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测试用例优先排序技术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13:05

  本文关键词:测试用例优先排序技术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测试用例优先排序 遗传算法 上位性基因 并行化 GPU


【摘要】:基于搜索的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测试用例优化领域内,该领域内包括测试用例优先排序、测试用例选择以及测试用例集最小化。测试用例优先排序的优化目标为寻找测试用例集的最优执行次序,相较于测试用例选择与测试用例集最小化而言,不会遗漏重要的测试用例,具有灵活性高、适应性强的特点,因而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测试用例优先排序问题是NP难问题,一般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但在效率与效果方面,尚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解决问题效果上,现有的遗传算法没有针对问题特性进行相应改进,所得结果有很大提升空间;执行效率上,算法执行时间较长,严重影响该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分别从理论优化和工程实践优化提出了两种不同的优化策略。在理论优化方面,测试用例序列中先执行的测试用例会影响后执行测试用例对于测试目标的贡献,与遗传算法中上位性基因的定义相似。本文在分析了测试用例优先排序问题后,提出了该问题的上位性模型,并定义了上位测试用例段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位性遗传算法,算法包含两种上位性交叉算子。实验中,上位性遗传算法的效率与效果,均优于采用当前先进交叉算子的遗传算法。在工程实践优化方面,本文采用了先进的GPU并行计算平台,提出了基于GPU的测试用例优先排序并行框架。该框架针对遗传算法中的适应度函数计算与交叉算子分别进行了并行化研究,最终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并行策略。实验结果显示,该并行框架可以带来较高的效率提升,在针对6万行有效代码的工业界开源程序V8,可以带来近30倍的加速比。在实验代码的基础上,开发出一套原形工具,发布至GitHub。本文从两种思路所提出的两种优化策略互不冲突,共同组成了本文针对先排序技术的优化策略框架。本文所提出的测试用例优先排序技术的优化策略框架,为其在工业上的应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测试用例优先排序 遗传算法 上位性基因 并行化 GPU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11.53;TP1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绪论14-24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14-15
  • 1.2 研究现状15-20
  • 1.2.1 测试用例优化技术15-18
  • 1.2.2 遗传算法18-20
  • 1.2.3 GPU并行技术20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20-21
  • 1.4 本文组织结构21-24
  • 第二章 基于搜索的测试用例优先排序24-32
  • 2.1 测试用例优先排序24-29
  • 2.2 遗传算法的上位性29-30
  • 2.3 遗传算法的并行性30-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测试用例优先排序优化策略框架32-38
  • 3.1 基于遗传算法的测试用例优先排序32-33
  • 3.2 基于遗传算法上位性的优化策略33
  • 3.3 基于遗传算法并行性的优化策略33-35
  • 3.4 遗传算法优化策略框架35-36
  • 3.5 本章小结36-38
  • 第四章 基于上位性的测试用例优先排序遗传算法38-46
  • 4.1 上位基因段的定义38-41
  • 4.2 上位性遗传算法41-44
  • 4.2.1 上位性单点交叉算子41-43
  • 4.2.2 上位性双点交叉算子43-44
  • 4.3 本章小结44-46
  • 第五章 测试用例优先排序GPU并行遗传算法46-54
  • 5.1 多目标测试用例优先排序框架46-47
  • 5.2 适应度函数与交叉算子并行策略47-51
  • 5.2.1 适应度函数并行策略47-49
  • 5.2.2 交叉算子并行策略49-51
  • 5.3 并行框架51-52
  • 5.4 开源原形工具52
  • 5.5 本章小结52-54
  • 第六章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54-70
  • 6.1 实验设置54-55
  • 6.2 总体实验设计55-56
  • 6.3 上位性遗传算法实验结果及讨论56-63
  • 6.3.1 研究问题56-57
  • 6.3.2 实验设计57-59
  • 6.3.3 实验结果及讨论59-63
  • 6.4 并行性遗传算法实验结果及讨论63-69
  • 6.4.1 研究问题64
  • 6.4.2 实验设计64-65
  • 6.4.3 实验结果65-69
  • 6.5 本章小结69-70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70-72
  • 参考文献72-80
  • 致谢80-82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82-84
  • 作者和导师简介84-86
  • 附件86-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路晓丽;葛玮;陈新丽;郝克刚;;支持共享和复用的测试用例库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科学;2006年05期

