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沉积二硫化钨膜包覆薄芯光纤气体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
本文选题:光纤光学 +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 参考:《光学学报》2017年11期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铜沉积二硫化钨膜包覆薄芯光纤的马赫-曾德尔干涉型气体传感器。将标准单模光纤与薄芯光纤熔接形成纤芯失配型气体传感器,借由外表面沉积铜的二硫化钨敏感膜对硫化氢气体的吸附,将气体的浓度与光谱偏移关联起来,从而达到检测低浓度硫化氢气体的目的。研究表明,该传感器对硫化氢气体的检测灵敏度为29.3pm,且在硫化氢气体体积分数为0~6×10-5的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和选择性。该传感器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制备容易,特别适用于硫化氢气体的低浓度在线监测。
[Abstract]:A Mach-Zehnder interference gas sensor based on copper deposited tungsten disulfide film coated thin core fiber is proposed.The standard single mode fiber and thin core fiber were fused to form a mismatched core gas sensor. The gas concentration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spectral offset by the adsorp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by tungsten sulfide sensitive film deposited on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copper.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detection of low concentration hydrogen sulfide ga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nsor has a sensitivity of 29.3 pm for hydrogen sulfide gas, and a good linearity and selectivity in the range of 0 ~ 6 脳 10 ~ (-5) of hydrogen sulfide gas volume fraction.The sensor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high sensitivity and easy preparation. It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on-line monitoring of low concentra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gas.
【作者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理学院;重庆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广州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74054) 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项目(CXTDX201601030) 重庆市及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CYS16215,YCX2016213)
【分类号】:TP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室效应气体传感器[J];自动化与仪表;2000年02期
2 刘威;气体传感器的研究与发展[J];化工时刊;2000年09期
3 吴玉锋,田彦文,韩元山,翟玉春;气体传感器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3年10期
4 马戎,周王民,陈明;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及发展方向[J];航空计测技术;2004年04期
5 马黎君;;气体传感器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1期
6 高京卫;韩毅;;浅谈气体传感器的标定[J];工业计量;2008年02期
7 ;气体传感器[J];传感器世界;2009年03期
8 黄楠韬;;几种重要的气体传感器的特性分析[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赵应艳;王育波;;气体传感器的应用及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12期
10 梅娜;;集成气体传感器概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党恒耀;赵进宣;郭兴敏;;气体传感器在工业中的应用[A];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专辑(下册)[C];2010年
2 万吉高;黎鼎鑫;王锦芬;黎淑萍;秦国义;庄滇湘;;贵金属在气体传感器中的应用[A];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论文集——科学技术论文部分[C];1997年
3 孟丽娜;邱成军;左霞;;硅基微结构酞菁锌薄膜气体传感器[A];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论坛暨东北MEMS研发联合体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魏广芬;唐祯安;陈正豪;余隽;王立鼎;;微气体传感器的稳定性测试研究[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5年
5 曹廷炳;薛面起;;无溶液聚合法制备聚噻吩膜及其在气体传感器方面的应用[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6 刘志军;;矿用气体传感器校验装置[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天荣;张洪泉;;α-Fe_2O_3气体传感器的可靠性分配[A];第六届全国气湿敏传感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立春;徐开来;吕弋;侯贤灯;;基于微纳米材料的催化发光气体传感器[A];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漆奇;王宪辉;;新型气体传感器与分析设备[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10 谢晓;王文;刘明华;何世堂;;用于气体传感器的声表面波谐振器型振荡器性能的实验分析[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于柏林邋张兆军;气体传感器技术研究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7年
2 记者 常丽君;智能气体传感器探测化学药品更灵敏[N];科技日报;2012年
3 柏林;我掌握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核心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7年
4 高辰;物联天下 传感先行[N];人民邮电;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存光;TDLAS谱线畸变产生机理与校正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周泳;基于MWCNTs和RGO的电阻式气体传感器的基础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冯昌浩;基于一维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气敏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朱玲辉;基于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的气体传感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胡小龙;基于分等级结构氧化铟材料的NO_2气体传感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陈月皎;微纳结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魏玉宾;光纤气体传感器及其安全工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8 魏巍;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气体传感器性能提升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9 王莹麟;基于介孔结构氧化物半导体的气体传感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肖冰心;氧化钨、氧化铟的微纳结构调控与气体传感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婧怡;基于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QCM气体传感器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年
2 孙霞;NO_x气体传感器的研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3 雷菊华;基于SPP效应的新型气体传感器的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4 刘宏美;基于催化发光原理的VOCs气体传感器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5 刘凯强;温度分布及应力可调的微热板式气体传感器[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黄俊龙;基于石墨烯的新型气体传感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晓龙;基于丝素蛋白的有机场效应管气体传感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康婷;基于QCM的二氧化碳气体传感器的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王智慧;基于碳纳米管的气体传感器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张波;双层敏感膜OTFT气体传感器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40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74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