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多节轮式管道机器人设计与运动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1 08:27

  本文选题:管道机器人 切入点:本体结构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管道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和应用,管道已经成为输运物质的主要工具之一。目前,管道需要查找和清除异物时,采用的流程是先停掉相关设备,然后拆开阀门或者管道,人工进行排查以确定异物在管道内的具体位置。然而,大部分管道铺设在高空或者深埋在地下,或者处在高温高压、有毒、高辐射等恶劣环境,这给人工作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因此,为提高检修水平和事故处理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工伤的发生,开发一种能代替人工进行异物探测和清理的管道机器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的管道机器人研究状况,结合管道环境和作业需求,确定机器人的本体结构采用模块化关节串联设计以及单元结构采用四周轮式封闭设计的方案;分别设计机器人的单元驱动模块、关节连接模块,并详细设计关键零部件,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关键零部件的校核分析。基于D-H齐次坐标转化原理,建立管道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进行机器人正运动学的求解,结合遗传算法对机器人逆运动学方程进行寻优求解;结合机器人的结构形式以及管道结构特征,提出一种S型垂直爬行运动策略,并对其进行垂直爬行运动动作规划。基于驱动轮与管道内壁之间作用机理,利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机器人单元管道行走运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牛顿-欧拉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单元间相互约束的垂直爬行运动动力学模型,得到关于机器人各单元的驱动力及各关节的驱动力矩的矩阵方程。基于机器人直管道行走运动仿真,验证管道机器人基本功能与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同时验证基于机器人驱动轮与管壁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机器人弯管道通过性仿真,得到管道机器人在水平弯道运行时的单元姿态以及关节姿态,验证管道机器人弯道通过性。基于机器人垂直管道爬行运动仿真,分析管道机器人在垂直管道爬行时的姿态,验证管道机器人垂直管道S型运动规划策略的可行性;分析垂直爬行运动力学特性曲线,验证垂直爬行运动动力学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以及垂直爬行运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基于机器人单元最大速度测试实验,验证机器人在管道行进的最大速度能够达到性能指标6m/min的要求,同时验证本体传动结构设计以及移动方式选择均是合理的,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基于机器人单元牵引力测试实验,测试机器人单元在管道内行走过程中的牵引力,验证设计的机器人单元所提供的牵引力能够满足实际管道作业需求。基于两节机器人单元弯管道通过性测试实验,验证管道机器人多节单元能够平稳顺利通过弯道,同时验证弯道仿真建模的可信性,也进一步验证机器人连接关节机构方案设计的可行性以及机器人整体结构尺寸参数设定的合理性。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ipelines in various industries, pipeline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ain tools for transporting materials. At present, when pipelines need to find and remove foreign bodies, the process used is to first stop the relevant equipment and then open the valves or pipes. Manual clearance checks are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location of foreign bodies in the pipeline. However, most of the pipes are laid high in the air or buried deep underground, or in harsh environments such as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poison, high radiation, etc. This brings great inconvenience to manual work and leads to low working efficiency.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intenance level and the efficiency of accident handling,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staff and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work-related injurie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a pipeline robot which can replace manual foreign body detection and cleaning. Through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ipeline robot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ing the pipeline environment and operation requirements,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robot body structure is designed by modular joint series design and unit structure by four-wheeled closed design, and the unit driving module and joint connection module are designed respectively, and the key parts are design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D-H homogeneous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the kinematics model of pipeline robot is established, and the forward kinematics of the robot is solved by MATLAB. Combined with genetic algorithm, the inverse kinematics equation of robot is solved, and a S-type vertical crawling mo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form of the robot an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peline. Based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action between the driving wheel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pipe, the mechanical model of the robot unit's pipeline walking motion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Darembert principle. On the basis of this, a dynamic model of vertical crawling motion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Newton-Euler dynamics analysis method. The matrix equations of the driving force of each unit and the driving moment of each joint of the robot are obtaine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basic function and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pipeline robot is verifie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of the robot's walking motion in the straight pipelin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dynamic model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driving wheel and the pipe wall of the robot is verified, an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of the transmissivity of the robot bent pipe, the unit attitude and the joint attitude of the pipeline robot in the horizontal bend running a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robot vertical pipeline crawling motion simulation, the attitude of pipeline robot in vertical pipeline crawling is analyz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S-type motion planning strategy of pipeline robot is verified.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vertical crawling motion is analyzed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vertical crawling motion, as well as the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vertical crawling motion.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maximum speed of the robot in the pipeline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erformance index 6m/mi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design of the main transmission structure and the choice of the moving mode are reasonable. Based on the robot unit tractive force test experiment, the robot unit tractive force in the course of walking in the pipeline can be tested. It is verified that the tractive force provided by the designed robot unit can meet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pipeline 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simulation modeling of the bend is verified,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cheme design of the robot joint mechanism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etting of the overall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robot are also verified.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冯平,邓宗全;管道机器人在弯道处通过性的研究[J];机器人;2004年02期

