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利用SECM直接模式实现导体表面微区可控加工

发布时间:2017-09-30 09:22

  本文关键词:利用SECM直接模式实现导体表面微区可控加工


  更多相关文章: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微区电沉积 ITO 微区刻蚀


【摘要】: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具有操作简便、分辨率高、快捷高效、成本较低等优点,SECM在微区加工中具有显著的优势。本论文利用SECM直接模式研究了导体表面的微区可控加工。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 利用SECM直接模式在玻碳片上实现了金属铂的微区可控沉积,研究了沉积电位、沉积时间、氯铂酸浓度等对微区沉积轮廓尺寸和微观颗粒形貌的影响,发现沉积点的颗粒形貌具有梯度变化的特点,颗粒大小随着沉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沉积电位主要影响轮廓直径;而沉积时间主要影响膜层厚度。基于此因此通过调控相关工艺参数实现了金属铂在玻碳表面的微区可控沉积。利用SECM的基体产生-探针收集(SG-TC)模式对铂沉积层的析氢性能进行了探究,发现该方法沉积的铂层具有良好的析氢性能。(2) 将湿法刻蚀与SECM直接模式相结合实现了ITO导电玻璃的微区可控刻蚀,发现这种方法在基体所研究的全电位范围内都能实现ITO的刻蚀,并对刻蚀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基体的阳极电位范围内主要通过阳极溶解反应实现刻蚀,阴极电位区域内通过探针在微区范围内形成强酸性和强氧化性环境使ITO薄膜溶解而产生刻蚀。上述微区刻蚀方法方便快捷、成本低,无需掩膜一步形成微米尺度的图案化,并且不会破坏微区外的其它基底表面,为导电基体表面微区加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关键词】: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微区电沉积 ITO 微区刻蚀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H742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39
  • 1.1 SECM的发展概况13-14
  • 1.2 SECM的实验装置14-16
  • 1.3 SECM的工作原理16-19
  • 1.4 SECM的工作模式19-21
  • 1.5 SECM在微区加工中的应用21-31
  • 1.5.1 SECM在微区沉积中的应用21-29
  • 1.5.2 SECM在微区刻蚀中的应用29-31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31
  • 参考文献31-39
  • 第二章 实验部分39-45
  • 2.1 实验试剂及基体39-40
  • 2.1.1 化学试剂39
  • 2.1.2 实验用基体及表面前处理39-40
  • 2.1.3 二茂铁甲醇溶液配制40
  • 2.1.4 铂沉积液的配制40
  • 2.1.5 ITO刻蚀液的配制40
  • 2.2 实验用SECM装置40-43
  • 2.2.1 探针40-41
  • 2.2.2 SECM装置41-43
  • 2.3 表征方法43-45
  • 2.3.1 循环伏安(CV)测试43
  • 2.3.2 逼近曲线(Approach Curve)43
  • 2.3.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43
  • 2.3.4 沉积膜厚度及刻蚀深度测试43
  • 2.3.5 线性扫描伏安(LSV)测试43-44
  • 2.3.6 SECM基底产生-探针收集(SG-TC)模式测试44-45
  • 第三章 基于SECM直接模式实现金属铂的微区可控沉积45-65
  • 3.1 引言45-46
  • 3.2 实验内容及方法46-47
  • 3.2.1 微区电沉积金属铂的方法46-47
  • 3.2.2 微区沉积的影响因素47
  • 3.2.3 微区沉积膜层的表征47
  •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47-61
  • 3.3.1 铂超微电极的表征47-49
  • 3.3.2 不同电位对微区沉积金属铂的影响49-53
  • 3.3.3 不同时间对微区沉积金属铂的影响53-56
  • 3.3.4 不同氯铂酸浓度对微区沉积金属铂的影响56-59
  • 3.3.5 利用SECM的SG-TC模式测试铂微区沉积层的析氢性能59-61
  • 3.4 本章小结61
  • 参考文献61-65
  • 第四章 基于SECM直接模式全电位范围微区刻蚀ITO玻璃65-75
  • 4.1 引言65-66
  • 4.2 实验内容及方法66-67
  • 4.2.1 微区刻蚀ITO的方法66
  • 4.2.2 微区刻蚀的测试条件66
  • 4.2.3 微区刻蚀膜层的表征66-67
  •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67-71
  • 4.3.1 全电位范围微区刻蚀的实现67-70
  • 4.3.2 全电位范围微区刻蚀机理70-71
  • 4.4 本章小结71
  • 参考文献71-75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5-77
  • 5.1 总结75
  • 5.2 展望75-77
  • 附录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坤峰;;城镇微区改土绿化[J];中国园林;1991年01期

2 蔡元峰;潘宇观;薛纪越;;微区衍射术在地质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徐新闻;戴显熹;;半导体基片无损微区测量新方法 Ⅰ消发散技术[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4 许涛;罗立强;;原位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装置与技术研究进展[J];岩矿测试;2011年03期

5 戚继皋,樊培丽,董俊明;高频焊管微区腐蚀电位分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6 宋卫杰;葛良全;杨健;张帮;殷经鹏;;微束微区X荧光探针分析仪在矿石微粒分析中的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9年04期

7 孙以材;王伟;屈怀泊;;四探针电阻率微区测量改进的Rymaszewski法厚度修正[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8年06期

8 赵永椿;张军营;王宗华;李扬;丁峰;郑楚光;;高钙飞灰的矿物学组成及微区特征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8期

9 胡仲翔,吕士仁,李强;微区脉冲焊修技术用于模具修复[J];新技术新工艺;1997年04期

10 徐宁光,陆惠峰;微区位移场的SEM散斑测量方法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新宇;李莉;邱枫;杨玉良;;分子钉扎诱导多组分囊泡侧向相分离的研究[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李咸亨;;台北市震度微区图在建筑防灾之运用[A];海峡两岸减轻灾害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专辑[C];2000年

3 蒋晓红;王德坤;王华;杜祖亮;;并三噻吩二酸的微区结构及其性能的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程昊;周祖翼;;石榴石微区化学组成与结构关系及其意义[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祝禧艳;陈福坤;杨一增;胡蓉;;微区-微量样品Rb-Sr同位素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前景[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6 陈京一;朱晓东;;油漆碎片的微区XRD衍射分析[A];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张瑞洁;张翼;;磷脂微区结构对β-Amyloid多肽聚集体行为诱导作用的现场观察[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LA-ICP-MS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9 孙润广;张静;齐浩;;脂筏与脂质微囊的拆离与重建研究[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陈继民;阳建华;张率;左铁钏;;激光微区烧结微成形技术研究[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惠晴 张淑胜;大洋热液样品微区尺度研究获进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新宇;多组分囊泡的相分离和形变动力学[D];复旦大学;2007年

2 杨健;微束微区X射线荧光矿物探针研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艳丽;利用SECM直接模式实现导体表面微区可控加工[D];浙江大学;2016年

2 蔡乃旋;大鼠肝再生过程中质膜微区比较蛋白质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魏庄;细胞膜脂质微区研究及植物脂质微区对病原真菌侵染的响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4 赵海妍;微区限制下的ZnO融合生长及性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蒋晓红;纳米结构有序组装体系的构筑及微区电性质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6 杨文佳;微束微区X荧光探针的优化与标定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7 赵晓玉;新型荧光探针di-4-ANEPPDHQ在拟南芥质膜微区显微成像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杨雪娇;基于LA-LIBS的超衍射限高空间分辨微区元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47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947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9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