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板流量测量装置异变流场在线诊断与修正
本文关键词:孔板流量测量装置异变流场在线诊断与修正
更多相关文章: 异变流场 故障在线诊断 差压比值因子 诊断测压点 孔板入口磨损 孔板上游淤积 后台阶流动
【摘要】:孔板流量测量装置在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发生入口直角边缘磨损和上游淤积这两种典型的故障工况,造成流出系数改变,令测量值不准确。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本文完成了孔板故障在线诊断与修正工作。因故障工况与正常工况相比较,流场发生了异变。首先对孔板Fluent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Gambit网格划分与优化方案,进行了研究。然后,对孔板下游流场的后台阶旋涡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回流区具有稳定性,并得出相关的计算数据。通过Fluent仿真与实流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义了差压比值因子,指出了诊断测压点的意义,提出了“异变流场差压诊断法”,对孔板正常工况的流场、两种常见故障工况的异变流场,进行了旋涡稳定性研究、诊断测压点位置选取,差压比值因子的稳定性、分辨率和变化趋势的研究。从而在线地用差压比值因子来判断故障的种类,计算故障程度以及修正流量测量值。通过旋涡稳定性的分析,给出了不同β值的孔板诊断测压点优化选取的要求,对诊断算法进行了实流实验验证,算法的精确度在1.0%之内。在孔板的流体测量中,为了使含有固相颗粒工况,也包括气固两相流的孔板测量,为更准确地避免颗粒物沉降淤积,对通用多相流DPM模型进行了优化研究,指出通用模型改进优化的四项措施,即从气相速度入口模型,颗粒阻力模型,颗粒壁面碰撞模型,颗粒所受各个力的合理取舍四个方面进行优化。通过调用Fluent宏命令并编制相关程序,导入自定义UDF功能模块,嵌入到Fluent仿真中实现改进与优化。实验已经验证优化DPM模型的准确性明显优于通用DPM模型,仿真模拟与实流实验的对比,多方面证明优化是成功的。模型优化的方法具有通用性,优化策略也适用于液固两相流工况。通过仿真计算,探讨了几种孔板结构改进的措施,通过对几种具有圆弧形和斜坡形过渡区的孔板的仿真比较研究,得出改进后的孔板的流出系数有所提高,降低了压力损失,并且在改进后,发生磨损、淤积等故障的可能性降低了。
【关键词】:异变流场 故障在线诊断 差压比值因子 诊断测压点 孔板入口磨损 孔板上游淤积 后台阶流动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8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4
- 1.1 孔板流量计概述10
- 1.2 孔板流量测量系统研究的发展、现状及问题10-16
- 1.2.1 孔板流量测量系统研究的发展与现状10-12
- 1.2.2 孔板直角边缘磨损的分析与研究现状12-14
- 1.2.3 孔板上游淤积的分析与研究现状14-16
- 1.3 CFD应用于孔板流场的研究现状16-19
- 1.4 课题的提出与内容及创新点19-24
- 1.4.1 课题提出的目的与意义19-21
- 1.4.2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21-22
- 1.4.3 课题的创新点22-24
- 第二章 孔板流场的仿真计算与网格划分24-34
- 2.1 孔板仿真的物理模型24-29
- 2.1.1 孔板测量原理24-26
- 2.1.2 孔板装置及管道的Gambit网格划分26-27
- 2.1.3 CFD模型中网格无关性验证27-29
- 2.2 网格优化措施及结果29-33
- 2.2.1 网格自适应功能29-31
- 2.2.2 网格转化功能31-32
- 2.2.3 网格优化结果讨论32
- 2.2.4 测压方式结果简要讨论32-33
- 2.3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孔板流场的仿真研究34-43
- 3.1 孔板流场的稳定性34-38
- 3.1.1 孔板下游旋涡描述34-35
- 3.1.2 孔板下游旋涡的时间稳定性35-36
- 3.1.3 孔板下游旋涡的空间稳定性36-38
- 3.2 孔板流场中差压比值因子的定义38-42
- 3.3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异变流场的仿真研究43-59
- 4.1 孔板磨损异变流场的研究43-50
- 4.1.1 孔板磨损后的仿真说明43-44
- 4.1.2 磨损异变流场的旋涡稳定性44-45
- 4.1.3 磨损异变流场差压比值因子的稳定性45-47
- 4.1.4 磨损异变流场差压比值因子的变化趋势分析47-50
- 4.2 孔板淤积异变流场的研究50-58
- 4.2.1 孔板淤积的描述与仿真模型50-52
- 4.2.2 孔板淤积异变流场旋涡的空间稳定性52-54
- 4.2.3 孔板淤积异变流场差压比值因子的稳定性54-55
- 4.2.4 孔板淤积下的差压比值因子变化趋势分析55-58
- 4.3 本章小结58-59
- 第五章 孔板故障诊断与测量值修正的实现59-75
- 5.1 基于异变流场的故障在线判断与修正59-64
- 5.1.1 故障在线判断与诊断修正方法59-60
- 5.1.2 诊断测压点位置的优化选取60-64
- 5.2 磨损后孔板修正及诊断算法64-68
- 5.2.1 国标中磨损孔板修正方法64-65
- 5.2.2 磨损的异变流场诊断算法65-66
- 5.2.3 水装置实流实验验证66-68
- 5.3 标准孔板淤积的故障诊断68-74
- 5.3.1 孔板上游淤积对测量的影响69-71
- 5.3.2 淤积的异变流场在线诊断算法71-73
- 5.3.3 算法的实流实验验证73-74
- 5.4 本章小结74-75
- 第六章 基于颗粒运动的两相流仿真优化75-95
