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Tripod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完全解析与实验验证

发布时间:2018-02-11 05:42

  本文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曲面扫略分析 形位分析 工作空间 边界曲面表达式 出处:《农业机械学报》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Tripod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一般用数值搜索方法研究,难以给出边界曲面准确表达的问题,提出一种曲面扫略分析与机械结构形位分析结合的方法来解析Tripod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以正逆解的算法为基础,得到并联机器人各单开链扫略空间范围及其包络曲面表达式,用三维软件布尔运算得出各支链公共的工作空间,在考虑虎克铰约束和杆件干涉的情况下,再依据机械结构形位分析得到机器人实际工作空间及边界曲面表达式,并对工作空间的奇异性进行了分析。通过三坐标测量仪器测出实际的工作空间与理论分析解析出来的空间进行对比来验证解析方法的正确性,从而为机器人机械结构参数设计和工作空间计算奠定基础。
[Abstract]:The Tripod parallel robot workspace is generally studied by numerical search method, so it is difficult to give an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boundary surface. In this paper, a method i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workspace of Tripod parallel robot by the combination of surface scanning analysis and mechanical structure configurat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 algorithm of forward and inverse solution, the range of sweep space and its envelope surface expression for each single open chain of parallel robot are obtained. The common workspace of each branch chain is obtained by using 3D software Boolean operation. The actual workspace and boundary surface expressions of the robot are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shape and position analysis of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considering the constraints of Hook hinge and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rod. The singularity of the workspace is analyzed,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analytical method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actual workspace measured by the three-dimensional measuring instrument with that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us, it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design of mechanical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workspace calculation of the robot.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数理化工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5507) 重庆市基础与前沿研究计划项目(cstc2016jcyjA0253) 流体传动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GZKF-201503)
【分类号】:TP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冯李航;张为公;龚宗洋;林国余;梁大开;;Delta系列并联机器人研究进展与现状[J];机器人;2014年03期

2 高名旺;张宪民;刘晗;;3-RRR高速并联机器人运动学设计与实验[J];机器人;2013年06期

3 崔国华;周海栋;王南;张海强;;基于Isight的3-UPS-S并联机器人机构多目标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9期

4 牛雪梅;高国琴;刘辛军;鲍智达;;三自由度驱动冗余并联机构动力学建模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6期

5 张清华;张宪民;;平面3-RRR柔性并联机器人残余振动主动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13年02期

6 梅江平;高奔;谭杨;王兰;;3SPR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08期

7 张彦斌;张树乾;吴鑫;;3-CRPa移动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07期

8 陈根良;王皓;来新民;林忠钦;;基于广义坐标形式牛顿-欧拉方法的空间并联机构动力学正问题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09年07期

9 黄田,汪劲松,D.J.Whitehouse;Stewart并联机器人位置空间解析[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199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付伟;赵俊伟;陈国强;;一种新型3-PRS并联机构的伴随运动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2 苗蓉;;基于BP神经网络的并联机构误差分析[J];机床与液压;2017年11期

3 于振中;孙强;宁金;;一种新型3-PRP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J];河北工业科技;2017年03期

4 陈建强;王桂棠;陈永彬;熊峰;吴佳毅;卜龙;;直线型Delta机器人运动学建模[J];机电工程技术;2017年04期

5 常同立;刘学哲;顾昕岑;郭志鹏;;仿生四足机器人设计及运动学足端受力分析[J];计算机工程;2017年04期

6 周润;黄叙辉;高荣钊;李平;;风洞CTS试验并联装置的速度控制方法[J];兵工自动化;2017年04期

7 牟家旺;于今;吴超宇;程敏;钱小吾;;Tripod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完全解析与实验验证[J];农业机械学报;2017年07期

8 王娜;王冬青;赵智勇;;三自由度Delta并联机械手运动学分析及轨迹规划[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7年01期

