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一种实现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离轴量和离轴角精确测量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7-09-04 00:35

  本文关键词:一种实现离轴非球面反射镜离轴量和离轴角精确测量的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遥感 离轴非球面反射镜 离轴量 离轴角 中心定位特种工装


【摘要】:离轴三反系统的装调主要采用初始定位与计算机辅助装调相结合的方法,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检测手段的限制,使得离轴量以及离轴角的控制精度较低,根据加工提供的离轴量参数并以其背部平面为基准进行反射镜初始定位会引入较大的初始像差,用计算机辅助装调无法收敛。基于自准直原理,进行反射光路分析,得出离轴反射镜位置与反射像位置的数学关系,并基于以上数学关系提出一种可精确测量离轴反射镜离轴量以及离轴角的系统,该系统包括高精度90°直角弯板、高精度直线导轨、中心定位特种工装、内调焦望远镜以及测微光管,其测量离轴量以及离轴角的精度分别为±0.05mm和±10″。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遥感 离轴非球面反射镜 离轴量 离轴角 中心定位特种工装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5013)
【分类号】:TH74
【正文快照】: 1引言离轴三反系统[1-7]因其无中心遮拦,进入光学系统的光通量较大,调制传递函数(MTF)较高,可以获得较大视场以及接近理想的成像性能和效果,是光学遥感器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光学加工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各种面形离轴反射镜的高精度加工,但是由于离轴三反系统各反射镜中心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晓飞,张晓辉,韩昌元;Zemax软件在离轴三反射镜系统计算机辅助装调中的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04年03期

2 巩盾;田铁印;王红;;利用Zernike系数对离轴三反射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装调[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8期

3 刘剑峰,龙夫年,张伟;离轴三镜系统计算机辅助装调方法研究[J];光学技术;2004年05期

4 马洪涛;韩冰;张晓辉;何煦;聂真威;;超长焦距短结构光学系统设计[J];光学学报;2009年12期

5 梁士通;杨建峰;薛彬;阮萍;王洪伟;;四反射镜光学系统像差分析与设计[J];光学学报;2010年11期

6 丁学专;王欣;兰卫华;刘银年;;离轴四反射镜光学系统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2期

7 梁宝雯;吴晗平;王华泽;;空间相机离轴三反红外光学系统设计[J];红外技术;2013年04期

8 张晓飞;陈力子;杜少军;;1m分辨率离轴三反相机光学系统设计[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钦芳;离轴非球面反射镜检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贵;翟岩;苗健宇;;离轴三反式多光谱相机的装调[J];光机电信息;2011年08期

2 易亨瑜;齐予;陈门雪;黄吉金;黄珊;王丹丹;;光学系统辅助装调技术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2年03期

3 钟兴;金光;王栋;闫勇;;共轴TMA反射镜面形不规则对波前误差的影响[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8期

4 吴国栋;;离轴三反光学镜头像面畸变的标定方法[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11期

5 张晓辉;白琳;刘则洵;金辉;;空间交会测量技术在计算机辅助装调中的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12期

6 陈浩;宣丽;胡立发;曹召良;穆全全;;1200mm望远镜开环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1期

7 巩盾;田铁印;王红;;利用Zernike系数对离轴三反射系统进行计算机辅助装调[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8期

8 孙敬伟;陈涛;王建立;杨飞;;主次镜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装调[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10期

9 何红星;赵劲松;潘顺臣;;全反射式无焦ZH系统的装调[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8期

10 李俊峰;宋淑梅;;离轴抛物镜检测中调整误差对波前畸变的影响[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庞志海;樊学武;孔小辉;闫佩佩;王粲;;Ritchey-Chretien系统计算机辅助装调方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任秉文;胡燕;金光;张元;钟兴;;用于对地观测小卫星的同轴四反光学系统设计[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13年空间光学与机电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雨;非球面补偿检测的准确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2 杨林;极紫外太阳望远镜的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3 孙敬伟;地基大口径光电成像望远镜装调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4 杨晓飞;三反射镜光学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装调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5 王健;基于矢量像差理论的离轴反射式宽波段红外目标模拟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6 梁士通;合成孔径光学成像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1年

7 王道档;高精度点衍射球面干涉检测技术及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胡春晖;航天高光谱仪光学元件位置误差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9 陈少杰;宽波段叶阶梯光栅光谱仪设计与标定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10 庞志海;离轴反射光学系统计算机辅助装调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扬林;大口径空间光学镜面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段学霆;共轴光学系统计算机辅助光轴一致性装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6年

3 宋文超;振动失调光学系统的四元数计算方法与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张佳欣;离轴三反系统非球面检验与系统装调[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5 丛杉珊;大视场、长焦距、反射式空间光学系统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6 于伟莉;激光光斑中心位置计算方法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7 张文静;非稳腔计算机辅助调节方法的仿真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范俊玲;大口径非球面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郭城;大视场微光准直镜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望;基于聚光型光伏模组的光学系统结构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君骅;成像光学工程面临的光学问题[J];中国工程科学;2000年03期

