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快速抛光机设计与相关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口径快速抛光机设计与相关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口径 快速抛光机 光学元件 装夹技术 机床设计
【摘要】:大口径平面光学元件在空间光学、航空航天、激光聚变等诸多高技术领域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多,大口径平面光学元件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已成为当代科技前沿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本文针对大口径平面光学元件的高效、高精抛光需求,对大口径平面光学元件快速抛光机进行了研制。快速抛光技术正处于发展之中,属于新型抛光技术之一,该项技术的成熟发展,将为高档光学、精密机械提供一种新的高效、高精度、低成本的数字化加工技术手段。本文在分析光学玻璃的抛光机理、抛光工艺关键因素以及聚氨酯抛光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平面元件的抛光模型;分析了光学薄板元件的装夹特点,对光学薄板元件抛光装夹方案进行了设计;根据多区域压力调节原理,提出了一种通过对局部高面形区域进行加压来提高该区域材料去除效率和抛光面形精度的方法。本文研究了三种抛光机布局方案,经过分析论证,采用了立墙式结构,抛光头采用直线往复运动形式。根据机床设计技术指标,对大口径快速抛光机进行了总体设计,对机床零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保证所设计的抛光机具备高的机械精度。本文对快速抛光机的装配过程进行了研究,设置了关键控制点,阐述了机床精度的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相关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大口径快速抛光机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和良好的面形控制能力,达到了设计目标。
【关键词】:大口径 快速抛光机 光学元件 装夹技术 机床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中原工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7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3
- 1.1 课题背景及其研究意义9-10
- 1.2 现代光学元件制造发展的特点与常用的加工方法10-11
- 1.2.1 现代光学元件制造发展的特点10
- 1.2.2 光学元件常用的加工方法10-11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1-13
- 2. 平面光学元件抛光相关技术研究13-25
- 2.1 光学玻璃抛光机理假说与抛光工艺关键因素13-15
- 2.1.1 光学玻璃抛光机理假说13-14
- 2.1.2 抛光工艺关键因素14-15
- 2.2 平面光学元件抛光模型15-18
- 2.2.1 古典抛光与聚氨酯抛光垫抛光特性分析15-17
- 2.2.2 平面抛光机的抛光数学模型17-18
- 2.3 光学薄板元件装夹技术研究18-24
- 2.3.1 影响薄板光学元件抛光精度的主要因素19-20
- 2.3.2 光学薄板元件抛光装夹分析研究20-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3. 大口径快速抛光机设计25-48
- 3.1 整机结构设计25-28
- 3.1.1 大口径快速抛光机主要性能指标25
- 3.1.2 抛光机总体方案设计25-28
- 3.1.3 快速抛光机主要组成部分28
- 3.2 机床零部件设计28-43
- 3.2.1 转台部件设计28-37
- 3.2.2 立柱部件设计37-38
- 3.2.3 工件轴与修整轴组件设计38-41
- 3.2.4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41-42
- 3.2.5 机床润滑与防护系统设计42-43
- 3.3 电机功率校核43-46
- 3.3.1 X轴电机核算43-44
- 3.3.2 Z_1轴与Z_2轴电机核算44-45
- 3.3.3 S_1轴电机核算45-46
- 3.3.4 S_2轴电机核算46
- 3.3.5 转台电机核算46
- 3.4 本章小结46-48
- 4. 大口径快速抛光机装配与检测48-60
- 4.1 机床装配48-51
- 4.1.1 铸件时效及表面处理48
- 4.1.2 立柱部件装配48
- 4.1.3 工件轴与修整轴主轴箱装配48-50
- 4.1.4 工件轴与修整轴轴系装配50
- 4.1.5 转台装配50-51
- 4.1.6 机床整机装配51
- 4.2 机床精度检测51-59
- 4.2.1 修整轴定位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检测51-52
- 4.2.2 转台平面度检测52-53
- 4.2.3 转台端面跳动检测53-54
- 4.2.4 工件轴与修整轴对转台台面垂直度检测54-55
- 4.2.5 转台热稳定性检测55
- 4.2.6 检测证书55-59
- 4.3 本章小结59-60
- 5. 平面抛光相关工艺试验60-67
- 5.1 金刚石丸片修锐60-62
- 5.2 聚氨酯抛光垫修整62
- 5.3 玻璃线纹尺抛光试验62-63
- 5.4 熔石英抛光试验63-64
- 5.5 K9玻璃抛光试验64-66
- 5.6 本章小结66-67
- 6. 结论与展望67-68
- 6.1 结论67
- 6.2 展望67-68
- 参考文献68-72
- 附录: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和取得的成果72-73
- 致谢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力源;用现代方法制造光学元件[J];应用光学;2005年01期
2 ;光学元件库——欧普特科技[J];大学物理;2005年02期
3 ;光学元件库——欧普特科技[J];大学物理;2005年07期
