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模型的四足机器人对角小跑步态控制方法
本文选题:四足机器人 + 对角小跑步态 ; 参考:《机器人》2016年01期
【摘要】:为提高四足机器人对角小跑运动的稳定性,实现机器人躯干6维运动方向控制的解耦,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模型的对角小跑步态控制方法.控制器主要包括支撑相虚拟模型控制和摆动相虚拟模型控制.在支撑相,建立了作用于躯干质心的虚拟力与对角支撑腿关节扭矩之间的数学关系,通过调整躯干虚拟力的大小控制躯干的高度与姿态,控制机器人前进速度和自转角速度.在摆动相,将机器人侧向速度控制引入到足端轨迹规划中,并通过虚拟的"弹簧-阻尼"元件驱动摆动足沿给定轨迹运动.此外,在控制器设计过程中,引入了状态机,用于监控机器人各腿的状态,并输出对角小跑步态相位切换指令.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能够以对角小跑步态在平地上进行全方位移动,跨越不平坦地形,并能够抵抗外部冲击,证明了文中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diagonal trot motion of quadruped robot and to decouple the six-dimensional motion direction control of robot torso, a virtual model-based diagonal trot gait control method is proposed. The controller mainly includes support phase virtual model control and swing phase virtual model control. In the support phase, 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irtual force acting on the center of mass of the trunk and the torque of the diagonal supporting leg joint is established. By adjus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irtual force of the trunk to control the height and posture of the trunk, the forward speed and rotation angular velocity of the robot are controlled. In the swing phase, the lateral velocity control of the robot is introduced into the trajectory planning of the foot, and the swing foot is driven along the given trajectory by a virtual "spring-damping" element. In addition, a state machine is introduced in the controller design to monitor the state of each leg of the robot and output the diagonal trot gait phase switching instruc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bot can move on flat ground in diagonal trot gait, cross uneven terrain and resist external shock. The effectiveness and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method are proved.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863计划(2015AA0422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33014,61305130)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3FQ003,ZR2013EEM02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41912)
【分类号】:TP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01恩格尔伯格机器人奖颁布[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1年05期
2 ;神奇的机器人世界[J];机电新产品导报;2001年Z5期
3 宋树藩;采用机器人的有效自动化[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年06期
4 ;创造出色的机器人[J];个人电脑;2003年04期
5 ;危险作业机器人——人类的好帮手——访国家863机器人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戴先中教授[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3年03期
6 小才;;机器人时代[J];电脑爱好者;2006年13期
7 宋海宏;;机器人技术展望[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董炀斌;蒋静坪;何衍;;一种基于双令牌的多机器人协作策略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7年12期
9 王国奎;刘彦波;;草方格铺设机器人综合、高效控制系统的设计[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0期
10 陈秀珍;潘拓;;21世纪初机器人技术的走向[J];中国设备工程;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朝虹;张海珠;;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五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明辉;王楠;李斌;;面向灾难救援的机器人控制站系统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郭戈;王燕;王伟;;一种多机器人协作方法[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4 崔世钢;邴志刚;彭商贤;王玉东;;基于远程脑概念的服务机器人开发平台的设计与研究[A];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二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杨莹;丁X;许侃;;国际机器人科学知识前沿演化的可视化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唐矫燕;赵群飞;黄杰;杨汝清;;基于两足步行椅机器人的人在环中的助残机器人控制系统[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薛颂东;曾建潮;杜静;;具运动学特性约束的群机器人目标搜索[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2)[C];2009年
8 张国伟;李斌;龚海里;王聪;郑怀兵;;废墟洞穴搜救机器人控制软件设计与实现[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崔世钢;方景林;刘嘉q;彭商贤;邴志刚;;服务机器人开发中测控问题的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吴国盛;李云霞;李骊;;一种基于极坐标系下的机器人动态避碰算法[A];200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冬冬;看看自动化机器人在包装业中能起多大作用[N];中国包装报;2005年
2 莽九晨 周之然;有感“机器人道德法”[N];人民日报;2007年
3 记者 陈琳;机器人总动员[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记者 孙亚斐;千余支队伍携机器人亮相金城[N];兰州日报;2011年
5 崔鑫;机器人也能和您一起下厨[N];北京科技报;2012年
6 特约记者 杨保国;中国科大“蓝鹰”称雄机器人世界杯[N];大众科技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陈淑娟;机器人走近生活[N];计算机世界;2006年
8 虎虎;科学好玩(三)[N];四川科技报;2007年
9 孙潜彤;新松公司:在机器人研发领域显身手[N];经济日报;2008年
10 财宣邋Q孟推,
本文编号:1946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946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