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共轭聚合物的近红外光传感器

发布时间:2018-06-18 08:04

  本文选题:光热转换 + 共轭聚合物 ; 参考:《化学通报》2017年02期


【摘要】:近红外光(NIR)传感器在军事警戒、空间勘探、科研检测、医疗诊断等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的NIR传感材料主要是基于半金属的无机材料,借助窄带隙来吸收低能量的NIR而改变材料自身的电导率,继而实现检测。无机传感材料由于加工繁琐、不具备柔性、成本高昂以及难降解等因素致其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新兴的共轭聚合物材料通过光热转换或者能级可调的光电效应实现对NIR的高灵敏传感,同时能够实现快速响应。该类聚合物材料具有π电子离域的共轭结构,同样具有较窄的带隙,在NIR照射下能够通过自身电导率的改变或光热转换作用将热量传递至其他超热敏材料来实现对光的检测。借助柔性、环境友好、制备简单、便于掺杂、灵敏度高等优势,共轭聚合物材料为新一代NIR传感器的应用与普及开辟了新的前景。
[Abstract]:NIR sensors are of great value in the fields of military alert, space explor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medical diagnosis and so on. The traditional NIR sensing materials are mainly based on semi-metallic inorganic materials. The conductivity of NIR is changed by using narrow band gap to absorb low energy NIR, and then the detection is realiz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norganic sensing materials is limited due to complicated processing, lack of flexibility, high cost and difficult to degrade. The newly developed conjugated polymer materials can realize high sensitivity sensing to NIR by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or optoelectric effect with adjustable energy level, and can realize fast response at the same time. This kind of polymer material has 蟺 electron delocalized conjugate structure and narrow band gap. Under NIR irradiation, the heat can be transferred to other hypersensitive materials by the change of its own conductivity or photothermal transfer to other hypersensitive materials to realize the detection of light. With the advantages of flexibility,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simple preparation, easy doping and high sensitivity, conjugated polymer materials have opened up a new prospect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NIR sensor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3197,21422407,21674127)资助
【分类号】:TP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宁,郑建邦,曹猛,封伟,刘效增,吴洪才;共轭聚合物聚苯胺三阶非线性的研究进展[J];半导体光电;2001年04期

2 黄钐,王建营,李银奎,李亚东,贾春晓;共轭聚合物的合成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3期

3 张志勇;范曲立;陈旭;胡文博;卢晓梅;戴郁菁;黄维;;基于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分子刷的碘离子检测[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4 范曲立;陈轶;卢晓梅;黄艳琴;张广维;高志强;;水溶性共轭聚合物对过渡金属离子的检测[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曾文南;亓金萍;汪凌云;曹德榕;;共轭聚合物传感器用于病原体检测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9年11期

6 袁柱良;于宗强;夏安英;谭松庭;;含联苯PPV和柔性间隔基液晶性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J];液晶与显示;2006年04期

7 向梅;贾振红;吕小毅;钟福如;;新型共轭聚合物PDABTh/PS复合膜的光学三阶非线性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1年08期

8 徐征,章婷,陈晓红,刘育新,沈鸿;非共轭聚合物PPV衍生物中烷氧基团对发光性质的影响[J];发光学报;2002年02期

9 黄红梅,王柯敏,肖毅,翟秋阁,安德烈,黄杉生,李杜;基于分子导线效应的聚苯乙炔-吡啶荧光共轭聚合物传感信号放大研究[J];科学通报;2003年11期

10 ;业界动态[J];传感器世界;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维;;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区洁美;胡成龙;陈旭东;;表面增强荧光光谱研究共轭聚合物的发光及其影响机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唐艳丽;曹阿丽;刘越;;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在酶检测、可控杀菌等方面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光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4 田文晶;李耀文;薛丽丽;李慧;李在房;;给受体共轭聚合物的能级、分子结构设计及其在光伏电池的应用[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5 王树;;共轭聚合物的生物识别与传感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6 马於光;;共轭聚合物的物性放大效应[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7 胡玉琴;肖毅;黄红梅;尹笃林;肖小明;;新型荧光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的研究[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陈仕艳;应燕君;王华平;;新型给受体结构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9 于宗强;袁柱良;谭松庭;;一种新型含芴和联苯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英文)[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路胜利;曹镛;;新型乙烯撑和乙炔撑给体与受体交替共轭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江曼;具有深HOMO能级的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光电性能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圳辉;基于含氧族杂原子的苯并二唑的D-A型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周常明;新型功能分子与组装单元的制备与组装[D];复旦大学;2013年

4 刘春晨;带有可热脱除侧链的共轭聚合物/小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郑超;共轭聚合物杂原子修饰、构象控制及光电性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6 张余宝;含氯共轭聚合物及氮杂并苯类分子的合成与表征[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姚诗余;基于溶于绿色溶剂的共轭聚合物材料的太阳能电池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吴志鸿;新型共轭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9 杲辰;基于六苯并晕苯的共轭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及其光伏性能表征[D];北京化工大学;2016年

10 曾文南;聚芳烃二炔类水溶性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伟锋;共轭聚合物荧光传感器的合成与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袁雪;含吩噻嗪、喹啉结构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杨晓磊;共轭聚合物分子的电子输运性质[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魏双花;D-A型共轭聚合物的取向调控[D];苏州大学;2015年

5 曾涔;近红外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D];郑州大学;2015年

6 罗联源;D-A型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曾惠卷;基于苯并咪唑类铱配合物的共轭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梁露英;基于噻吩并吡嗪的D-A共聚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孙晓环;两种新型寡聚苯乙炔衍生物设计合成、荧光行为与传感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汪纯;基于共轭聚合物的腺苷脱氨酶灵敏检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347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0347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a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