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超薄压阻传导单元的新型柔性触觉传感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02 08:54
【摘要】:软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接触模型在机器人和机电系统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触觉感知是自动灵巧机器人手操纵的基本要素。它提供关于机器人手指和物体之间的接触点的相互作用力和表面性质的信息。交互信息(如摩擦和滑移)对于评估接触面上的相对运动非常有用,其检测对于机器人的抓握和操纵是至关重要的。本课题重点介绍一种用于机器人动态抓握的新型柔性触觉传感器。该触觉传感器基于超薄压阻导电单元,并且能够检测柔性接触表面上的三维力。可以通过使用具有触觉感知反馈的机器人,提供一种重要的传感方法,用于通过使用机器人来安全稳定地掌握和移动物体。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这种类型的用于机器人动态抓握的传感器的软固体接触的新模型。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先从概念技术图中移动,然后模拟测试单元中的各个组件。我们通过LIT技术创建放大器;执行原型的校准。我们介绍我们的原型的实验结果,得出关于不成功的物理模型的结论。从Z轴,我们获得了传感器对施加负载的响应的良好结果。但在X轴和Y轴的校准过程中,我们面临低灵敏度的问题,增益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决定创建一个新的原型。从这个经验我们开发了一个新的最优物理模型,基于它做了第二个样本,与不同的传感器。在本文中,详细描述了其制造过程。我们得到相当不错的结果,这次我们沿轴+X,-X,+Y,-Y轴有很好的灵敏度。Z轴也没有提出问题。我们获得了每个轴的数学描述,这表示一个成功的校准过程。沿着所有轴的载荷范围可以通过增益因子增加或减小。在Z轴上,传感器可以用另一个传感器更换,范围更广。可以得出结论,第二个样本适合于动态抓取任务。
[Abstract]:The contact model of soft solid surface intera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sign of robot and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Tactile perception is the basic element of automatic dexterous robot hand manipulation. It provid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teraction and surface properties between the robot's fingers and objects. Interactive information (such as friction and slip) is very useful for evaluating the relative motion of the contact surface, and its detec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robot grip and manipul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flexible tactile sensor for robot dynamic grip. The tactile sensor is based on ultra-thin piezoresistive conductive elements and can detect three-dimensional forces on flexible contact surfaces. An important sensing method can be provided by using robots with tactile perceptual feedback, which can be used to control and move objects safely and stably by using robots. We have developed a new soft solid contact model based on this type of sensor for robot dynamic grip. In the process of work, we first move from the concept technology diagram, and then simulate the components in the test unit. We create amplifiers through LIT technology; perform prototype calibration. We introdu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our prototype and draw conclusions about unsuccessful physical models. From the Z axis, we obtain the good results of the response of the sensor to the applied load. However, in the calibration process of X-axis and Y-axis, we face the problem of low sensitivity and gain can not solve this problem. We decided to create a new prototype. From this experience we develop a new optimal physical model based on which we make a second sample with different sensors. In this paper,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s described in detail. We got pretty good results this time along the axes X, Y, and we have a good sensitivity. The Z axis doesn't raise any questions. We have obtained a mathematical description of each axis, which represents a successful calibration process. The load range along all axes can be increased or decreased by the gain factor. On the Z axis, the sensor can be replaced with another sensor, with a wider rang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second sample is suitable for dynamic capture task.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佳;宋爱国;;柔顺性触觉再现技术的研究[J];测控技术;2007年08期

2 李博;N型硅压阻系数π_(11)与π_(12)之间关系的理论推导[J];东北工学院学报;1986年02期

3 段卓平,关智勇,黄正平;箔式高阻值低压锰铜压阻应力计的设计及动态标定[J];爆炸与冲击;2002年02期

4 陈宗圭;扩散型硅压阻器件[J];电子技术应用;1975年05期

5 赵甘鸣,鲍敏杭;多晶硅横向压阻灵敏度的统计分析[J];传感技术学报;1989年02期

6 黄正平,冯喜春;一种测量中等压力的新方法——双压阻计法[J];兵工学报;1991年02期

7 许德华,,祝冰;薄淀积膜压阻系数π∥π⊥测量[J];传感器技术;1995年04期

8 王楠;宋爱国;刘佳;张小瑞;;一种新颖的柔性触觉再现装置[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03期

9 冷义顺;;锰铜压阻应力计及其应用中的问题[J];强度与环境;1984年03期

10 杜伟坊,杜海清,谭旭;聚氯乙烯-碳化钛复合物的压阻效应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余金虎;汤文辉;;一种改进的压阻法[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周剑锋;郑强;陈永良;宋义虎;;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炭黑复合交联体系的压阻特性[A];第四届全国高聚物分子表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菊英;黄渝鸿;袁仲国;;感压复合材料压阻性能[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夏杰生;烟台新科公司推出“钢格板自控压阻焊机”[N];中国冶金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戴炜锋;半导体器件的建模、仿真与分析:大功率LED器件与半导体压阻器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菲露;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三维力柔性触觉传感器阵列解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李嗣旺;基于物理的柔性体运动编辑技术[D];浙江大学;2015年

4 叶强;柔性力敏传感在人体运动信息获取和反馈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5 王思莹;柔性体与流体耦合运动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夫根尼 扎伊采夫(Zaitsev Evgenii);基于超薄压阻传导单元的新型柔性触觉传感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孙一心;基于分布式电容的新型柔性触觉传感器的设计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黄慧宇;人工皮肤柔性触觉传感器的设计制备及传感特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7年

4 王小溪;咪唑基离子液体修饰炭黑/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压阻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5 杜晓燕;基于3D传感器的扫描仪研制[D];郑州大学;2017年

6 王超;基于手机传感器的室内导航定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7 张楠;基于非穿戴式传感器的多用户室内活动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8 周治利;基于概率假设密度的多传感器多目标跟踪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9 孙笑;基于机器视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唤醒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10 赵国龙;超低频隔振中绝对速度信号低频带扩展技术[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432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432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a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