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纳米氧化锌—聚合物复合薄膜气体传感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16 00:12
【摘要】:近几十年,无机金属氧化物材料如ZnO在气体检测领域运用得到了深入研究,这类材料气敏响应性能优异、价格低廉且可以与微电子电路兼容。但基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的传感器往往需要安装额外加热装置,无法用于易燃气体的检测,同时选择性也较差,这些缺陷极大限制了其广泛使用。聚合物材料如PANI(聚苯胺)等用于气体检测时可工作在室温条件下。在制备PANI材料过程中使用掺杂、改性等手段,可以灵活调节聚合物的气敏性能,使其可以仅仅对特定气体具有良好的响应。本文主要思路是通过将无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与聚合物结合,合成复合材料,制备纳米复合敏感薄膜,最大程度发挥两种材料之间的协同作用、纳米尺度下表面效应等,克服固有缺陷,降低器件工作温度,尽可能优化对检测对象的敏感特性,改进对特定气体的选择性。此外,文章也使用紫外光照射手段改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复合薄膜室温气敏性能。主要研究了所制备敏感薄膜室温下的NH_3、NO_2敏感特性,使用SEM、XRD、UV-vis、FT-IR等手段表征分析本文所制备敏感材料的表面形貌、内在微观结构,为气敏性能改善提供有力支撑。(1)首先,本文用简单的一步水热法在洁净叉指电极上制备ZnO纳米棒阵列,用喷涂法将PANI分散液沉积在ZnO薄膜表面,制备ZnO-PANI纳米复合薄膜,研究薄膜室温NH_3敏感特性。同时,使用喷涂法沉积单层ZnO、PANI薄膜,测试、对比、分析各薄膜传感器的气敏响应。其次,改变纳米棒水热生长时间,对比分析不同形貌、结构对复合薄膜气敏性能的影响。最后,进一步探索复合薄膜对多种干扰对象的响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六方纤锌矿ZnO纳米棒垂直生长在基片表面,纳米棒之间相互接触连接且存在一些纳米尺度缝隙,红外光谱表明ZnO与PANI之间有一定相互作用。ZnO-PANI薄膜和PANI薄膜接触NH_3后电阻均增加,由于纳米棒比表面积极大,可以提供充足的吸附位点,同时有机无机材料之间形成p-n结,降低了气体吸附所需活化能,所以前者对NH_3气敏响应更为出色。随着水热时间增加,纳米棒垂直高度显著增加。纳米棒阵列表面平整度变差,缝隙变大,更易于气体分子扩散,复合薄膜对NH_3的灵敏度得以提升。水热时间每增加1.5 h,灵敏度增加10%。(2)本文又以ZnO纳米颗粒为敏感材料,制备ZnO纳米薄膜,探究了薄膜在紫外光照射下NO_2敏感特性。其次,加入PANI材料,制备不同结构、不同参数条件的ZnO-PANI复合薄膜,研究所用工艺条件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结构、参数。然后,测试最佳参数条件敏感薄膜对多种干扰气体响应,评估期器件选择性。最后,提出紫外光增强NO_2传感器的敏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光激发可以增加ZnO材料中的载流子浓度,改善敏感材料表面活性,使其获得良好室温NO_2气敏表现。对于纯ZnO薄膜而言,随着沉积量增加,纳米粒子出现团聚,无法充分吸收紫外光,气敏响应值出现一定程度下降。ZnO-PANI复合薄膜综合了ZnO和PANI材料的优势,在获得良好气敏响应同时降低基线漂移。保持敏感材料使用量相同,电阻值大小合适的PANI-ZnO分层结构薄膜的气敏性能最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2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占昆;潘国峰;侯庆忠;;基于Al掺杂ZnO的丙酮气敏传感器以及紫外光激发对其气敏性能的影响[J];传感技术学报;2016年06期

2 易婷;张一波;李经纬;杨向光;;磷酸对二氧化铈催化剂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反应的促进作用(英文)[J];催化学报;2016年02期

3 姚小江;贡营涛;李红丽;杨复沫;;铈基催化剂用于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的研究进展[J];物理化学学报;2015年05期

4 鲍艳;张雪;马建中;刘易弘;;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ZnO/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5年06期

5 曲哲超;李斌成;韩艳玲;;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痕量氨气检测[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2年05期

6 郭先芝;康艳飞;杨太利;王淑荣;;基于聚噻吩/WO_3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低温NO_2传感器(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2年02期

7 王红勤;杨修春;蒋丹宇;;电阻型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概况[J];陶瓷学报;2011年04期

8 颜小飞;汪懋华;安冬;;基于叉指阵列微电极的阻抗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1年10期

9 ;Gas sensing performance of polyaniline/ZnO organic-inorganic hybrids for detecting VOCs at low temperature[J];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2011年05期

10 许婧;于英硕;张轶群;孙鉴波;刘凤敏;卢革宇;;近室温紫外光增感SnO_2-ZnO薄膜型乙醇传感器的研究[J];计测技术;2010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建交;纳米氧化锌的水热合成及其气敏性能[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2 太惠玲;导电聚合物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氨敏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张宏;无机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隋晓萌;聚合物—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发光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5 魏昂;水热法合成氧化锌纳米结构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伟豪;NO_2气体检测分析与系统设计[D];深圳大学;2015年

2 康婷;基于QCM的二氧化碳气体传感器的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晓东;二氧化氮及其衍生物对肺和脑一般毒性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4 刘文魁;氧化锌纳米结构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张琳;基于叉指电极的MEMS环境监测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6 谢志强;氧化锌纳米棒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7 杜玉帅;新型三维敏感电阻式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刘宾宾;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氨敏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董少英;聚合物接枝纳米ZnO复合乳液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哲;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ZnO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09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409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d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