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人服务机器人系统研究与设计
本文关键词:仿人服务机器人系统研究与设计
【摘要】: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已渐渐走进我们视野,在生活与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口老龄化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处在家,这些独处的老年人需要人的陪伴与监护,而智能机器人正好充当这一角色,打发他们的无聊时间并监护着他们异常行为,这无疑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家庭陪伴类服务机器人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经济与社会意义。其中智能服务机器人的结构合理性、运行平稳性,视觉识别快速性等性能是服务机器人推广的关键,也是提升仿人服务机器人智能化的重要条件。本文在前人对于视觉结合手臂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如下工作:(1)回顾总结了仿人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对国内外主要的仿人服务机器人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分析了服务机器人系统技术的关键点与难点,总结了服务机器人相关功能需求,对我国仿人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做了进一步展望;(2)建模是运动控制的基础,从仿人机器人的单臂出发对4轴机械臂进行了建模,在已知各关节的运动参数条件下求末端执行器的相对参考坐标系的位姿,进行了机器人机械臂的正解建模。为了从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求取手臂各个关节的转角,对单机械臂进行了运动学的反解;(3)双机械臂是单机械臂的扩充,其相比单臂具备许多良好的特性,可以适应更为复杂的环境。本文对仿人机器人双臂以固定参考系的运动作为时间的函数进行分析研究,对三维空间的位姿描述作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了连杆坐标系与齐次变换和旋转矩阵的欧拉角表示,并分析了双臂机器人正逆运动学问题;(4)物体识别首先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提取,而特征提取的两种方法:全局特征提取与局部特征提取在操作性能上后者优于前者。但局部特征只适合于目标物体与仿人机器人近距离识别,本文结合目标物颜色的匹配,克服了机器人远距离识别的困难;(5)服务机器人结构的合理性是机器人正常发挥功能的基本条件,本文对仿人机器人的多种行走驱动方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使用三角全向轮的设计底盘,实现了仿人机器人的全向运动,并通过双支撑轴承结构降低了驱动连接万向节的侧向力,增强了仿人机器人底座牢固性。本章还对大负载的腰膝关节进行了设计与改良。(6)控制系统是机器人智能的核心,本文首先分析了常见仿人机器人控制系统控制方式,并对各种控制方式进行了优缺点的取舍。设计了大功率直流电机的驱动电路与低压供电系统电路进行设计,并针对服务机器人功能需求对摄像头进行了分析选取。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铁军,赵明扬,单光坤,王洪光,陈书宏;仿人机器人柔性腰部机构研究[J];机器人;2003年02期
2 汪光,黄强,李科杰;基于仿人机器人自身约束条件的行为调节步行控制[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3年S1期
3 ;我国仿人机器人研究实现重大突破——“十五”863计划机器人技术主题近期成果简介[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3年01期
4 ;质疑“仿人机器人”[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3年03期
5 李艳杰,徐继宁,王侃;仿人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其腰关节的作用[J];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钟华,吴镇炜,卜春光;仿人机器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S1期
7 李允明;;国外仿人机器人发展概况[J];机器人;2005年06期
8 李艳杰,赵铁军,谈大龙,吴镇炜,钟华;仿人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其腰部机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年04期
9 ;仿人机器人开辟应用新领域[J];伺服控制;2005年05期
10 ;仿人机器人系统[J];科学;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华;吴镇炜;卜春光;;仿人机器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李国进;易丐;;仿人机器人的一种双向动力学建模方法[A];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第二十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铁军;赵明扬;;仿人机器人柔性腰部机构设计[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于爽;张永德;;一种仿人机器人面部的结构设计[A];2002年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艳杰;钟华;吴镇炜;李斌;;仿人机器人腰机构控制及分析实验平台研究[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王少锋;王崴;张进华;洪军;;基于生物力学特性仿人机器人的研究[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七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申江;郭祖华;;仿人机器人下蹲动作的最优控制[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一种仿人机器人面部的结构设计(英文)[A];2002年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龚海里;李斌;张国伟;王聪;郑怀兵;;仿人机器人伺服灵巧手臂模块化控制系统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周珂;冯帅;孙增圻;华芳;徐正光;;仿人机器人步态模型的抗干扰分析[A];2007年足球机器人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凝;让“仿人机器人”走出实验室[N];科技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付毅飞;仿人机器人能亮相奥运会场吗?[N];科技日报;2003年
3 记者 李凝;仿人机器人会打太极拳[N];科技日报;2008年
4 国防科技大学 潘献飞 谭红力;仿人机器人新新“人类”[N];计算机世界;2002年
5 史晓波;仿人机器人能打太极拳[N];科技日报;2002年
6 记者 李江涛;仿人机器人“汇童”首次亮相[N];人民日报;2005年
7 吉星 本报记者 郭俊峰;首届仿人机器人“奥运会”开幕[N];黑龙江日报;2010年
8 记者 付毅飞 刘恕 李凝;我国仿人机器人竟是“武林高手”[N];科技日报;2005年
9 记者 汪永安;仿人机器人“智能脚”研制获突破[N];安徽日报;2012年
10 ;当梦想成为现实[N];经济参考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松;仿人机器人快速动态作业平衡算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马淦;仿人机器人表情与身体动作的人机友好交互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敬;仿人机器人乒乓球击打运动规划与稳定控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春光;仿人机器人运动规划与蜂拥控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5 张彤;仿人机器人步行控制及路径规划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汤卿;仿人机器人设计及步行控制方法[D];浙江大学;2009年
7 杜鑫峰;基于视觉识别的仿人机器人足迹点规划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甘志刚;仿人机器人数字仿真与虚拟示教关键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9 王毅;基于仿人机器人的人机交互与合作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10 孙逸超;仿人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姿态控制方法[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耀;仿人机器人传感检测模块的设计实现[D];浙江大学;2010年
2 谭海东;仿人机器人行走系统结构设计与优化[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3 佘浩田;抗冲击和过载保护的仿人机器人手臂设计[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卢云雷;Nao仿人机器人站立状态平衡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5 孙晓英;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的仿人机器人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6 赵磊;仿人机器人上身运动规划及人机交互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7 郑雪林;基于视觉伺服的仿人机器人智能抓取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8 蒋龙威;基于NAO的仿人机器人行走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薛建;基于CMA-ES算法的足球仿人机器人步态研究与实现[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10 张文;仿人机器人斜面行走的步态规划[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36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236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