2 钟映春,杨宜民;新型无缆管道机器人的研究[J];机械工程师;2004年08期

3 金成柱,李江雄,柯映林;潜入式微细管道机器人的全程定位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16期

4 胡文君,李著信,苏毅,刘楠;管道机器人在三通处的通过性分析[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钟映春;杨宜民;;新型能源自给式管道机器人的原理设计与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6年07期

6 郭凤;许冯平;邓宗全;彭敏;;管道机器人弯道处驱动力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7 刘强;王树立;赵书华;陈宏;;油气储运行业管道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展望[J];管道技术与设备;2006年06期

8 王佳;胡侠;柳洪义;;球形管道机器人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年12期

9 吴洪冲;雷秀;;管道机器人弯管通过性的分析[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7年04期

10 王殿君;李润平;黄光明;;管道机器人的研究进展[J];机床与液压;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钟映春;杨宜民;;新型能源自给式管道机器人的结构设计研究[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2 马宏;白素平;闫钰锋;;管道机器人系统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崔高健;姜生元;;流体驱动式管道机器人的发展现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常玉连;邵守君;高胜;;石油工业中管道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前景[A];2006年石油装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官长斌;陈娟;刘永红;;一种新型蠕动式管道机器人的结构设计[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薛龙;邹勇;蒋力培;徐立力;贾滨阳;;异型断面管道机器人焊接控制技术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张荣沂;王科俊;史伟;贲f[烨;;基于SMA的新型蠕动式微型管道机器人研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七分册)[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曹爱方邋通讯员 盛一冰;我市首个“管道机器人”上岗[N];宁波日报;2008年

2 见习记者 朱建华;李智祥:“管道机器人”就差最后调试[N];长江日报;2010年

3 锦萍邋宗圆 瑾亮;管道机器人首次上岗[N];常州日报;2008年

4 丁姗 记者 赵凤华;微型管道的“安全员”[N];科技日报;2011年

5 记者 徐磊 通讯员 丁姗;“毛毛虫”能给核电站检漏[N];苏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军远;基于超低频电磁波的管道机器人示踪定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徐从启;自主锁止蠕动式微小管道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王永雄;管道机器人控制、导航和管道检测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程良伦;微管道机器人及其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0年

5 王忠巍;自主海底管道机器人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张学文;管道机器人三轴差动式驱动单元设计与可靠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梁亮;液体环境下螺旋管道机器人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旭东;水库涵管检测机器人的设计与试验[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钊;基于压电惯性冲击驱动的支撑机构可调式微管道机器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3 颜旭;双向折腰式管道机器人运动性能及动力学仿真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4 费振佳;履带式管道机器人设计及仿真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5 王毅;螺旋轮式驱动管道检测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D];天津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辰忠;差动式自适应管道机器人的设计与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6年

7 陈还;四轮全驱式管道机器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8 韩猛;多节轮式管道机器人设计与运动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9 郝云雷;基于外磁场驱动的微型管道机器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朱新忠;管道机器人越障能力及拖动力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694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694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9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