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斜照明的衬度增强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斜照明的衬度增强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衬度 柯拉照明 暗场照明 莱茵伯格照明 LED阵列
【摘要】:显微照明系统是保证显微镜系统性能、目视观察及图像拍照效果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集光镜、聚光镜、视场光阑、孔径光阑等。其评价指标为:照明效率、均匀性、分辨率以及图像衬度。为保证显微照明的均匀性、照明效率及分辨率,同时更好的增强图像衬度,已有给予暗场技术、斜照明技术、相衬技术等显微镜照明方法投入使用和研发。但以上衬度技术,都需要在孔径光阑面增加相衬推拉板、暗场推拉板等结构,切换过程复杂,操作灵活性低。本文提出了基于斜照明的衬度增强技术。在兼顾显微镜照明均匀性和效率的基础上分析柯拉照明的相关理论,并通过研究目前的衬度增强技术,提出均匀性和照明效率的评价方法;结合暗场照明和莱茵伯格照明,设计相关试验方案,进行比较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利用LED阵列进行照明的简易柯拉照明系统,并以此实现暗场照明和莱茵伯格照明,用以进一步增强图像衬度;对于当前聚光镜照明孔径角的不足进行了优化设计,避免了试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误差和错误。针对照明过程对照明均匀性、照明效率以及照明孔径角的要求,本设计利用ZEMAX对聚光镜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与优化;通过lighttools软件搭建了基于LED阵列的简易柯勒照明系统,并与MOTIC的3W LED照明系统进行仿真对比;同时通过公司试制得到新照明系统,与原照明系统进行实验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明场照明方面,新照明系统在均匀性上获得了提升,照明效率有一定程度降低,但仍可以完全满足显微镜的观察需求;在暗场照明方面,经过多次试验测试并改善照明结构后发现,新系统可直接通过对LED阵列的控制实现明场、暗场照明的快速切换,实现图像衬度增强。同时,新照明系统作为莱茵伯格照明更有效的实现方式之一,为提高不同衬度技术间切换的灵活性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衬度 柯拉照明 暗场照明 莱茵伯格照明 LED阵列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理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7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12
- 1.1 显微镜研究进展8-10
- 1.1.1 显微镜概述8-9
- 1.1.2 显微照明发展概述9-10
- 1.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10-11
- 1.2.1 研究内容10-11
- 1.2.2 创新点11
- 1.3 小结11-12
- 第二章 照明效率、照明均匀性和衬度12-27
- 2.1 概述12
- 2.2 照明效率和照明均匀性12-21
- 2.2.1 照明效率13-15
- 2.2.2 照明均匀性15-17
- 2.2.3 照明效率和照明均匀性的测量方法17-21
- 2.3 分辨率和衬度21-26
- 2.3.1 显微镜分辨率21-22
- 2.3.2 显微图像衬度22-24
- 2.3.3 衬度增强方法24-26
- 2.4 小结26-27
- 第三章 显微镜照明方法及实验设计27-49
- 3.1 柯勒照明27-31
- 3.1.1 科勒照明的概述27-29
- 3.1.2 柯勒照明在显微镜中的应用29-30
- 3.1.3 柯勒照明的调节30-31
- 3.2 斜照明的概述31-33
- 3.3 暗场照明33-37
- 3.3.1 暗场照明的理论论述33-34
- 3.3.2 暗场照明的工作方式34-37
- 3.4 莱茵伯格照明37-40
- 3.5 莱茵伯格照明实验设计40-47
- 3.5.1 在孔径光阑处加滤色片进行莱茵伯格照明试验40-42
- 3.5.2 使用投影系统进行莱茵伯格照明试验42-47
- 3.6 小结47-49
- 第四章 基于LED阵列的柯勒照明系统49-64
- 4.1 使用LED阵列搭建柯勒照明系统49-50
- 4.2 聚光镜的优化50-53
- 4.3 新旧聚光镜分析与对比53-55
- 4.4 基于LED阵列的柯勒照明系统与原 3W LED系统对比55-58
- 4.5 基于LED阵列的柯勒照明系统暗场照明的实现与改进58-62
- 4.6 LED阵列系统实现莱茵伯格照明的可行性62-63
- 4.7 小结63-64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4-66
- 5.1 总结64-65
- 5.2 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飞;丁亚茹;;Z-衬度像成像原理及其特点[J];现代科学仪器;2007年02期
2 曹普光;电子束电压衬度机理及其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1983年03期
3 文博云;刘红荣;王岩国;;透射电镜质厚衬度成像和衍射衬度成像及相互转换的实验技术方法[J];分析仪器;2014年02期
4 黄孝瑛;;衍衬成象理论及常用分析技术简介(上)[J];材料科学与工程;1985年04期
5 高维滨;新实验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讲座——第八讲 微分干涉衬度显微镜的原理与应用[J];物理;1983年09期
6 李鹏飞;高角度环形暗场Z衬度像成像原理及方法[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4期
7 郭金川;杨勤劳;周彬;牛憨笨;;硬X射线纯相位衬度图像的实验获取(英文)[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3年02期
8 孙晶华,尚寿亭,桑恩方,王明;水下影像衬度的理论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我国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研究获重大突破 医疗CT技术有望实现新飞跃[J];光学仪器;2010年05期
10 李鹏飞;HAADFZ衬度像的特点及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会民;丁泽军;;结合体构造的Monte Carlo方法模拟扫描电镜成像衬度[A];第十三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朱佩平;;光栅微分相位衬度成像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朱佩平;袁清习;王[镌,
本文编号:677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677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