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系统的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伺服系统的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压力机 伺服电机 滑模控制 参数摄动 自适应控制
【摘要】:众所周知,压力机的根本作用是通过冲压工艺的变化实现产品的快速成型,冲压工艺对压力机精度、安全性要求都很高,而压力机的精度不仅取决于电机本身,而且与其驱动控制装置、控制策略等密切相关。压力机伺服电机系统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如公司伺服压力机、开卷机、数控加工设备等都存在系统参数容易摄动、负载变化范围大等特点。伺服电机系统作为伺服压力机直接连接凸凹模,作用于产品质量方面来说,作用非常关键,根据伺服电机自身结构和滑块运动控制系统模型图可知,伺服电机的速度环和位移传感器、编码器的位置环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滑块运动控制系统的工作,但是由于滑块与连杆、连杆与球头螺丝等机构的机械间隙的现实存在,导致速度换和位移环的抖振问题越发明显。位移环作为系统的外环,直接反应出控制器精度的好坏,因此需要具有快的响应性能,以适应对瞬时值跟踪控制的要求,速度环主要是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改变,速度控制器的输入为给定速度值与反馈速度值的差值,输出作为电流环的给定值,速度控制规律一般选取常规的Pm控制,还可根据系统性能的需求选择其它的控制方法,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等。本次研究以伺服压力机的伺服电机作为主体进行,选取滑模变结构控制作为控制方法,由于伺服压力机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参数要求较高,所以滑模变结构控制研究一般是针对位置环和速度环的,其研究主要是在矢量控制的基础上,解决系统参数变化和负载扰动对控制的影响,满足高性能伺服系统所要求的动静态性能。压力机伺服电机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不确定系统,存在较强的系统参数摄动及外干扰等因素影响。而滑模控制对满足匹配条件的系统参数摄动和外干扰有较强的鲁棒性,为进一步提高压力机电机伺服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系统建模,结构分析和仿真实验构建整个研究对象结构,采用一种改进的自适应积分滑模控制策略实现对伺服电机的快速有效控制。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进一步提高伺服电机的动态性能,能够通过滑模变结构控制削弱系统参数抖振的问题,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快速性和鲁棒性。
【关键词】:压力机 伺服电机 滑模控制 参数摄动 自适应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7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4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13
- 1.2 伺服压力机概述13-14
- 1.3 伺服压力机冲压线14-22
- 1.4 滑模控制概述22-23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23-24
- 第二章 伺服曲柄压力机交流伺服驱动控制系统构成24-40
- 2.1 传统曲轴压力机24-32
- 2.1.1 曲柄压力机工作原理及组成24-26
- 2.1.2 曲轴压力机曲轴滑块机构类型26-32
- 2.2 交流伺服曲柄压力机32-34
- 2.2.1 交流伺服曲柄压力机原理32-33
- 2.2.2 交流伺服曲柄压力机的工作特点33-34
- 2.3 伺服曲柄压力机交流伺服驱动控制系统34-37
- 2.3.1 控制系统结构及功能34-36
- 2.3.2 交流伺服驱动控制器36
- 2.3.3 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组成36-37
- 2.3.4 滑块运动控制系统37
- 2.4 伺服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滑模控制解决方案37-39
- 2.5 本章小结39-40
- 第三章 滑模控制系统建模和算法设计40-45
- 3.1 压力机伺服电机的滑模控制系统建模40-41
- 3.2 伺服电机系统不确定性描述41-42
- 3.3 压力机伺服电机积分滑模控制自适应(A-ISMC)律设计42-43
- 3.4 压力机伺服电机的改进型自适应控制律设计43-44
- 3.5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压力机伺服电机仿真验证45-50
- 4.1 软件选择及简介45
- 4.2 压力机伺服电机的仿真验证与分析45-49
- 4.3 本章小结49-50
- 第五章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eanine Katzel;;伺服电机加速[J];软件;2008年05期
2 Dan Jones;;是否使用伺服电机?[J];软件;2008年02期
3 周志红;文怀兴;;在数控机床设计中伺服电机的选取方法[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8年04期
4 郭晓建;王营;耿兴华;;西门子伺服电机优化方法[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年04期
5 丁云飞;徐慧勇;王大明;金蒙;;温度传感器在高可靠性伺服电机保护中的应用[J];伺服控制;2013年05期
6 沙建军;;伺服电机测试器[J];集成电路应用;1988年03期
7 凌军;;伺服电机在自动控制方面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年23期
8 雷家胜;王剑英;;刻绘机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8年06期
9 柏淑红;;采用伺服电机的电子凸轮控制系统设计[J];机电工程;2012年06期
10 刘林森;可取代凸轮的伺服电机[J];机械设计与研究;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锐;米欣;;基于专利文献检索的我国伺服电机技术发展浅析[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2 辜洪亮;李志军;王甫民;;销钉封接工序伺服电机系统的应用[A];2005年电子玻璃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余臻;贺忠江;;脉冲跟随和DDS技术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李新华;冯骥;杨卫华;;T形转子无刷伺服电机磁场的谐波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小电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海龙;田锋;;FANUC ais2000/2000HV伺服电机应用[A];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吴俊;方华京;李浚源;陈锦江;;伺服电机鲁棒抗扰控制器的1~1设计方法[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7 邰治新;;永磁直线伺服电机的非线性自适应反步周期变速控制[A];冶金企业自动化、信息化与创新——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建网30周年论文集[C];2007年
8 赵小挺;;伺服电机在TD2并捻机中的应用[A];2011金属制品行业技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成元;王健;夏加宽;;磁导调制式永磁直线伺服电机的设计[A];第八届全国永磁电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天水;李正熙;孙德辉;;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Uc/os-ii和DSP的伺服电机多任务控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州 姜笃庆;微型伺服电机(舵机)原理简介[N];电子报;2004年
2 广州 耿德根;机器人控制语言讲座[N];电子报;2007年
3 河南 刘利君;步进电机和伺服电机的比较(下)[N];电子报;2012年
4 意大利SMI集团中国代表处 陈晓非;数字时代如何控制我们的机械系统[N];消费日报;2002年
5 广州 耿德根;AVR单片机控制伺服电机的轴摆动的实验[N];电子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孝伟;集成永磁伺服电机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吉智;高性能永磁同步伺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3 张玉秋;永磁直线伺服电机及其冷却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刘晓;空心式永磁直线伺服电机及其驱动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松;基于交流伺服的健身器材负载控制系统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2 熊小丽;印刷系统伺服电机定位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刘世友;凸极式永磁伺服电机的嵌入式位置检测方法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4 岳路;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吴明煜;基于伺服电机精确定位系统的研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万仞;智能化肥皂同步滚印切块技术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7 赵希;复合裙成形装备结构动力学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8 陈作宏;基于NJ控制系统的伺服控制设计方法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9 王殿嵩;基于响应面模型的永磁同步伺服电机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常敬毅;伺服系统的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89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089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