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改进D-S证据理论在电动汽车锂电池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4-24 10:49

  本文选题:故障诊断 + 电动汽车 ; 参考:《智能系统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针对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的故障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改进D-S证据理论组合规则完成诊断过程。为了避免单一途径的诊断可能造成故障漏检误检的状况,决策层采用D-S证据理论组合规则来确定基于BP网络和RBF网络两种故障诊断算法结果。然而为了克服D-S证据理论处理高度冲突证据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改进的D-S证据理论组合规则。首先,采用神经网络对电池故障进行初步诊断,结合网络诊断准确率来分配不确定信息并构造证据体,又引入了证据间的支持矩阵来确定新的加权证据体。然后,把各个焦元的信任度融入D-S证据理论组合规则,从而融合神经网络证据体及新加权证据体。最后,依据决策准则确定锂电池系统的故障状态。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改进D-S证据理论融合诊断方法在电动汽车锂电池故障诊断中的有效性。
[Abstract]:The improved D-S evidence theory combination rule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complete the diagnosis process for the battery system of electric vehicle. In order to avoid the situation that single way diagnosis may lead to false detection, the decision layer adopts the combination rule of D-S evidence theory to determine the results of two fault diagnosis algorithms based on BP network and RBF network. However,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efects of D-S evidence theory in dealing with highly conflicting evidence,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mproved D-S evidence theory combination rule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Firstly, the 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diagnose the battery fault, the uncertain information is allocated and the evidence body is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the accuracy of the network diagnosis, and the support matrix between the evidences is introduced to determine the new weighted evidence body. Then, the trust degree of each focal element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D-S evidence theory combination rule, thus the neural network evidence body and the new weighted evidence body are fused. Finally, the fault state of lithium battery system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decision criter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mproved D-S evidence theory fusion diagnosis method for lithium battery fault diagnosis of electric vehicles is verified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作者单位】: 上海电力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上海发电过程智能管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高新技术领域科研项目(15111106800) 上海市发电过程智能管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14DZ2251100) 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3DZ2273800)
【分类号】:TP183;U469.72;U47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本存;储江伟;张丽莉;;汽车融合故障诊断中D-S证据理论基本可信度的研究[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11年08期

2 曹初;任超伟;彭芳;张冬雪;;基于D-S证据理论的汽车综合性能评价[J];公路与汽运;2013年04期

3 ;无线充电电动汽车[J];发明与革新;2000年10期

4 赵清,徐衍亮,安忠良,许家群,齐瑞贵;电动汽车的发展与环境保护[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5 章超,易家玉;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迅猛[J];大众用电;2000年09期

6 ;戴-克公司第四代电动汽车[J];重型汽车;2000年04期

7 ;电动汽车是中国汽车业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切入点[J];电器工业;2001年12期

8 徐新明;环保电动汽车时代谁执牛耳[J];发明与革新;2001年04期

9 焦庆丰;电动汽车前景广阔[J];大众用电;2001年03期

10 刘茂理;云南需要电动汽车[J];云南交通科技;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翔;;电动汽车是未来的趋势[A];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贾爱芹;;浅谈电动汽车推广的实现途径[A];第六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伦景光;;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张梦洁;田令;;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A];第三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暨2006年省汽学会理事会议资料[C];2006年

6 张炳力;赵韩;;贯彻“汽车新政”加快安徽电动汽车工业的发展[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张杰;;电动汽车发展需要更多“绿灯”[A];西南汽车信息:2013年第7期(总第328期)[C];2013年

8 姚勇;刘林生;顾健辉;陈林;李科江;赵晓;;电动汽车发展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蒋惠琴;欧万彬;鲍健强;叶瑞克;;电动汽车:引领城市低碳交通的未来[A];生态城市建设与生态危机管理——中国未来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晓勤;鲁植雄;逄小凤;;浅述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俊国;公司推动电动汽车发展试点实施方案座谈会在上海召开[N];国家电网报;2007年

2 孙逢春;助推电动汽车发展意义重大[N];国家电网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葛胜征;奥运会 世博会重点采购电动汽车[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刘辉邋李层;发展电动汽车 国网抢得先机[N];中国电力报;2007年

5 记者 张静;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召开[N];经济日报;2009年

6 孙萌萌;工信部召集各方落实电动汽车政策[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本报实习记者 杨冬;电动汽车能否顺利驶入“产业化时代”[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8 柯芸;应加快建立电动汽车研发支撑体系[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9 记者 吉明亮 报道组 叶宁;英媒称“众泰”领跑世界电动汽车业[N];金华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陈磊;中美电动汽车发展论坛在京举行[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超;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电磁耦合机构能效特性及优化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2 刘瑜俊;电动汽车储能特性及其配置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宫大庆;电动汽车行业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4 杨君超;电动汽车项目发展管理及预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5 毛亮亮;电动汽车永磁同步电机电流分段优化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年

6 靳彪;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状态参数观测及转矩分配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邵路路;电动汽车厂商定价和政府补贴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高琳琳;四轮独立驱动独立转向电动汽车控制与协调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9 任秉韬;四轮驱动电动汽车转矩协调优化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10 李春杰;电动汽车充电与驱动集成化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凌峰;电动汽车大规模接入对电网的影响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黄润;电动汽车入网对电网负荷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杨俊秋;电动汽车充放电容量预测及控制策略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薛红红;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技术之协调充电策略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许恬;我国当前电动汽车潜在消费者的识别与消费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唐升卫;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王传能;电动汽车换电站优化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8 张晨曦;电动汽车入网技术及社会综合效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何清晨;适用于城市通勤的个人电动汽车设计与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10 张敏;计及规模化电动汽车充放电负荷的配电网效能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96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796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e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