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自动化论文 >

基于自适应自触发远程控制的机器人路径跟踪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25 13:01
【摘要】:针对通过无线通信信道远程操控自主机器人的问题,以轮式移动机器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并建立运动学模型,提出并实现了用触发条件调整跟踪误差的自触发策略,以实现较好的跟踪性能和减少网络信息传输。最后以P3-DX移动机器人为平台,对该方法进行了的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证实,与非自适应自触发方法相比,在网络信息传输量减少的情况下,跟踪性能几乎没有降低。
【图文】:

视图,视图,机器人


鋰嗫?,该类库采用C++编程语言实现,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修改和扩展,支持从机器人基本的通讯、路径规划一直到机器人的导航与定位等进行特定的的编程和应用。其中,P3-DX是目前世界上最成熟的几种轮式移动机器人实验研究平台之一[3-4],结构上采用上下位机模型的架构,采用前两轮驱动后一轮导向的差分驱动方式,丰富的软件包接入和管理机器人平台及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等附件,代码完全开放,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开发需要。如图1所示,为P3-DX机器人实体及结构图。图1P3-DX机器人视图·26·研究与分析2016年第6期(第29卷,总第146期)·机械研究与应用·收稿日期:2016-11-04基金项目:2014年天水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第一批)财政专项资金:群体智能机器人协调控制系统(编号:2014-09)。作者简介:姜毅龙(1966-),男,甘肃会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智能控制、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参考框架,移动机器人,全局


2机器人模型和问题制定2.1运动学模型建立为整个机器人运动推导一个模型,须建立统一的参考框架来表达各轮的力和约束。在整个运动学分析过程中,将机器人建模成轮子上并运行在水平面上的一个刚体。为了确定机器人在平面中的位置,我们建立了平面全局参考框架和机器人局部参考框架之间的关系(映射)[5],如图2所示。P3-DX移动机器人的前部的两个驱动轮由两个独立的电机驱动,完成各种基本动作都是通过分别控制左右轮轮速来实现的,另一个轮子是在移动机器人的后部的从动轮(见图1)。图2移动机器人全局参考框架和局部参考框架令D和r分别表示车轮轴线的长度和驱动轮的半径。速度vL和vR别表示左轮和右轮的速度。控制变量v和w分别表示移动机器人的前进速度和角速度。假设没有滑移效应,并且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模型满足非完整约束,对于上述假设下的移动机器人,定义笛卡尔坐标为(x,y),θ是前进方向和x轴之间的定向角。差动驱动机器人数学模型可以描述为:x·=vcosθy·=vsinθθ·=wìí(1)vwéù=1212-1D1DéùvLvRéù(2)非完整约束方程为:x·sinθ=y·cosθ(3)移动机器人在X-Y平面中的运动学模型如下:q·e=x·ey·eθ·eéù=cosθ0sinθ001éùu(4)其中q=x,y,θ[]T,表示在移动机器人质量中心的姿势坐标。控制输入u=v,w[]T。2.2跟踪控制问题跟踪控制[6-7]有轨迹跟踪控制和路径跟踪控制两种,目?
【作者单位】: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利曼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2014年天水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第一批)财政专项资金:群体智能机器人协调控制系统(编号:2014-09)
【分类号】:TP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鸿儒;宋爱国;;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侦察机器人模糊路径跟踪行为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8期

2 马保离,霍伟;移动小车的路径跟踪与镇定[J];机器人;1995年06期

3 李逃昌;胡静涛;高雷;刘晓光;白晓平;;一种与行驶速度无关的农机路径跟踪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02期

4 谢新伟,郝静如;浆液下搅拌机器人路径跟踪的模糊逻辑控制[J];机械工程师;2005年01期

5 施淑伟;严卫生;高剑;王迪;;自主船非线性路径跟踪控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年01期

6 葛平淑;王荣本;郭烈;;基于模糊逻辑的六轮月球车路径跟踪控制[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2期

7 吕文杰;马戎;李岁劳;付维平;;基于纯追踪模型的路径跟踪改进算法[J];测控技术;2011年07期

8 武星;楼佩煌;唐敦兵;;基于速度和加速度约束的有限控制能力路径跟踪[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9 付明玉;焦建芳;张爱华;;基于虚拟领航者的多艘船舶协调路径跟踪控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10 安凯;;球形机器人驱动系统设计与路径跟踪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杨杨;田玉平;;空间中多飞行器的协同路径跟踪控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王浚岭;王必晴;张莉;;一致P-函数非线性互补问题的宽邻域路径跟踪算法[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葛晖;敬忠良;;基于H_∞鲁棒自适应方法的无人飞艇3D路径跟踪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4 田宇;张艾群;李伟;;欠驱动自主水下机器人三维路径跟踪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5 刘敏;霍伟;;基于误差模型的移动机器人拖车倒退路径跟踪控制[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火凤;马保离;;离轴式拖车移动机器人的路径跟踪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高剑;严卫生;赵宁宁;徐德民;;UUV的全局路径跟踪控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霍伟;程躜;;移动机器人拖车的后退路径跟踪控制设计[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刘杨;郭晨;沈智鹏;刘雨;郭迪;;欠驱动船舶路径跟踪的神经网络稳定自适应控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八分册)[控制理论与应用(专刊)][C];2009年

10 张明路;关柏青;丁承君;;基于行为的移动机器人多分支路径跟踪与避障[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

本文编号:2552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552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d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