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新型主动防护系统的拦截效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7 08:01

  本文选题:主动防护系统 + 网状弹药 ; 参考:《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7年12期


【摘要】:点对点式拦截来袭目标的拦截概率较低且高度依赖目标探测系统精度和拦截算法解算精度,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主动防护系统拦截来袭目标的方案,即采用姿态可调的牵引体发射网状弹药,形成面对点式的"网"来拦截来袭目标。在分析网状弹药发射方式及拦截来袭目标飞行轨迹的基础上,建立了网状弹药的牵引体的运动模型,将拦截网的运动状态分解至其牵引体的运动状态,以牵引体的空间位置确定拦截网的有效拦截面积,减少了对网姿态计算的复杂性,同时简化高速来袭目标的运动为直线运动。采用遗传算法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解决了防护系统的多个发射参数的优化问题,最后采用蒙特卡罗打靶实验方法,仿真分析了影响拦截效能的参数设计问题,为新型主动防护系统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Abstract]:The intercepting probability of point-to-point intercepting incoming target is low and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precision of target detection system and the precision of intercepting algorithm.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new active protection system for intercepting incoming target is proposed. In other words, the towing body with adjustable posture is used to fire the mesh ammunition to form the face point "net" to intercept the incoming targe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iring mode of the mesh ammunition and the flight path of the intercepting incoming target, the motion model of the towing body of the mesh ammunit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otion state of the interceptor network is decomposed to the motion state of the tractor body. The effective intercept area of the interceptor network is determined by the space position of the towing body, which reduc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ttitude of the network and simplifies the movement of the high speed incoming target as a straight line motion.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improved by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multiple launch parameters of the protective system. Finally, the parameter design problem affecting the interception efficiency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Monte Carlo shooting experiment method. It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further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new active protec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弹药技术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7214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5AA7046411,2015AA7046606)资助课题
【分类号】:E926.4;TP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希维;姚志敏;孔子华;;主动防护系统及对抗策略[J];四川兵工学报;2012年12期

2 周子朴;;主动防护系统[J];国外坦克;2006年06期

3 陆伟;;硬杀伤主动防护系统新进展[J];国外坦克;2011年11期

4 薛增全;郑斌;李建伟;李学英;;基于主动防护系统的最佳拦截区域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2年05期

5 武新;王晓;苗成;武海玲;李树涛;杨伟苓;李国飞;吕绯;;国外坦克主动防护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2期

6 李春海;李补莲;;主动防护系统[J];国外坦克;2014年01期

7 张刚 ,高勇;主动防护系统的软肋[J];国外坦克;2005年11期

8 王雄高;;“软”“硬”兼施——战车主动防护系统[J];国外坦克;2006年03期

9 田宇平;王晖;胡琪;;“速杀”遭遇“胜利碑”——美以两种主动防护系统之比较[J];环球军事;2007年03期

10 王东梅;;意大利“防盾”主动防护系统[J];兵器知识;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浩;徐豪华;马全峰;;改进粒子群算法在军事仓库选址中的应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专稿 沐阳;俄新型火箭筒打坦克有绝招[N];世界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晖;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火箭子母弹母弹引信安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建伟;硬杀伤型坦克主动防护系统拦截概率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卢东祥;基于分布式MEFP主动防护系统设计及毁伤概率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琪;多管发射拦截装置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4 高学刚;战车主动防护系统中的目标跟踪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辉;某轻型装甲主动防护系统火箭弹引信方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6 陈理凯;轻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拦截效率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姚素红;轻型装甲车辆主动防护系统弹药的引战配合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薛建伟;旋飞切割毁伤元高压驱动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炳坤;高压驱动飞盘内弹道特性的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56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856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e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