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扰动下柔性机械系统的振动控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外扰动下柔性机械系统的振动控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柔性机械系统 振动控制 外扰动 光滑整形技术 起重机 液体动力学
【摘要】:柔性机械系统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和航天军工领域。然而,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严重影响其定位精确性、工作效率,甚至是安全性和设备的疲劳寿命。尤其是在系统经历外扰动的作用时,柔性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变得更加复杂,对该系统的振动控制也更加困难。因此对经历外扰动时的柔性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及振动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明显的工程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本学位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脉冲扰动下单模态系统的振动控制,通过理论仿真和实验室单摆吊车试验台对控制方案进行了分析验证。2、脉冲扰动下多模态系统的振动控制,利用实验室液体晃动控制试验台对该方案进行了验证。3、连续扰动下柔性机械系统的振动控制,并利用实验室带分布质量负载的小型桥式吊车平台验证了控制方案的控制效果。本论文的科学贡献如下:针对外扰动对柔性机械系统动力学的影响,分别提出了简单易行的振动开环复合控制方案,解决了不同类型的柔性机械系统在不同外扰动下的振动控制问题。相应的控制方案只需要根据系统频率、阻尼,以及由外扰动引起的系统振动幅值等参数即可快速计算得出,不需要对系统的状态进行实时在线检测,不会对操作员命令产生干扰,并且,在系统参数发生变化时,控制方案仍然有很强的鲁棒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雪云;;机械系统可监测性设计理论研究[J];科技传播;2014年07期
2 张军巧;浅谈草坪机械系统的优化研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2年12期
3 任廷志,吴忠强;非线性机械系统的模糊保代价控制[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19期
4 赵公平;;浅谈机械系统摩擦动力进展[J];电子测试;2013年09期
5 杨雄飞;;机械系统的键图模型[J];江南大学学报;1986年02期
6 于立亭 ,李锋;微电机械系统/微光电机械系统的应用及前景[J];光机电信息;2003年01期
7 王毅;吴立言;刘更;;机械系统的刚-柔耦合模型建模方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7年20期
8 王荣;曹源文;;机械系统虚拟样机技术浅析[J];科技信息;2013年18期
9 岳玉峰;;智能制造技术机械系统的运行与监控[J];河南科技;2013年06期
10 王德沅;;新型录像机故障维修讲座——第八讲 机械系统的维修(上)[J];电子技术;199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恩荣;林建;周一鸣;;机械系统人-机界面评价指标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张月雷;严新平;袁成清;李志雄;;基于协同理论的机械系统可监测性综合优化设计方法[A];2011年全国青年摩擦学与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丁千;翟红梅;;机械系统摩擦动力学研究进展[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4 李静;缪素芬;张伟;;参数激励下5次非线性机械系统的多极限环分岔[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5 刘峰;;牙科色彩识别训练机械系统与软件系统应用对比[A];2009“牙齿颜色的识别与美学再现”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胡海岩;张文丰;;受控机械系统中时滞的可辨识性[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高铭;雷府川;杜春光;龙桂鲁;;非线性耦合光机械系统的多稳态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8 王玉新;苗鸿宾;;复杂机械系统创新设计的自动化方法及实现[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苗鸿宾;王永山;王玉新;;从概念设计到虚拟实体设计的机械系统的快速市场响应创新设计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艳东;黄克正;苗中华;胡岩;;机械系统人机界面设计的理论与方法[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小红;立信向港大捐款成立 立信先进机械系统研究中心[N];中国纺织报;2008年
2 盛国昌;合肥机械系统产值突破50亿[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月雷;机械系统可监测性设计理论及在船舶机械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刚;弱测量理论及其在光机械系统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永山;含约束复杂机械系统空间布局及工业美学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夏鸿建;机械系统虚拟样机平台建模技术与动力学求解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周懿;过程型机械系统计算机辅助方案设计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韩燕;耦合原子腔光机械系统中量子效应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詹孝贵;腔光机械系统中电磁诱导透明及其相关现象的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滕继慧;腔光机械系统量子特性的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9 王英杰;大型机械系统复杂构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02年
10 熊晓燕;复杂机械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和实验辨识方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春;双腔二次耦合光机械系统中的电磁诱导透明[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赵琳;可变功能机械系统相似性及概念设计方法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3 王键伟;复杂机械系统(生产线)的人机设计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5年
4 汤锐;外扰动下柔性机械系统的振动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5 赵霖;基于主动约束机械系统控制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陈华俊;微纳光机械系统的量子动力学研究[D];吉首大学;2012年
7 邢婷婷;复杂机械系统状态监测的拓扑反变方法及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蔡骊君;复杂机械系统刚—柔混合虚拟样机一体化分析技术初探[D];天津大学;2010年
9 王波;复杂机械系统动力学建模研究及在汽车上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孟超;基于机械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与裂结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35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235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