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仪器仪表论文 >

大气下基于有源控温对象的精密温控箱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6 16:01

  本文关键词:大气下基于有源控温对象的精密温控箱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加速度计 精密温控 热平衡实验 Lab VIEW Matlab辨识仿真 PID


【摘要】:高精度静电悬浮加速度计是空间引力实验等基础物理实验的核心载荷之一,其中高分辨率、低噪声的电容位移传感电路是加速度计的一项关键技术,而电容位移传感电路中敏感探头对外界环境温度的波动极为敏感,这就需要温控系统对敏感探头的工作温度进行精密控制,温度波动的指标需求约为10-3℃。为了加速度计结构紧凑,将加速度计中的检测电路与敏感探头均放置在传感盒中,因此构成了有源控温对象的温控系统。加速度计传感盒是由装有敏感探头的真空容器和它四周的电路框架组成的,为了确定传感盒的合适控温点,需要先对传感盒进行通电升温的热平衡实验,再根据热平衡实验后温控点的稳定值来确定其设定值,该控温点的设定值应略高于热平衡实验后的稳定值。本文针对加速度计传感盒提供一套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其目标是在外界环境温度波动约1℃的情况下,通过控温可达到设定值并能将加速度计敏感探头的温度波动值减小到10-3℃量级,进而减小环境温度波动对热噪声水平的影响,从而改善加速度计的分辨率水平。本文的温控系统包括被动隔热控温与主动控温两部分。被动隔热指的是温控箱的机械结构设计,它可以将外界环境温度扰动减小一个量级,而主动温控能将环境温度波动进一步减小。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主动控温,温度数据的多路采集是通过2002吉时利8/5数字万用表和其配件2001 Scan卡完成的,之后的数据处理和PID算法实现是通过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来完成的,最后的执行机构是NI 6221采集卡,其输出电压驱动固态继电器的断开和闭合,实现对硅橡胶加热片的PWM控制。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温控系统满足了传感盒内敏感探头对温度稳定性10-3℃量级的要求。
【关键词】:加速度计 精密温控 热平衡实验 Lab VIEW Matlab辨识仿真 PID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H82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7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2 温度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11-15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5-17
  • 2 温控技术的实现17-35
  • 2.1 温控箱的机械结构17-22
  • 2.2 温控系统自身热平衡实验22-25
  • 2.3 温控箱数学模型的确定25-28
  • 2.4 PID控制器设计与仿真28-34
  • 2.5 本章小结34-35
  • 3 温控系统硬件实现35-45
  • 3.1 温控系统硬件总体方案设计35-36
  • 3.2 温控系统硬件测量部分36-40
  • 3.3 温控系统硬件控制部分40-44
  • 3.4 本章小结44-45
  • 4 温控系统软件设计45-51
  • 4.1 温控系统软件总体方案设计45-46
  • 4.2 LABVIEW前面板设计46-48
  • 4.3 LABVIEW框图程序设计48-50
  • 4.4 本章小结50-51
  • 5 实验结果和分析51-58
  • 5.1 温度控制性能测试51-57
  • 5.2 温度稳定性分析57
  • 5.3 本章小结57-58
  • 6 总结与展望58-59
  • 致谢59-60
  • 参考文献60-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治会,王阿春;关于加速度计参数的选定(1)[J];传感器世界;2000年11期

2 于治会,王阿春;关于加速度计参数的选定(下)[J];传感器世界;2000年12期

3 于治会;加速度计的静态校准[J];宇航计测技术;2000年02期

4 顾英;惯导加速度计技术综述[J];飞航导弹;2001年06期

5 徐刚,于治会;关于加速度计参数的选定[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1年01期

6 徐刚,于治会;关于加速度计参数的选定[J];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01年01期

7 高宗;正确地连接和使用加速度计[J];世界产品与技术;2001年04期

8 顾英,赵连元;微硅加速度计技术综述[J];飞航导弹;2002年09期

9 于治会;关于加速度计参数的选定[J];航空兵器;2002年06期

10 马欣龙,王永梁;梳齿式微机械力平衡加速度计[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慧丹;沈昱明;赖际舟;;微硅加速度计标定及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2 索智群;乔东海;;力平衡模拟反馈电容加速度计的研究[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惠兰;林恒;李莉;张春熹;;光学加速度计的技术及发展[A];惯性技术发展动能发展方向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惠兰;林恒;李莉;张春熹;;光学加速度计的技术研究与发展[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钱朋安;;一体化多维加速度计研究的若干问题分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宋长福;严小军;韩丰田;郭晓芳;马高印;;硅微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关键技术研究[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7 李建飞;薛兵;张俊峰;朱小毅;王晓蕾;;应用于MEMS加速度计的小型恒温系统的实现[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8 周泽兵;祝竺;;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六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薛旭;李丹东;刘国文;万蔡辛;张承亮;;MEMS加速度计工程样机的研制[A];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新世纪惯性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C];2012年

10 张亮;陆秋海;;静电悬浮式电容差分加速度计测量原理与动特性设计[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包秋红;加速度计测试的加速者[N];中国航空报;2004年

2 唐新培;“黑黢侠”再显神威[N];中国航天报;2012年

3 黄忠魁 付秀娟 本报记者 徐建华;“敏感精灵”助力嫦娥探月[N];中国质量报;2014年

4 唐新培;搬走“三座山” 促成“太空吻”[N];中国航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蒋玉齐;高量程MEMS加速度计封装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2 杨杰;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加速度计构型研究与误差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张习文;微小型加速度计的精密装配及影响性能的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黄添添;气隙磁力表征型磁悬浮加速度计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刘志平;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李博;基于共振隧穿结构介观压阻效应的纳机电加速度计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7 刘力;惯性传感器扭摆测试中地面振动和放电金丝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王世明;基于离心机的惯性仪表测试方法研究与误差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武庆雅;旋转弹药的惯性导航与解耦控制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昌;基于角速率的加速度计阵列误差系数标定方法的研究[D];中北大学;2009年

2 徐小丽;高过载条件下微型加速度计的动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黎渊;三轴高g加速度计的测试理论与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鲍路路;高g值加速度计及其检测电路的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高宇;捷联系统中加速度计信息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胡红革;硅挠性伺服加速度计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7 纪君宠;钹式结构加速度计的研究与设计[D];北京大学;2008年

8 李永光;高精度加速度计标定与补偿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李园晴;悬丝支承加速度计温度误差建模及补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王巍;高精度加速度计测量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83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iqiyibiao/983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4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