈鼎昌;6杆并联机构运动学及杆受力的仿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0 韩先国,陈五一,陈鼎昌;基于路径跟踪原理求解6-SPS并联机构位置正解[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久宏;荣学文;吴三友;;凿岩机器人液压系统ADRC控制器设计与仿真[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孙立宁;刘彦武;曲东升;李长峰;;靶定位并联机器人控制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孙立宁;李长峰;曲东升;刘彦武;;ICF精密并联机器人系统的研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胡英;吴德烽;;一种柔性检测机器人的运动学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陈宝刚;董磊;林旭东;;傅里叶望远镜外场实验系统拼接主镜[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邵亮;杨飞;李剑锋;;300mm反射镜侧支撑机构的分析、设计与检测[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徐德红;李小平;;波束波导系统中反射镜精密调整机构的设计与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9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孟飞;;极限边界搜索实现的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9 罗玉峰;张九天;杨廷力;;空间机构微小化设计探讨[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王仪明;柳杨;朱殿华;;空间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研究动态[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艳艳;水下运载器对接装置虚拟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晚龙;六自由度Stewart平台分散智能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梁桥康;特殊应用的多维力/力矩传感器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张克涛;变胞并联机构的结构设计方法与运动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皮阳军;电液伺服并联六自由度舰船运动模拟器轨迹跟踪控制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李雨桐;并联机构运动奇异性及其动态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吴乐彬;基于电液伺服并联六自由度机构的广义负载模拟理论和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淑平;基于视觉的并联机器人位姿检测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吴伟光;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减振装置及其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10 于洪健;基于并联机器人机构的汽车薄板件柔性装配夹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户燕会;工业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和误差补偿的分析与仿真[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郭大杰;3-PRRRR移动并联机构自由度、约束奇异和运动学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进科;正交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4 穆星科;多足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万晓正;平面绳牵引并联机构的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伍英华;六自由度一体式坦克模拟器误差特性及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凉;3-RRRU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控制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8 高英儒;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松;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控制系统设计与路谱模拟[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波;3-PCR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洋,曹根瑞;主动光学反射镜面形的校正能力及其优化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李东源;国外的地基对空间目标光电探测系统浅析[J];光电对抗与无源干扰;2003年01期
3 李颖,张占月,方秀花;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发展现状及展望[J];国际太空;2004年06期
4 李国平,苗新利;一种微位移促动器的设计和检测[J];光学精密工程;2005年03期
5 李宏壮;林旭东;刘欣悦;王富国;杨飞;明名;王建立;韩昌元;;400mm薄镜面主动光学实验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9期
6 周超;杨洪波;吴小霞;张景旭;;地基大口径望远镜结构的性能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1期
7 冯栋彦;高云国;张文豹;;采用标准轴承的光电经纬仪轴系误差修正[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3期
8 王帅;李洪文;孟浩然;吴庆林;;光电望远镜伺服系统速度环的自抗扰控制[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10期
9 范君柳;吴泉英;王福亮;沈婷婷;;Golay3望远镜系统的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12期
10 张景旭;大型跟瞄架方位轴系的研制[J];光学精密工程;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原鹰,杜敬利,段宝岩,彭勃,南仁东;大型射电望远镜类Stewart平台的奇异性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02期
2 杜敬利,仇原鹰,段宝岩,保宏;LT50m缩比模型舱索系统与Stewart平台动力学耦合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5年10期
3 仇原鹰,段宝岩,魏强,彭勃,南仁东;Stewart平台对大型射电望远镜反作用力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3期
4 仇原鹰,魏强,段宝岩;大型射电望远镜馈源舱对Stewart平台扰动的响应[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年05期
5 王启明,张辉,段广洪,汪劲松;大射电望远镜馈源精调试验平台的运动学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3年02期
6 温锐;赵铁石;赵延治;王洪光;;大型铰接并联六维测力平台摩擦建模[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8年01期
7 王宣银;尹瑞多;;基于Stewart机构的六维力/力矩传感器[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8 吴振亭;章志芳;;压力仪表传动机构的优化设计[J];机械传动;2009年06期
9 王栋;;滤波-荧光谱仪的优化设计[J];物理学报;2010年01期
10 沈一骑;;SEM电子光学系统磁透镜的最佳安排[J];电子显微学报;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利辉;王爱丽;梁桂华;;300kN液压万能试验机上横梁优化设计分析计算[A];晋冀豫鄂蒙川云贵甘沪湘鲁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山东、四川分册)[C];2007年
2 刘宝;徐彦霖;王增勇;孙朝明;;涡流检测探头的实验优化设计[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3 任杰;樊尚春;郭占社;;谐振式微加速度计杠杆机构的建模与优化[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刘震宇;黎海文;杨睿;;利用高阶光滑流线函数法设计MRI柱面梯度场线圈[A];结构及多学科优化工程应用与理论研讨会’2009(CSMO-2009)论文集[C];2009年
5 连克难;蒋家勇;鱼胜利;;仪器基础支架的优化设计探讨[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6 黄书琴;郝永平;王世军;;电容微加速度计结构参数优化设计[A];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论坛暨东北MEMS研发联合体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勇;徐桂芝;杨硕;杨庆新;;经颅磁刺激线圈设计及分析[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益;董景新;刘云峰;刘冬宁;;梳齿式微硅加速度计的结构失效及设计改进[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闫丽萍;黄卡玛;刘长军;;贴片型生物医学测量探头的优化设计及其应用研究[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6年
10 崔伟杰;戴建荣;;多叶准直器叶片宽度的优化设计[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保宏;大型射电望远镜馈源指向系统的控制、优化与实验[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苏玉鑫;大射电望远镜精调Stewart平台的优化、分析与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3 姚太克;一类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特性研究与优化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伞晓刚;1m口径光电经纬仪关键部件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5 王书振;日像仪天线阵系统设计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蒋海峰;基于频谱分析方法石英晶体微天平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程伶俐;纳米工作台机械结构优化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8 张红霞;用于微表面形貌检测的纳米级白光相移干涉研究及仪器化[D];天津大学;2004年
9 赵占锋;月球资源探测小型质谱仪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钟明;大量程光纤绝对测距仪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子麒;差压式涡街流量计仪表优化设计与涡街信号处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卫兵;纳米三坐标测量机主体机台研制及Z轴驱动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袁锡梅;二维编码式零位光栅结构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4 韩秀梅;数控三维正脊仪的计算机辅助测试和机械系统优化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2004年
5 张悦;现代矫形康复器具的优化设计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刘帅;柔性电热微夹钳的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姚柯飞;地层变形模拟试验平台结构设计与优化设计[D];长安大学;2012年
8 李德选;面向微细作业的微操作器的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祖磊;纤维缠绕环形容器结构设计与损伤检测[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10 王世营;并联坐标测量机测量建模及虚拟样机设计[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6379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637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