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面和观测器技术的异步电动机模糊逼近控制
本文关键词:基于动态面和观测器技术的异步电动机模糊逼近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控制理论的不断完善,电动机传动系统在电气传动系统中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异步电动机系统作为最常见的电动机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们的关注和青睐。为了获得高性能的异步电动机控制,经过各类专家和学者的不断努力,已经取得了许多有效的控制方法,其中比较经典的就是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但是,由于异步电动机本身是多变量、强耦合的复杂非线性被控对象,并且易受电机系统的参数时变和负载扰动的干扰,使得经典的控制方法很难实现系统在不同环境下的运行要求。因此,研究高性能的异步电动机控制方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在两相旋转dq坐标系下的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动态面和观测器技术的异步电动机控制策略。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首先简要介绍了异步电动机系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常见的几种控制策略,并重点介绍了反步法、模糊控制等控制方法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为下文的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第二,介绍了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并详细介绍了两相旋转dq坐标系下的异步电动机数学模型的推导原理。然后,介绍了模糊控制的相关知识及一类SISO严格反馈系统的动态面反步控制,为本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针对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模糊自适应位置跟踪控制。通过模糊逼近和自适应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系统的参数不确定问题,并利用动态面技术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反步设计中产生的“计算爆炸”问题。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第四,基于观测器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模糊自适应动态面控制方法。利用降维观测器来估计异步电动机系统的转子角速度,应用动态面技术避免了传统的反步设计中产生的“计算爆炸”问题。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异步电动机的位置跟踪控制,在MATLAB环境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异步电动机 模糊逼近 观测器 动态面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273;TM34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一章 绪论7-13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7-8
- 1.2 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技术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及研究现状8-11
- 1.2.1 异步电动机系统国内外发展概况8-9
- 1.2.2 异步电动机系统控制策略研究与发展现状9-11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1-13
- 第二章 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及相关控制理论13-25
- 2.1 异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13-17
- 2.1.1 异步电动机的三相原始数学模型13-15
- 2.1.2 异步电动机在两相同步旋转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15-17
- 2.2 模糊控制的相关理论17-20
- 2.2.1 模糊控制的基本理论17-18
- 2.2.2 常见的几种模糊逻辑系统18-20
- 2.2.3 万能逼近定理20
- 2.3 一类SISO严格反馈系统的动态面反步控制20-24
- 2.3.1 反步法的基本原理20-22
- 2.3.2 基于反步法的动态面控制器设计22-23
- 2.3.3 稳定性分析23-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基于动态面技术的异步电动机的位置跟踪控制25-37
- 3.1 引言25
- 3.2 异步电动机系统的数学模型25-26
- 3.3 基于动态面技术的模糊自适应控制26-32
- 3.3.1 控制器设计26-30
- 3.3.2 稳定性分析30-32
- 3.4 所设计的控制器与经典反步控制器的比较32-34
- 3.5 仿真分析34-36
- 3.6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基于观测器技术的异步电动机模糊自适应动态面控制37-47
- 4.1 引言37
- 4.2 降维观测器37-39
- 4.2.1 观测器的原理37-38
- 4.2.2 观测器的设计38-39
- 4.3 控制器设计39-43
- 4.4 稳定性分析43-44
- 4.5 系统仿真及结果分析44-46
- 4.6 本章小结46-47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47-49
- 参考文献49-5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3-55
- 致谢55-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必红;带正态误差的门限观测器[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杜诚;;多电机长轴传动的观测器控制[J];武钢技术;1987年03期
3 姚克汩,陈福泉;电筒式简易水文观测器[J];探矿工程;1988年02期
4 王经维;孔慧芳;;最小阶状态线性函数观测器的设计与应用[J];安徽工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5 谢平;欧洲红外空间观测器推迟一年发射[J];中国航天;1992年08期
6 佟绍成,周军,王有德;基于模糊观测器的非线性模糊鲁棒控制[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杨晋萍;王路;董欣;;可控硅—电机系统的最低维观测器的设计问题[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年05期
8 纪洪利;杨伟鸿;王景芝;;基于干扰观测器和迟滞观测器的压电致动器控制[J];机床与液压;2010年11期
9 陈霞;邹继斌;;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反作用力矩测试系统鲁棒性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7期
10 张伏中;利用“观测器”设计数字滤波网络[J];航空学报;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纪洪;单甘霖;郭治;胡维礼;;指定误差协方差的降维观测器及其设计[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2 胡品慧;袁璞;;有不可测输入时的变结构观测器[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李丹;周传心;韩忠旭;;高阶不等容环节代数等价观测器转换方法[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杨晓光;刘公望;;基于模糊观测器的H_∞控制器设计方法的进一步研究[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夏常弟;;线性系统中的一种变结构观测器[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6 王江;王先来;王海涛;范铁华;;非线性系统的滑模变结构观测器[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7 王乐;方一鸣;裴福俊;王益群;;基于等效负载观测器的直流电机转速变结构鲁棒控制[A];第二十一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王洪斌;姚洪磊;;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倒立摆离散变结构控制器设计[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9 翁正新;王广雄;姚一新;;一种基于观测器的鲁棒H~∞优化设计方法[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胡品慧;;带观测器的鲁棒性控制器[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文才;柔版印刷质量观测器[N];中国包装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伟龙;多段式平行泊车轨迹动态规划及系统控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王绍明;混沌系统控制及参数辨识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谭广军;高速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4 孙军伟;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Youssif Mohamed Toum Elobaid;非线性气动肌肉系统的跟踪控制及其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伟伟;基于观测器的多率采样控制[D];山西大学;2014年
2 常宇轩;非线性方程组的初值重构和收敛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韩正云;基于干扰观测器的船舶动力定位控制器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6年
4 魏萍;基于动态面和观测器技术的异步电动机模糊逼近控制[D];青岛大学;2016年
5 段朝锋;基于观测器的不确定混沌控制与混沌同步[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纪茂新;基于并联观测器的单相逆变电源控制策略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7 李俊伟;基于重构输出状态的降维观测器的一致性问题[D];温州大学;2013年
8 霍泽云;基于观测器的H_∞故障估计与调节[D];山东大学;2008年
9 王文锋;基于观测器的线性系统的正实控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郑忠杰;具有观测器冗余的直线电机伺服系统[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动态面和观测器技术的异步电动机模糊逼近控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58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