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适应RBF神经网络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段姿态控制
本文选题:姿态控制 + RBF神经网络控制 ; 参考:《航天控制》2017年01期
【摘要】:针对再入段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eusable Launch Vehicles,RLV)姿态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简称RBF)神经网络(ARBFNN)的姿态控制方法。首先,建立RLV的6-DOF非线性动态模型,并将旋转动力学模型变成严反馈形式。然后,设计了一种自适应RBF神经网络控制(ARBFNN)结构,可以减少神经网络逼近误差的影响。同时,通过李雅普诺夫和自适应控制的结合消除了控制器设计过程中的不确定影响,并验证了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在解决再入段RLV姿态控制问题上的有效性。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reusable Launch vehicle (RV) attitude control in reentry segment, an attitude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adaptive 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neural network (RBF) neural network is proposed.Firstly, RLV's 6-DOF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rotational dynamic model is transformed into a strict feedback form.Then, an adaptive RBF neural network control structure is designed, which can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the neural network approximation error.At the same time, by combining Lyapunov and adaptive control, the uncertain influence of controller design is eliminate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is verified.Fin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n solving the reentry RLV attitude control problem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91016018,61074064)
【分类号】:V448.2;TP1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广仁;钟震;姜苍华;;航天器的一种无源自适应姿态控制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2 干东英;;姿态控制飞轮机械参量的测定[J];光学机械;1981年02期
3 刘继忠,吴长才;旋转火箭的姿态控制设计方法[J];航天控制;1997年04期
4 阎野,赵汉元,何力;利用转移矩阵进行姿态控制[J];飞行力学;1999年04期
5 王景,刘良栋,张笃周;小卫星的自适应姿态控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02年01期
6 王松艳;杨明;王子才;;旋转弹的神经网络变质心姿态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7 刘智平;周凤岐;周军;;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飞行器的变结构姿态控制[J];宇航学报;2007年01期
8 孔雪;杨明;王松艳;;质量矩/直接力复合控制飞行器的姿态控制[J];计算机仿真;2009年05期
9 李洋;仇原鹰;张军;彭福军;;一种挠性航天器的自适应姿态控制与振动控制[J];振动与冲击;2009年12期
10 杜辉;张洪华;;一类带液体晃动航天器的姿态控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彪;刘磊;王永骥;;火箭姿态控制与故障重构的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池荣虎;于镭;隋树林;;无模型姿态控制理论与技术[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吕文军;戈新生;;基于能量的3D刚体摆的姿态控制研究[A];第七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暨第二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邹奎;戈新生;;基于分层滑模方法的3D刚体摆的姿态控制[A];第七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暨第二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翟坤;宝音贺西;;柔性太阳帆多体复合姿态控制研究[A];第七届全国多体系统动力学暨第二届全国航天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李连仲;王欣;;基于箭体系的最佳解耦姿态控制方法[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黄兴宏;徐世杰;;欠驱动航天器的一种姿态控制方案研究[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吴忠;赵建辉;赵剡;;空间站姿态控制/动量管理的非线性方法[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肖冰;胡庆雷;马广富;;小卫星改进型自适应反步姿态控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吴忠;赵建辉;;空间站姿态控制/动量管理系统的周期性扰动抑制[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邹丽梅 陈耀群;江苏科大声纳拖曳系统姿态控制研究项目通过鉴定[N];中国船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于淼;“蚱蜢”:蹦得高 回得来[N];中国航天报;2013年
3 本报驻日本记者 陈超;长途跋涉累累伤[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海辉;复杂航天器高精度容错姿态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刘治华;双功能飞轮控制方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3 周黎妮;考虑动量管理和能量存储的空间站姿态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蔡鹏;挠性航天器建模与姿态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胡立坤;一类簇状刚挠航天器模型与逆系统方法姿态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关新;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隔振与姿态控制一体化设计[D];清华大学;2012年
7 白圣建;挠性航天器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与姿态控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毕胜;变结构飞行器的多刚体建模和姿态控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钱山;在轨服务航天器相对测量及姿态控制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李争学;柔性飞行器姿态鲁棒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琰;局部惯量未知的航天器组合体姿态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王瀛;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姿态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孙航;充液航天器液晃抑制及其姿态控制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陈鑫;考虑重力影响的挠性航天器建模及姿态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5 王俊;扰动隔离载荷与卫星平台一体化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史星宇;充液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与液体燃料晃动抑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7 李敏行;非线性控制理论在三轴转台姿态控制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8 张弛;考虑姿态控制成本的结构拓扑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赵璇;空间轨道转移飞行器姿态控制视景仿真技术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2年
10 黄兵旺;挠性卫星H_∞回路成形姿态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43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74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