4 ;光学元件库——欧普特科技[J];大学物理;2005年10期
5 ;光学元件库——欧普特科技[J];大学物理;2005年11期
6 于允平;;塑料光学元件的发展及应用[J];光学技术;1990年02期
7 ;光管的灵巧设计可产生合算的光学元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7年10期
8 沐仁旺,周进,高文琦;几种有应用前景的二元光学元件的研究[J];激光与红外;1999年03期
9 李瑞琴;;光学元件测试与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6期
10 ;光学元件测试与设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许乔;胡晓阳;;高精度高阈值光学元件制造[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2 陈晓苹;;光学元件表面质量稳定性预测方法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梁景芳;李锡善;;大尺寸高精度平面光学元件的制造和检测[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王伟平;;强激光对传输光学元件热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5 黄祖鑫;胡晓阳;周文超;田小强;;光学元件微吸收特性测量仪研制进展[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张蓉竹;杨春林;许乔;蔡邦维;;强光系统光学元件波前相位梯度分析[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蔡荣;许全益;杨力;伍凡;;高精度同心光学元件制作工艺技术[A];2002年中国光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邓燕;柴立群;许乔;;强光光学元件波前检测算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9 王占山;张众;吴永荣;陈玲燕;;中子多层膜光学元件研究[A];第三届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思涛;叶嘉雄;阮玉;徐启阳;郭志霞;;二元光学元件的制作及其误差分析[A];湖北省激光学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山西长城微光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吴宇轩;浅析光学元件的表面质量[N];山西科技报;2011年
2 徐永涛;凤凰光学:光学元件龙头 参股银行[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IBM宣布在激光芯片领域实现重大突破[N];计算机世界;2010年
4 记者 张兆军 通讯员 于万冰;“刻写”世界高精尖[N];科技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宋广玉 本报通讯员 陈宁 洪立军;南京英田光学攻克激光可控核聚变瓶颈[N];南京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师智全;大型固体激光装置光学元件结构稳定性分析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2003年
2 彭志涛;强激光复杂光机组件光学元件激光损伤在线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1年
3 陈晓苹;延长玻璃质光学元件工作寿命的表面强化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4 冯博;惯性约束聚变终端光学元件损伤在线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张蓉竹;ICF系统光学元件高精度波前检测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聂娅 ;亚波长光学元件的特性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谷勇强;投影光刻物镜光学元件的离子束精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8 胡春晖;航天高光谱仪光学元件位置误差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旭冬;基于机器学习的终端光学元件损伤识别及分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穆绵;投影法光学元件面形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3 王文博;大口径快速抛光机设计与相关问题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5年
4 余丽芳;大口径光学元件激光预处理系统运动控制软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肖令权;异形光学元件加工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王美成;小面型光学元件超精密测量误差分离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荆汝宏;液晶技术用于计算机光学元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孙红琼;计算机光学元件的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花明磊;某精密光学元件强度模拟试验系统的冲击特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鹏;光学元件表面微缺陷可视化检测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10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91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