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层次分类的手机位置无关的动作识别

发布时间:2018-12-17 10:20
【摘要】:使用智能手机中集成的加速度传感器识别用户日常动作在惯性定位、个性化推荐、运动量评估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手机位置不固定导致的动作识别率低下是该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提高手机位置不固定时的动作识别率,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类的动作识别方法。该方法将动作识别分为多层,每一层包含一个分类器。在训练某一层分类器时,首先根据本层训练样本集进行特征选择并训练分类器。然后使用训练得到的分类器对训练样本分类,并计算分类结果的可信度。最后通过对低可信度的样本进行剪枝得到下层分类器的训练样本。对未知类别的样本分类时,首先使用第1层分类器分类。如果分类结果可信度较高,则分类结束;否则使用下层分类器分类,直至所有分类器遍历完。实验部分通过对采集的动作数据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单层分类器相比,该方法可以将动作识别率由85.2%提高至89.2%。
[Abstract]:Using the accelerometer integrated in the smart phone to identify the user's daily action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s of inertial positioning,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motion quantity evaluation and so on. The low recognition rate caused by mobile phone location is the main problem in this fiel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rate of mobile phone when its position is not fixed,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ction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In this method, action recognition is divided into multiple layers, each layer contains a classifier. In training a layer classifier, the feature selection and classifier are firstly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training sample set of this layer. Then the training samples are classified using the training classifier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is calculated. Finally, the training samples of the lower classifier are obtained by pruning the samples with low credibility. When classifying samples of unknown categories, the first layer classifier is used. If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 is reliable, the classification ends; otherwise, the lower classifier is used until all the classifiers have been traversed. In the experiment part, the validit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the simulation of the collected action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rate from 85.2% to 89.2%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layer classifier.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基金】:天津市重大科技专项(13ZCZDGX01098)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6JCQNJC00700)~~
【分类号】:TP21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雅琴;;动作识别技术及其发展[J];电视技术;2013年S2期

2 倪世宏,史忠科,谢川,王彦鸿;军用战机机动飞行动作识别知识库的建立[J];计算机仿真;2005年04期

3 程祥;;人体动作识别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年20期

4 黄飞跃;徐光yP;;视角无关的动作识别[J];软件学报;2008年07期

5 徐光yP;曹媛媛;;动作识别与行为理解综述[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9年02期

6 黄丽鸿;高智勇;刘海华;;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人体动作识别[J];现代科学仪器;2012年02期

7 周艳青;王磊;;基于视觉的人体动作识别综述[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曹琨;;基于检索表的实时动作识别技术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年05期

9 刘博;安建成;;基于关键姿势的人体动作识别[J];电视技术;2014年05期

10 王燕;张绍武;凌志刚;潘泉;;基于图嵌入线性拓展方法的人体动作识别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袁飞;程韬波;周松斌;肖先文;;基于加速度特征的可拓动作识别方法[A];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飞跃;徐光yP;;自然的人体动作识别[A];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7)论文集[C];2007年

3 叶喜勇;陶霖密;王国建;邸慧军;;视角无关的人体躯干动作识别[A];第六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10)、第19届全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10)、第6届全国人机交互学术会议(CHCI2010)、第5届全国普适计算学术会议(PCC2010)论文集[C];2010年

4 黄艳欢;叶少珍;;连续动作分割综述[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董力赓;陶霖密;徐光yP;;头部姿态和动作的识别与理解[A];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7)论文集[C];2007年

6 朱岩;赵旭;刘允才;;基于稀疏编码和局部时空特征的人体动作识别[A];第十五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席旭刚;金燕;朱海港;高云园;;基于小波包熵和支持向量机的手部肌电信号动作识别[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五分册)[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陈丹;人与机器的“对话”[N];科技日报;2010年

2 ;凌空敲键盘?无线计算机手套问世[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谌先敢;现实环境下的人体动作识别[D];武汉大学;2012年

2 陈渊博;视频序列中的人体动作识别[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刘翠微;视频中人的动作分析与理解[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陈萌;基于李代数高斯表示的动作识别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李拟s,

本文编号:2384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384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e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