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六索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及仿真

发布时间:2018-06-03 07:50

  本文选题:柔索 + 并联机器人 ; 参考:《吉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传统并联机器人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因此,科学家提出了用柔索代替杆的并联机器人,即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具有重量轻、工作空间大、柔性好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研究围绕着“FAST工程空间六索驱动馈源舱位姿控制系统模型开发”项目,以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为背景,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为研究对象,结合MATLAB、ADAMS等软件,求解柔索索力,分析柔索自身重力对柔索形状的影响,建立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五索工况下的仿真分析。旨在将六索驱动并联机器人模型进一步精确化,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总结柔索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FAST的主要结构、悬索理论、馈源舱的静力学平衡方程,为后期索力求解、仿真分析奠定理论基础。(2)研究和分析了柔索的直线模型和悬链线模型,基于ANSYS的LINK180单元建立柔索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柔索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得到柔索自身重力对不同类型柔索变形的影响程度。(3)基于柔索的悬链线理论、馈源舱的静平衡方程,编写了索力求解程序,并利用MATLAB软件对索力初始值、最终值,以及不同位姿下的锚固点坐标进行求解。(4)深入研究柔索悬链线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利用六索驱动并联机器人索力求解程序求解出索力的水平分力,并将其代入柔索的悬链线方程中,从而得到所求位姿下各个柔索的悬链线模型,为后续六索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建模奠定基础。(5)将柔索的悬链线模型和直线模型做对比,得到在所求位姿下柔索自身重力对其变形的影响程度,确定对于本文研究的六索驱动并联机器人,柔索的悬链线模型比直线模型更精确。(6)利用ADAMS软件中的柔索Bushing建模方法,建立了柔索的参数化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不同位姿下的六索驱动并联机器人模型,通过将仿真分析结果与MATLAB中的计算结果做对比,验证模型建立的准确性。(7)总结了六索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几种典型位姿,分别建立三种典型位姿下的动力学模型,并针对动力学模型分别进行了五索工况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位姿WP1下的五索工况不具有危险性,而位姿WP1和WP2下的五索工况索力不满足技术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parallel robot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production. Therefore, scientists have put forward a new kind of parallel robot with flexible cable instead of rod, that is, flexible cable driven parallel robot, which has light weight. Large workspace, good flexibility and other advantages, so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ject of "Model Development of position and attitude Control system for Space six Cable Drive Feed Hatch in FAST Engineering", taking flexible cable driven parallel robot as background, taking 500m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 (FAST)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combining with MATLAB ADAMS and other software. The force of flexible cable is solved, the influence of cable's own gravity on the shape of flexible cable is analyzed, the dynamic model of flexible cable driven parallel robot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ive cables. In order to make the model of six-cable driven parallel robot more accurate, this paper mainly does the following research work: 1) summar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flexible cable driven parallel robot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expounding the main structure of FAST. The theory of suspension cable, the static equilibrium equation of feed cabin, which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cable in the later stage and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2) the linear model and catenary model of the flexible cable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cable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LINK180 element of ANSYS, an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cable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LINK180 element of ANSYS. Based on catenary theory of flexible cable and static equilibrium equation of feed cabin, the program of cable solution is compiled, and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cable's own gravity on deform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cable is obtained by static analysis of flexible cable, which is based on catenary theory of flexible cable and static equilibrium equation of feed cabin. Using MATLAB software to solve the initial and final values of cable force and the coordinate of anchoring point under different position and pos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catenary line of flexible cable is deeply studied. The six-cable driven parallel robot cable is used to solve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 force of cable force, and it is substituted into catenary equation of cable, and the catenary model of each cable under the position is obtained. It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modeling of the six-cable driven parallel robot. (5) the catenary model of the cable is compared with the linear model, an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the cable's own gravity on its deformation is obtained under the desired position. For the six-cable driven parallel robot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catenary model of the flexible cable is more accurate than the linear model. (6) the parametric model of the flexible cabl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Bushing modeling method of the flexible cable in ADAMS software. On the basis of this, a parallel robot model with six cables driven under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posture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the calculation in MATLAB.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this paper summarizes several typical posture of the six-cable driven parallel robot, establishes dynamic models under three typical positions, and carries out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model under five cable working condition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ve-cable working condition under position and attitude WP1 is not dangerous, while the five-cable force under position and attitude WP1 and WP2 does not meet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so there is a hidden danger of safety.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新华,张晓;三角平台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识别[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赵新华;并联机器人精度分析与综合研究取得突破[J];天津科技;2005年01期

3 刘善增;余跃庆;杜兆才;杨建新;;并联机器人的研究进展与现状(连载)[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7年08期

4 陈峰;耿永锋;;6-6型绳牵引并联机器人的方位空间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刘辰;赵升吨;;并联机器人结构及驱动方式合理性的探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3年06期

6 ;中国首个3D打印并联机器人在重庆诞生[J];机械工程师;2014年01期

7 ;中国首个3D打印并联机器人研制成功 成本仅十万元[J];自动化博览;2013年12期

8 ;重庆设计出3D打印并联机器人[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3年06期

9 赵铁石,黄真;欠秩空间并联机器人输入选取的理论与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10期

10 曹清林,岑向东,杨玉萍,沈世德;一种线性平面并联机器人机械系统的设计[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利乐;段志善;;并联机器人的动态性能及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高峰;;并联机器人应用及其机构的创新[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孙立宁;刘彦武;曲东升;李长峰;;靶定位并联机器人控制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陈文家;陈书宏;赵明扬;;一种用于加工的新型4自由度并联机器人[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5 王志峰;吴强;王占林;付永领;;离散微分跟踪器应用于并联机器人单通道控制[A];中国航空学会液压气动专业2005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志峰;吴强;王占林;付永领;;离散微分跟踪器应用于并联机器人单通道控制[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廷力;金琼;刘安心;沈惠平;姚芳华;;基于单开链单元的两平移两转动输出并联机器人机型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旭;裴忠才;;液压6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研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郭希娟;黄真;;并联机器人加速度的各向同性[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建明;王宁;王树青;;使用模糊转换器的神经元非模型控制及在液压并联机器人中的应用[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周芹 张亦筑;我市研发出国内首台3D打印并联机器人[N];重庆日报;2013年

2 记者 王阳;“并联机器人”研发形成体系[N];上海科技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宇;绳牵引并联机器人的力学分析与性能优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刘鹏;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陈正升;高速轻型并联机器人集成优化设计与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刘胜;平面3-(?)RR并联机器人自激振动分析与工作模式转换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柯丰恺;面向机器人的多目视觉检测算法研究及系统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6 刘善增;三自由度空间柔性并联机器人动力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7 李艳;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及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李海虹;一种含柔性杆件的高速并联机器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刘欣;两种并联机器人的机构性能分析与运动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李艳文;几类空间并联机器人的奇异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美钰;平面五杆并联机器人动力学特性与控制系统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2 黄伟明;基于3-RRRT并联机器人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焦亚彤;6自由度3支链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4 宋婷;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动态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陈景礼;3-PCR并联机器人运动仿真与精度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6 李楠;名优绿茶并联采摘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7 马同;3-PSP并联机器人的位姿测量与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胡如方;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参数测试方法及实验验证[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9 曾继涛;一种三自由度快速并联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系统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丽;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轨迹生成及实验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720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19720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4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