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ECT电容传感器研究与设计
本文关键词:三维ECT电容传感器研究与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电容层析成像 三维ECT系统 响应面 传感器结构参数
【摘要】: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CT)作为过程层析成像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研究热度不断高涨。由于电容测量的工作原理,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具有探测非侵入、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由于三维ECT系统比传统的ECT系统增加了轴向参数,使系统本身更为复杂。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传感器的性能会影响图像重建的精度,提高传感器性能,可以提高重建图像的精度,因此对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研究三维ECT传感器结构参数,选取6种不同结构的传感器模型进行分组试验,选择对三维传感器性能影响较大的因素,即极板层数和每层极板数,选出能同时满足轴向和径向分辨率要求的极板层数以及每层极板数的最优组合。对选取最优组合的传感器模型,分析和对比空满管电容值,并通过试验改变屏蔽罩厚度,极板张角,层间旋转角的值,分析电容值随参数的变化,绘制电容值随参数的变化曲线,并给出三维ECT传感器参数值的参考范围。从影响传感器性能的参数进行分析,由于参数与性能之间是非线性的关系,考虑稳定性,规范计算等问题,故可以采用响应面方法进行解决。由于响应面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不会过于敏感,因此采用二阶响应函数。利用正交试验法,选取目标函数最小的试验组代入到二阶响应函数中即可求得二阶函数的一次项和二次项系数。通过求响应函数极值,即可得到传感器结构优化参数。从现有的成熟算法中,选择已经应用到三维ECT图像重建中的Landweber算法和LBP算法,分别对原型模型进行图像重建,并根据三维重建的空间图像误差和体积误差对重建结果进行数值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两种算法的空间图像误差和体积误差均有所下降。
【关键词】:电容层析成像 三维ECT系统 响应面 传感器结构参数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0
- 1.2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10-15
- 1.2.1 ECT系统研究现状11-12
- 1.2.2 ECT传感器研究现状12-13
- 1.2.3 三维ECT系统研究现状13-14
- 1.2.4 ECT传感器优化方法研究现状14-15
- 1.3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15-16
- 第2章 电容层析成系统的构成及其基本原理16-27
- 2.1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基本构成16-21
- 2.1.1 电容传感器系统17-20
- 2.1.2 数据采集系统20-21
- 2.1.3 成像系统21
- 2.2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21-22
- 2.3 灵敏度分布函数22-24
- 2.4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正问题24-26
- 2.5 本章小结26-27
- 第3章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三维传感器结构分析27-37
- 3.1 三维传感器模型选择27-30
- 3.2 传感器模型的分析30-31
- 3.3 传感器结构参数分析31-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第4章 三维ECT传感器结构参数优化37-50
- 4.1 传感器性能评价函数确定37-39
- 4.2 传感器参数优化39-44
- 4.2.1 响应面方法基本理论39-40
- 4.2.2 传感器结构优化响应面模型40-42
- 4.2.3 响应面模型的验证42
- 4.2.4 仿真实验42-44
- 4.3 结果验证44-49
- 4.3.1 三维ECT图像重建质量评价参数44-46
- 4.3.2 重建图像46-49
- 4.4 本章小结49-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代梁,王保良,黄志尧,李海青;一种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结构的优化方法[J];机电工程;2000年06期
2 颜华,高静;电容层析成像的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3年11期
3 李国娜,王保良,黄志尧,李海青;电容层析成像中电容检测方法的分析比较[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S2期
4 何世钧,王化祥,周勋,韩宇辉,李照宇,任娟美;基于三维有限元的电容层析成像正问题仿真[J];河南科学;2005年02期
5 张雪辉;王化祥;;电容层析成像系统中的相敏解调[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20期
6 王延平,马宁,苏祥芳,蔡芹,卢振陶,,潘敏;电容层析成像[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7 常鸿森,保宗悌,严杰;电容层析成像原理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J];物理;1997年09期
8 王兴,颜华;工业过程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硬件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1年11期
9 潘勇,王化祥;两相流电容层析成像系统[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陈琪;刘石;;模拟泥石流中块状物分布的电容层析成像测量[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娜;王保良;黄志尧;李海青;;电容层析成像中电容检测方法的分析比较[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张兆田;熊小芸;杨五强;;电容层析成像综述[A];2004年CT和三维成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仇国富;赵建峰;;应用于多相流参数检测的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研究[A];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2005年论文集[C];2005年
4 赵波;陈至坤;;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综述[A];第七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阎润生;刘石;王海刚;董向元;;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的比较[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曹琳琳;薄亚明;;电容层析成像的正则化优化修正共轭梯度算法[A];第七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陈德运;黄家定;唐文明;韩优;于晓洋;;基于前项补偿的电容层析成像数据采集系统[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王志春;李文涛;胡晓丽;王建国;;电容层析成像系统抵(ECT)软场特性研究[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马平;周晓宁;田沛;;图像融合理论在电容层析成像中的应用[A];第四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崔自强;王化祥;;基于FPGA的ECT/ERT系统激励信号源[A];第八届工业仪表与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德运;两相流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年
2 陈宇;电容层析成像反问题求解及图像重建算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猛;稀疏气固两相流经旋流浓集的电容层析成像测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8年
4 何世钧;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05年
5 李岩;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董向元;电容成像技术在热物理量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7 王莉莉;电容层析成像系统流型特征提取与图像重建[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婧;基于电容层析成像系统(EGT)的燃烧实验及三维成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何雪;面向管道多相流检测的电容层析成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刘宇崎;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优化研究及其应用[D];东北大学;2014年
4 黄仲洋;基于遗传蚁群算法的电容层析成像边缘补偿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5 陆成超;基于ECT的航空发动机尾气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民航大学;2016年
6 沈月;电容层析成像系统重建图像融合方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7 许闻楷;电容层析成像三维传感器结构设计与图像重建[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8 吉洪驻;三维ECT电容传感器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9 徐巧玉;电容层析成像系统关键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10 张志林;基于贝叶斯理论的电容层析成像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3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073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