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速度传感器的DFIG最大风能捕获控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无速度传感器的DFIG最大风能捕获控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双馈风力发电机 最大风能捕获 终端滑模 观测器
【摘要】:双馈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作为目前我国风电事业应用最为主流的电机,不仅具有同步电机的励磁特性还具有异步电机的调速特性,并且凭借其控制方式和柔性连接的优点,在风电系统中广泛应用。在大多数应用领域,系统对电机的运行要求非常严格,因而控制器对DFIG至关重要。采用基于观测器的无速度传感器的控制方法,可简化装置,降低成本,减少外部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以DFIG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几种无速度传感器的终端滑模控制策略,如下:设计基于模糊自适应观测器的DFIG最大风能捕获模糊终端滑模的控制器。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确定DFIG的数学模型,采用模糊自适应观测器对DFIG的转子角速度进行实时观测。解决了在比例+积分的自适应律中采用固定增益影响观测效果的问题。根据最大风能捕获原理,对转速控制器进行设计。为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对解耦后的DFIG转子模型采用模糊终端滑模方法进行控制,有效地抑制系统的抖振现象,并在有限时间内实现无静差跟踪。设计无速度传感器DFIG最大风能捕获Backstepping终端滑模的控制器。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将DFIG转子磁链定向的数学模型看作两个子系统,分别设计Backstepping终端滑模控制器,实现最大风能捕获。采用Backstepping终端滑模的方法,设计DFIG转速和磁链观测器,采用高阶终端滑模面能有效抑制系统的抖振。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观测器和控制器都具有强鲁棒性,能实现无静差跟踪,系统响应快,稳态精度高。设计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无速度传感器DFIG最大风能捕获终端滑模的控制器。采用基于Backstepping终端滑模的方法设计控制器,实现最大风能捕获。采用微分跟踪器(TD)安排参考输入信号,解决初始误差大等问题。基于电流方程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对转速和磁链进行估计,以降低转矩和磁链脉动,实现无传感器运行,并对耦合等扰动项观测且加以补偿,简化Backstepping终端滑模控制器设计。针对控制器和观测器中待整定参数较多的问题,利用萤火虫算法(FA)进行参数寻优。
【关键词】:双馈风力发电机 最大风能捕获 终端滑模 观测器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315;TP212.9;TN929.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
- 1.2 课题发展现状10-12
- 1.2.1 国外风力发电发展现状10-11
- 1.2.2 我国风力发电发展现状11-12
- 1.3 课题研究技术现状12-15
- 1.3.1 变速恒频风电技术12-13
- 1.3.2 DFIG控制技术现状13
- 1.3.3 无速度传感器技术在DFIG中应用现状13-15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5-16
- 第2章 基于模糊自适应观测器的DFIG最大风能捕获模糊终端滑模控制16-31
- 2.1 引言16
- 2.2 DFIG系统的模型16-18
- 2.3 模糊自适应观测器设计18-21
- 2.4 最大风能捕获21-23
- 2.5 电流环模糊终端滑模控制器设计23-27
- 2.6 仿真结果与分析27-30
- 2.6.1 参数设置27
- 2.6.2 仿真结果及分析27-30
- 2.7 本章小结30-31
- 第3章 无速度传感器DFIG最大风能捕获Backstepping终端滑模控制31-48
- 3.1 引言31
- 3.2 DFIG数学模型31-32
- 3.3 最大风能捕获32
- 3.4 Backstepping终端滑模控制器设计32-36
- 3.5 转速和磁链的终端滑模观测器设计36-39
- 3.6 仿真研究39-47
- 3.6.1 参数设置39
- 3.6.2 仿真结果及分析39-47
- 3.7 本章小结47-48
- 第4章 无速度传感器DFIG最大风能捕获终端滑模优化控制48-66
- 4.1 引言48
- 4.2 TD设计48-49
- 4.3 ESO的设计49-51
- 4.4 Backstepping终端滑模控制器设计51-55
- 4.5 采用FA优化55-57
- 4.7.1 FA的数学描述及建模55-56
- 4.7.2 FA的基本流程56-57
- 4.6 仿真研究57-65
- 4.6.1 参数设置57
- 4.6.2 仿真结果及分析57-65
- 4.7 本章小结65-66
- 结论66-68
- 参考文献68-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73-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高鹏;雷军委;马颖亮;;全局一致终端滑模控制[J];上海航天;2008年01期
2 刘东;武杰;杨朋松;;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反推终端滑模控制[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3 颜闽秀;井元伟;;基于终端滑模控制的混沌系统的同步[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2期
4 赵霞;姜玉宪;吴云洁;周尹强;;基于多模态滑模的快速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王红梅;张明路;张小俊;孟广柱;;基于非线性干扰补偿的倒立摆反演终端滑模控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米文鹏;李冰;黄华;洪成华;;模糊指数型终端滑模控制在导弹姿态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0年05期
7 米文鹏;黄华;洪成华;;模糊指数型终端滑模控制的模型参考控制及其在导弹姿态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0年03期
8 史贤俊;赵红超;王亭;;十字梁控制系统的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年12期
9 张达科;胡跃明;胡战虎;;低抖振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10 夏极;胡大斌;;潜艇深度终端滑模控制技术[J];舰船科学技术;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世宏;张弛;李雪冰;;饱和情况下二阶系统的终端滑模控制[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徐炳林;张秀华;刘淑艳;;一种改进的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设计方法[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翠红;黄天民;阳成虎;;不确定广义系统的终端滑模控制[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秦贞华;何熊熊;张端;;非奇异快速收敛的机械手终端滑模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世许;不确定系统的终端滑模变结构控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鹏;城轨列车精确停车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高倩;直线伺服系统的二阶终端滑模控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3 刘旭;基于终端滑模的纯电动汽车转矩控制方法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4 王昕懿;基于无速度传感器的DFIG最大风能捕获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5 司玉洁;基于终端滑模的航天器姿态跟踪及协同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李玉兰;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及其应用[D];青岛大学;2012年
7 郭为安;滑模变结构控制消抖及终端滑模面设计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8 曹伟;基于终端滑模的飞行器姿态有限时间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9 高巍;BucK变换器的自适应终端滑模控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4年
10 许燕飞;旋转柔性铰接梁建模及振动主动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76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076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