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光纤模间干涉的传感与解调特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P2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剑锋,陈林森,胡元,陆志伟,沈雁,汪振华;干涉型激光直写技术用于光盘防伪[J];激光杂志;2003年06期
2 孟庆尧,赵勇,郑明;干涉型光纤应变传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光电子技术;2005年03期
3 穆佳丽;赵丹;邹伟金;傅继武;;基于半导体激光器自混合干涉的光纤温度传感模型[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0年09期
4 施清平;刘彬彬;郑桂波;安雪岩;张敏;;干涉可见度波动对PGC解调传感器结果的影响分析[J];电子世界;2013年14期
5 宋微微;;基于Matlab/Simulink的干涉型光纤检测系统仿真[J];舰船电子对抗;2007年02期
6 李长春,,骆飞,陶宝琪;埋入式干涉型光纤应变传感器[J];中国仪器仪表;1995年03期
7 肖文,张春熹,王涛,杨国光;混合去偏干涉型光纤陀螺系统研究[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1997年04期
8 张友能;王大文;丁莉;;分布式干涉型光纤振动传感器实验研究[J];量子电子学报;2014年03期
9 王元熙;;干涉型光纤传感测温计[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1986年02期
10 刘宇;王萌;王博;姜丽娟;王少华;;激光加工硅片的膜片式法—珀干涉型光纤压力传感器[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赵猛;倪明;胡永明;;一种干涉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郭海涛;王陆唐;阮颖;孟义朝;黄肇明;;偏振干涉型Interleaver的研究[A];2002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蒋立辉;张阳;张菲;;Mach-Zehnder干涉型光纤围界系统信号提取方案[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媛;基于时延估计的干涉型光纤传感定位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闵;微型光纤干涉型氢气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3 汪歆;改善干涉型光纤微弱磁场传感器性能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袁军国;分布式马赫—泽德干涉仪的原理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焦斌亮;Sagnac干涉型光纤电流传感器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6 孙丹丹;光栅型与干涉型微纳光纤生物传感器[D];暨南大学;2015年
7 沃江海;高精度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旭;干涉型光纤传感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2 任乃奎;基于多模光纤模间干涉的传感与解调特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年
3 丘小祥;光纤传感系统偏振控制与干涉臂补偿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4 董沛君;高分辨率干涉型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都智刚;干涉型光纤弱磁传感器解调系统稳定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谢莹;全光纤干涉型温度传感器的研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7 潘黎;基于3X3耦合器的干涉型光纤麦克风的系统设计[D];安徽大学;2011年
8 阙如月;光纤干涉腔的飞秒激光制备及超声传感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郭明江;白光干涉型光纤法珀腔传感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10 夏玮;光纤干涉测试仪的完善及系统软件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84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58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