2 胡珊;杨丰玉;张晔;刘琳岚;;基于测试项抽取的测试用例复用方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0年01期

3 张德平;查日军;;划分测试用例选择的风险决策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12期

4 杨翊;陈挺;许峥;;证券软件的测试用例设计充分性实践[J];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07期

5 张智轶;陈振宇;徐宝文;杨瑞;;测试用例演化研究进展[J];软件学报;2013年04期

6 杨悦;秦湘河;杨永安;郭荣;;航天测控软件测试用例标准及应用研究[J];无线电工程;2013年09期

7 王侃,卢庆龄,彭艳丽;测试用例自动生成的链方法研究与实现[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李顺华;测试用例管理方法探讨[J];飞航导弹;2001年05期

9 徐仁佐,陈斌,陈波,吴闽泉,熊忠伟;构造面向对象软件可复用测试用例的模式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5期

10 陈绍英;金成姬;;性能测试用例[J];程序员;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道堂;林春哲;张凯;;软件测试用例构造方法与手段[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李磊;曹先彬;;基于进化的软件测试用例生成方法[A];2005年“数字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徐李勤;王洁宁;;基于层次有色Petri网的软件测试用例选取研究[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4 林春哲;张凯;王道堂;;软件测试用例设计分析[A];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张侠影;李志蜀;;一种优化的测试用例约简方法[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6 张德平;聂长海;徐宝文;;划分测试用例选择策略研究[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郭从颖;;场景驱动测试用例设计及其测试自动化技术研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郭从颖;;场景驱动测试用例设计及其测试自动化技术研究[A];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晓燕;李兵;潘伟丰;覃叶宜;;基于错误传播概率网络的软件回归测试用例选择[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10 万琳;张威;马雪雁;陈曼青;;基于路径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技术[A];第十届全国容错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 戴杰;“听”软件的IT工程师[N];人民政协报;2014年

2 谢敏 沈雪芳 戴金龙;解决软件测试的近忧和远虑[N];计算机世界;2005年

3 计算机世界实验室 韩勖;拨云见日[N];计算机世界;2008年

4 《网络世界》记者 郑楠;ONF测试步伐有条不紊[N];网络世界;2014年

5 ;找错[N];计算机世界;2002年

6 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于明邋唐仕武;驶入测试“快车道”[N];计算机世界;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玲;扩展π演算的建模、验证与测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王志强;基于模糊测试的漏洞挖掘及相关攻防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涂径玄;基于覆盖分析的自动化错误定位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4 苏亭;基于覆盖准则的软件测试用例自动化生成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丽;航天相机主控软件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6 黄如兵;组合测试用例的自适应随机生成与优先级排序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张娟;软件测试中测试用例复用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8 游亮;回归测试用例选择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谢晓东;基于模型比较的软件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根;基于动态测试用例生成的二进制软件缺陷自动发掘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春艳;基于灰色关联逼近理想解方法的测试用例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唐海鹏;基于Additional策略回归测试用例优先级排序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陈梦云;基于圈复杂度和调用次数的测试用例排序方法[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姚瑞超;广东电网测试用例自动生成工具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泽林;基于数据挖掘的软件多故障定位与分析技术[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邹炳松;嵌入式软件的图形化测试用例生成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锦程;基于微信平台的医疗就诊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赵群;软件错误定位中的巧合正确性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9 常龙辉;Web应用的测试用例优化生成与优先级技术[D];上海大学;2015年

10 王令赛;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测试用例生成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78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078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8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