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大量程位移传感器的几何非线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7 15:51

  本文关键词: 位移传感器 大量程 几何非线性 本构关系 静态参数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测得结构的较大位移,利用柔性悬臂梁的大变形研制了一种量程为±500mm的位移传感器.利用数值积分建立了柔性悬臂梁受法线方向力时的几何非线性本构关系,借助Matlab中Lobatto法对本构方程进行求解并获得了相应的挠度与集中力和固端弯矩曲线,分析了挠度与柔性悬臂梁各参数的关系及产生大变形的主要原因,通过试验和误差分析得出了本构关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柔性悬臂梁的几何非线性本构关系与试验结果符合,固端弯矩理论值在y方向上分量是产生大变形的主要原因,各项静态参数指标良好,此柔性悬臂梁大变形的本构关系可应用于构件或结构的大位移测量.
[Abstract]:In order to measure the larger displacement of the structure. A displacement sensor with a measuring range of 卤500mm is developed using the large deformation of the flexible cantilever beam. The geometric nonlinear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the flexible cantilever beam subjected to normal direction force is established by numerical integration. The constitutive equation is solved by Lobatto method in Matlab and the deflection, concentration force and bending moment curve of fixed end are obta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flection and various parameters of flexible cantilever beam and the main causes of large deformation are analyzed. The correctness and validity of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 are obtained by experiment and error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metric nonlinear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flexible cantilever beam is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component of 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the fixed end moment in the y direc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large deformation, and the static parameters are good.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the large deformation of the flexible cantilever beam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large displacement of the member or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38001,51278324)
【分类号】:TP212
【正文快照】: 2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92)实际古建筑木结构的测量中水平位移可达到200mm以上[1-2],在实验室或仿真模拟中木结构的水平位移甚至达到300mm及以上[3].现有位移传感器极少能达到量程大、精度高、分辨力强、回程误差和重复性误差小、灵敏度高的要求,而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印举;单国全;;基于磁敏技术的位移传感器的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0年14期

2 刘焱;王烨;;位移传感器的技术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3年06期

3 ;国内线位移传感器汇总表[J];测控技术;1985年01期

4 ;国外线位移传感器汇总表[J];测控技术;1985年02期

5 张裕悝;董天锦;;位移传感器及其应用[J];机械与电子;1988年02期

6 商国才,李中涛,李彦田;一种新型数字位移传感器的研究[J];华北电力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7 紫外;无接触位移传感器[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1993年03期

8 王德盛;一种能用于水下的位移传感器[J];测控技术;1993年05期

9 韩达生,马仁富;新型无接触式位移传感器的研制[J];山东纺织科技;1994年01期

10 庞含章;位移传感器剖析[J];咸阳师专学报;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建华;卢普杰;窦松柏;张慧霞;;位移传感器自动化校准技术研究与应用[A];2010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曾建华;钟德辉;卢普杰;窦松柏;张慧霞;;位移传感器灵敏度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A];2011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姚玉婷;韩敏;;一种大量程直流位移传感器校准方法研究[A];2011航空试验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育荣;杨旭东;谢铁邦;;一种高精度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及其应用[A];2006年湖北省博士论坛——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装备论文集[C];2006年

5 张淑美;魏俊英;;小型霍尔位移传感器及多路变换器[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6 李秉实;吴忠;刘元度;严吉中;张新国;;波长编码光纤线位移传感器的位移误差及补偿[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段子龙;胡传琴;;位移传感器的改进与维护[A];2008年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鲍丙豪;;非晶丝制成的辐射状位移传感器[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9 齐勇;;光纤位移传感器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10 汤紫峰;齐勇;;强度型光纤位移传感器探头的研制[A];四川省电子学会传感技术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成都 胥绍禹 摘译;高精度1μm位移传感器[N];电子报;2008年

2 桑新霞;Solartron推出新一代S系列位移传感器[N];中国纺织报;2011年

3 王继征;Solartron位移传感器在变频式自调匀整仪中的应用[N];中国纺织报;2009年

4 记者 张清华;光明17家企业亮相高交会[N];深圳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其富;基于时变磁场精确约束方法的时栅位移传感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李彦;基于构造运动光场的高精度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谭为民;差线栅位移传感器原理与参数设计准则及其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张兴红;时空坐标转换理论及场式时栅位移传感器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5 陈锡侯;新型时栅位移传感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李昆;激光非接触位移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应用[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4年

7 刘小康;基于电气制导与误差修正的几何量计量新方法及新型栅式智能位移传感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杨伟;时栅的波动方程分析与行波形成新方法的研究与实验[D];重庆大学;2006年

9 冯平;智能位移传感器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10 杨练根;基于微恒力位移传感器的表面形貌测量系统和二维Motif评定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婧;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带钢对中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官云丽;双致变型时栅位移传感器[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3 江中伟;时栅位移传感器动态误差模型及修正算法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4 钟海彬;阵列式压电体积位移传感器的设计及实验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5 康建飞;制冷机用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小型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6 王浩;带保护环的差分式电容位移传感器标定平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7 匡也;高精度电感位移传感器校准平台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8 王津楠;光谱共焦位移传感器研究与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周文祥;单极式高频响电容位移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马慧;时栅测量装备热特性的研究及其精度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68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468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6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