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LED驱动及其监控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17:22

  本文关键词:LED驱动及其监控系统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LED驱动电源 准谐振反激变换器 ZigBee网络 BP网络


【摘要】: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节能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而作为用电大户的照明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在此背景下,LED由于其有着节能环保、光效高、寿命长、可控性强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照明的主流。本文以LED为对象,主要对LED驱动及监控系统进行了相关研究,设计了一套由高效率、可调光的LED驱动电源和基于ZigBee无线网络传感器组成的LED灯具系统,能够实现LED可调光及实时监控功能,拓展了LED的应用。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分析了LED驱动电源的拓扑结构,对比了常规调光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可PWM调光的准谐振反激模式变换器的驱动方案,并结合APFC技术及原边反馈技术,最终设计了一款基于准谐振模式的45WLED驱动器。测试结果表明,在198-264V交流输入电压范围内,其转换效率大于0.90,功率因数大于0.99,并且调光深度达到0.8。其次,针对上述LED驱动器实时监控的需求,本文对LED监控硬件电路进行了相关研究,开发了一套基于CC2530的可采集LED驱动电压、电流、温度的LED监控硬件电路,并结合ZigBee无线网络传感技术,设计了一套LED实时数据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实时数据的采集、显示与保存功能。最后,本文对LED结温预测进行了研究,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将LED可以实时监测的驱动电参数推演为LED结点热参数,通过搭建上述45W灯具照明系统试验平台,进行了输入电压、电流和结温的测量实验,利用了BP神经网络辨识算法,建立了对应系统的输入输出网络模型,通过仿真可以准确得出结温与输入电压、电流的关系,进而对比LED结温与其寿命的对应关系曲线,可以快速预测LED剩余寿命。
【关键词】:LED驱动电源 准谐振反激变换器 ZigBee网络 BP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23.34;TP277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9
  • 1.2 LED产业的前景9-10
  • 1.3 LED驱动及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10-12
  • 1.3.1 LED驱动器的研究现状10-11
  • 1.3.2 LED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11-12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2-14
  • 第二章 LED驱动及监控系统的框架设计14-30
  • 2.1 系统的总体架构14-15
  • 2.2 驱动方案的选择15-18
  • 2.2.1 LED驱动拓扑结构15-17
  • 2.2.2 LED的调光方法及特点17-18
  • 2.3 功率因数校正18-23
  • 2.3.1 功率因数校正的基本概念18-19
  • 2.3.2 无源功率因数校正19
  • 2.3.3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19-21
  • 2.3.4 APFC电路结构21-23
  • 2.4 准谐振反激变换器工作状态分析23-28
  • 2.4.1 QR反激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23-24
  • 2.4.2 反激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分析24-27
  • 2.4.3 反激式PFC电路原理27-28
  • 2.5 LED监控系统的方案28-29
  • 2.5.1 各种监控系统的比较28
  • 2.5.2 ZigBee技术的原理与特点28-29
  • 2.6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LED驱动电源的设计30-52
  • 3.1 主电路的设计31-39
  • 3.1.1 临界模式下反激变换器APFC的分析31-32
  • 3.1.2 反激变压器的设计32-36
  • 3.1.3 开关管MOSFET的选择36-37
  • 3.1.4 输入与输出整流二极管的选择37
  • 3.1.5 输出滤波电容的选择37-38
  • 3.1.6 RCD钳位保护电路的设计38-39
  • 3.2 控制电路的设计39-43
  • 3.2.1 芯片供电电路设计40-41
  • 3.2.2 电流检测电阻的设计41-42
  • 3.2.3 保护电路的设计42-43
  • 3.3 调光电路的设计43-44
  • 3.4 EMI滤波器的设计44-45
  • 3.5 驱动样机制作与测试45-51
  • 3.5.1 实验样机与原理图45-46
  • 3.5.2 样机电参性能测试46-50
  • 3.5.3 样机EMI测试50-51
  • 3.6 本章小结51-52
  • 第四章 基于Zigbee技术的LED监控系统52-77
  • 4.1 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52-54
  • 4.1.1 电压电流采样电路的设计52-53
  • 4.1.2 温度传感器电路设计53-54
  • 4.2 基于CC2530的硬件设计与实现54-58
  • 4.2.1 CC2530无线通信芯片简介54-55
  • 4.2.2 CC2530外围电路的设计55-58
  • 4.3 基于CC2530的软件设计与实现58-69
  • 4.3.1 CC2530开发环境58-59
  • 4.3.2 ZigBee网络软件设计59-61
  • 4.3.3 采集终端节点软件设计61-66
  • 4.3.4 协调器软件的设计66-69
  • 4.4 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69-70
  • 4.5 LED监控系统数据采集实验70-75
  • 4.5.1 LED监控系统的实物制作70-72
  • 4.5.2 测试数据及整理72-75
  • 4.6 本章小结75-77
  • 第五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LED结温与寿命预测77-86
  • 5.1 LED寿命与结温预测相关分析77-79
  • 5.1.1 LED寿命与结温关系77-78
  • 5.1.2 LED结温与输入电参数关系78-79
  • 5.2 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79-80
  • 5.3 网络结构的选择80-81
  • 5.4 网络训练过程算法81-83
  • 5.5 结果仿真83-85
  • 5.6 本章小结85-86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86-87
  • 6.1 课题总结86
  • 6.2 课题展望86-87
  • 参考文献87-90
  • 致谢90-9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定浩;;新建他激反激变换器方程及其解析解[J];控制工程;2002年02期

2 张兰红,陈道炼;反激变换器不同工作模式时的稳态分析与设计[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孙定浩;新建他激反激变换器方程及其解析解[J];航天控制;2002年03期

4 刘小光;尹华杰;;不连续模式反激变换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设计[J];电源世界;2004年11期

5 张晓峰;吕征宇;;多路输出反激变换器的假断续行为分析[J];电力电子技术;2006年04期

6 李永超;杨金明;李琳琳;;一种新型反激变换器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35期

7 王平;朱斌;李天池;;多输出反激变换器交调性能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12期

8 高逊;;反激变换器不同工作模式时的稳态分析与设计[J];电子设计应用;2009年12期

9 胡烨;葛良安;林维明;;一种新型正反激变换器的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4期

10 张望;于月森;李世光;伍小杰;;恒流输出反激变换器分析[J];电源技术;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龙;章家岩;胡雪峰;胡兴柳;;一种适用于微型电网的输入并联输出串联反激变换器[A];第七届中国高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孙兵;石玉;朱海;;基于LM5020的高频反激变换器设计[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张爱国;杨志飞;吴国营;李彬;;反激式拓扑中功率输出限制的分析与实现[A];第九届全国电技术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卢增艺;陈为;;多通道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磁集成技术的研究[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钱海;于锁平;陈乾宏;;准谐振和同步整流技术在反激变换器中的应用[A];2008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化民;单级功率因数校正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林;新型单端正—反激变换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祖金龙;基于原边反馈控制的反激变换器设计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张天宇;LED驱动及其监控系统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4 成晶晶;双向反激变换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胡江毅;反激变换器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6 曹喜凤;一种可工作于多模式的离线式反激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袁伟;断续模式反激变换器的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晓光;反激变换器磁近场辐射与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冉璇;基于软开关的反激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10 林玲;反激变换器控制芯片设计[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01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001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5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