- 6.1 孔板两相流仿真优化的目的75-77
- 6.2 气固两相流建模仿真与算法原理77-81
- 6.2.1 气相模型概述77-79
- 6.2.2 固体颗粒在气相流场中的受力分析79-80
- 6.2.3 通用DPM模型仿真计算方法80-81
- 6.3 通用DPM模型的分析与优化策略81-84
- 6.3.1 颗粒所受各个力的量级与取舍81-82
- 6.3.2 仿真模型气相速度入口选择82-83
- 6.3.3 颗粒阻力模型的选择83-84
- 6.3.4 壁面碰撞模型的偏差与改进84
- 6.4 通过UDF实现DPM模型的优化84-85
- 6.5 模型优化前后仿真对比与实验验证85-94
- 6.5.1 实验装置介绍85-86
- 6.5.2 两相流流型与颗粒轨迹验证86-89
- 6.5.3 孔板阻力损失的验证89-91
- 6.5.4 孔板上游固相颗粒速度分布验证91-94
- 6.6 本章小结94-95
- 第七章 孔板结构优化95-100
- 7.1 孔板结构优化的意义95
- 7.2 孔板流出系数影响因素95-97
- 7.3 结构优化方案与仿真分析97-99
- 7.4 本章小结99-100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100-102
- 8.1 总结100-101
- 8.2 展望101-102
- 参考文献102-110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110-111
- 致谢111-1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河;圆缺孔板及其设计计算[J];冶金自动化;1978年05期
2 魏先英;高树强;;双相流动孔板设计[J];电站辅机;1987年03期
3 何友秦;针孔板超声霁化器[J];声学技术;1988年03期
4 徐培盘;选择先进设备 进一步提高圆孔板质量[J];安徽建筑;1997年01期
5 陈举银,张涛,钟英,张志勇;扩大孔板量程比的方法[J];工业计量;2000年S1期
6 罗镇伟,杨春元;孔板参数综合检测仪[J];计量技术;2000年09期
7 冯欣;孔板在石化工业应用中的常见问题[J];石油化工自动化;2004年03期
8 王雷;牟琳;隋青美;;一种槽式孔板流动特性的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6年04期
9 雷承凯;;孔板测量蒸汽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计量;2008年01期
10 肖劲松;;水煤气密度变化对孔板测量影响的分析与计算[J];中国计量;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杨;王晋军;;涡环撞击孔板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3年
2 周龙伟;刘丰睿;支杰;赵丽滨;;压载作用下复合材料孔板强度预测研究[A];力学与工程应用[C];2012年
3 王刚;尹慧慧;王婧倩;;采用孔板调节的列车均匀送风系统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七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程斌;石鹏;王健磊;李纯;;钢桥塔开孔板单轴受压试验与数值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5 王刚;尹慧慧;王婧倩;;采用孔板调节的列车均匀送风系统研究[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热能动力专业委员会第13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文思;张允宁;龙钦松;徐向奎;魏书杰;姜威;;文丘里管与槽式孔板在两相流检测中的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红文;孔板流量测量装置异变流场在线诊断与修正[D];天津大学;2015年
2 潘祖兴;开孔板结构应力及稳定性半解析分析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美琪;核级管道中多级孔板消能器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2 梁慧;高通量选育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3 白兆亮;有压输水管道孔板局部阻力相邻影响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4 余晓曦;便携式孔板多参数综合测量仪测控电路与软件的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张一晓;基于槽式孔板的分层流计量机理建模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6 余道丞;基于槽式孔板的两相流计量模型及计量算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7 李靖;水力空化多孔孔板流体力学特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09年
8 孙静;基于CFD的槽式孔板结构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9 马豪;油井多相计量仿真技术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10 张杰;孔板螺旋流消能装置效果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38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938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