2 吴凡;红外成像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J];光电技术应用;2005年05期

3 王美钦;王忠厚;白加光;胡炳j;魏儒义;;用于高分辨率光谱仪的离轴三反射镜光学系统的设计[J];光电技术应用;2010年01期

4 袁涛;熊衍建;吴晗平;;空间相机共轴三反红外光学系统设计[J];光电技术应用;2011年02期

5 张云庆;非球面光学加工——日益增长的需求和面临的工艺挑战[J];光机电信息;2005年11期

6 潘君骅;谈谈光学检测的指导思想[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4年06期

7 张斌,张晓辉,韩昌元;光学系统计算机辅助装调中的一种优化算法[J];光学精密工程;2000年03期

8 常军,翁志成,姜会林,丛小杰;长焦距空间三反光学系统的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01年04期

9 张尧禹,张明慧,乔彦峰;一种高精度非接触位置测量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2002年01期

10 王鹏,赵文才,胡明勇,张海洪,郝沛明;离轴凸非球面的Hindle检测[J];光学精密工程;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权陡;计算机控制离轴非球面制造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1年

2 郑立功;离轴非球面CCOS加工过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3 彭小强;确定性磁流变抛光的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4 蒋志凌;哈特曼波前传感器特性和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5年

5 刘华;利用曲面计算全息图检测非球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6 武建芬;离子束加工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庞永杰;计算全息法检测凹非球面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范俊玲;大口径非球面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唐勇;计算全息对准方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光;张彭舜;达争尚;;大离轴量凹面取样镜的设计[J];光子学报;2010年05期

2 朱海滨;美国进行离轴导弹发射试验[J];国际航空;1994年09期

3 贺军峰;田润澜;田桢熔;白东峰;;大离轴量椭球反射镜的加工[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8年12期

4 李俊峰;宋淑梅;;应用双摆动技术加工离轴碳化硅反射镜[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08期

5 郑楚君;韩鹏;李榕;常鸿森;;基于角谱衍射的离轴数字全息数值重建理论分析[J];激光杂志;2006年01期

6 蒋丹杰;邢立坤;;基于有限元的某离轴三反系统支架的优化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17期

7 梁培;;离轴抛物镜准直特性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6年06期

8 罗淼;朱永田;;计算机辅助装调方法在离轴卡塞格林系统中的应用[J];光学技术;2008年04期

9 杨力,吴时彬,高平起,姜书宗;Φ420mm离轴抛物面反射镜的制造[J];光学技术;1998年03期

10 丁学专;王欣;兰卫华;刘银年;;离轴四反射镜光学系统设计[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将君;;漂移管中离轴圆电子束的自洽场[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2 姚小银;;矩形口径离轴椭球面反射镜的制造[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丁蛟腾;许亮;马臻;陈钦芳;安有慧;;矩形口径离轴非球面镜的加工与检测[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莲芬;刘光斌;郑立林;邵建昭;吴傲;郑重;;三维离轴散射探测与定位方法研究[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娄泽原;;波前探测用于离轴光学测量[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胡明勇;王鹏;郝沛明;刘文清;江庆五;;大口径、大陡度离轴凸非球面反射镜的加工[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于清华;陈凡胜;孙胜利;;离轴三反射消像散光学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分析及材料匹配[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8 王丽萍;周烽;;光刻离轴照明空间成像技术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李锐钢;;运用激光跟踪仪测量离轴非球面离轴量的方法[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2013年空间光学与机电技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马云;高志山;朱日宏;马骏;;基于离轴计算全息的抛物面面形检测[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楠 石明山 记者 李林岩;离轴三反光学系统获重大突破[N];吉林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钦芳;离轴非球面反射镜检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1年

2 王健;基于矢量像差理论的离轴反射式宽波段红外目标模拟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3 张虎;矢量像差理论及其在离轴头盔显示系统设计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4 庞志海;离轴反射光学系统计算机辅助装调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3年

5 李世杰;离轴非球面的组合全息检验[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4年

6 李根;离轴非稳—波导混合腔腔内光场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宋辞;离轴非球面光学零件磁流变抛光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璐;离轴非球面反射镜检测方法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2 冯晓;异形离轴光学元件加工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3 赵瑞萍;一种离轴三反系统的光机集成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0年

4 卢建龙;离轴非球面透射式光学系统设计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2年

5 陈建军;计算机辅助装调技术在离轴三反相机装调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3年

6 林晶;宽幅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7 顾小超;火控系统可靠性红外光应力模拟[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8 陆佳虎;大口径长焦距离轴平行光管及关键光学元件的研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9 陈悦;一种低温真空离轴反射式准直仪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10 卢文川;SHWS检测大口径离轴非球面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本文编号:788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788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4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