9 孟维健;张艳伟;程建豪;崔国华;;一种装箱作业并联机器人机构的运动性能[J];包装工程;2017年05期

10 薛明瑞;高奇峰;胡红钱;冯军;;基于几何法Delta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昌;梅江平;刘艺;张新;;基于激光跟踪仪的Delta并联机构运动学误差标定[J];天津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2 耿长兴;张凯;张二鹏;张俊雄;李伟;;智能喷雾机器人的喷雾性能试验评价(英文)[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S2期

3 高国琴;王威;丁琴琴;;农业并联机器人同步滑模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09期

4 高名旺;张宪民;;平面宏动并联机器人动态模拟[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08期

5 艾青林;祖顺江;胥芳;;并联机构运动学与奇异性研究进展[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8期

6 王庚祥;原大宁;刘宏昭;吴现卫;;空间4-SPS/CU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2年03期

7 姜凯;郑文刚;张骞;郭瑞;冯青春;;蔬菜嫁接机器人研制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8 阳方平;李洪谊;王越超;陈鹏;王雪竹;;一种求解冗余机械臂逆运动学的优化方法[J];机器人;2012年01期

9 李树平;谢少荣;程军;李恒宇;李超;罗均;;基于差分进化的球面并联机构仿生眼参数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11年11期

10 胡俊峰;张宪民;朱大昌;陈强;;柔性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建模[J];农业机械学报;2011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齐骏;机器人工作空间配置的可靠性规划[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年02期

2 钟勇,朱建新;一种新的机器人工作空间求解方法[J];机床与液压;2004年04期

3 张培艳,吕恬生,宋立博;排球机器人动作规划方法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4年06期

4 曹毅,王树新,李群智;基于随机概率的机器人工作空间及其面积求解[J];制造业自动化;2005年02期

5 胡磊;刘文勇;王豫;栾胜;;骨科机器人空间设计方法研究[J];机器人;2006年04期

6 石磊;;松协调下双臂机器人的协作工作空间计算[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24期

7 许卫斌;平雪良;应再恩;杜永忠;李正洋;;6R型串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快速求解方法[J];机械设计;2013年06期

8 王兴海,周迢;机器人工作空间的数值计算[J];机器人;1988年01期

9 郭明,周国斌;多关节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分析与评价方法[J];机器人;1988年04期

10 陈国欣,李诚琚;计算机绘图在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中的应用[J];机器人;198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范守文;徐礼钜;;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的解析法[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殷子强;张广军;袁新;赵慧慧;吴林;;人机交互式机器人弧焊再制造系统设计[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范波涛;闫成新;;喷浆机器人灵巧度分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海丹;刘玉鹏;郑志强;;四轮全向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方法[A];2005中国机器人大赛论文集[C];2005年

5 高理富;宋宁;;Puma控制器改造中的控制算法探究[A];200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6 徐晓;翟敬梅;谢存禧;;机器人柔性装配单元的设计[A];第十届粤港机电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梁天培教授纪念会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峻;具有力感知的腹腔镜微创手术从动机器人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管小清;冗余度涂胶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腾飞;笼养蛋鸡健康行为监测机器人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4 李睿;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的在线测量与控制补偿技术[D];天津大学;2014年

5 赵燕鹏;长骨骨折精准手术机器人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6 黄彪;枇杷剪枝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陈健;面向动态性能的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杜亮;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定位误差参数辨识及补偿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聂华;具柔性脊柱的四足机器人结构优化与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10 韩金华;护士助手机器人总体方案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为凑;轻工包装机器人专用运动控制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2 齐龙;基于视觉的6自由度机器人焊接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3 彭真;典型工况下四自由度高速重载机器人起动特性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4 赵登步;基于机器视觉的SCARA机器人快速定位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江南大学;2015年

5 邱焕能;机器人操作臂控制驱动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权;基于大臂并联的四自由度机器人结构设计与研究[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年

7 翟美新;基于李群李代数的机器人运动特性分析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BUI HUU TOAN;智能服务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高君涛;工业码垛机器人的轨迹优化及结构拓扑优化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10 姜柏森;一种变几何桁架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及轨迹规划算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02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502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5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