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工作空间高速拾放的驱动同轴并联机器人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P2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世佳;丁世伟;;浅谈并联机器人快递分拣机及分拣方法[J];黑龙江科学;2018年09期
2 贺冬冬;刘婧芳;张良安;王晨晨;;并联机器人智能输入写字功能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8年09期
3 宋婷;张福龙;张小力;;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奇异性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年01期
4 杜幸运;赵慧;徐鹏成;;二元驱动串并联机器人结构参数约束条件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年09期
5 ;我国机器人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并联机器人走俏[J];机床与液压;2016年13期
6 范有余;;从专利看国内并联机器人的研究概况[J];民营科技;2016年09期
7 陈杰;孙霄龙;莫玮;;空间绳牵引并联机器人多目标优化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8 易磊;;高速并联机器人大举进军包装自动化领域[J];中国包装工业;2015年19期
9 ;中国首个3D打印并联机器人在重庆诞生[J];机械工程师;2014年01期
10 程东方;单宁;张建;;并联机器人的奇异性分析方法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晓玲;郑亚青;黄宜坚;;磁流变阻尼器在外墙清洗绳牵引并联机器人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郭希娟;黄真;;并联机器人加速度的各向同性[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张建明;王宁;王树青;;使用模糊转换器的神经元非模型控制及在液压并联机器人中的应用[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杨建中;;Stewart并联机器人在航天器上的应用[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任晓栋;童珉;黄涛;王晨希;;基于单倾角恒定约束的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标定方法[A];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CAC2018)论文集[C];2018年
6 冀洋锋;王义龙;江子扬;胡蕴博;林麒;王晓光;殷春平;;基于绳牵引并联机器人支撑系统的SDM动态试验[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7 史庆周;崔凯;孔令富;;Stewart并联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实现[A];2001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王立荣;李恩光;;6-DOF并联机器人动画控制中的实体转换[A];第一届全国流体动力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陈修龙;贾永皓;;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学术研究进展[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自动化分会&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委会学术工作进展报告 2017[C];2017年
10 张志豪;李秀文;廖斌;楼云江;;V3并联机器人的时间最优轨迹规划研究[A];第19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19th CCSSTA 2018)[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时报记者 张文弟;并联机器人 “滨海阿童木”本领强[N];滨海时报;2019年
2 记者 韩毅;高速并联机器人发展空间大[N];重庆日报;2019年
3 杜芳;市场需求爆发 并联机器人走上生产线[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6年
4 本报记者 杜芳;并联机器人走上生产线[N];经济日报;2016年
5 记者 王阳;“并联机器人”研发形成体系[N];上海科技报;2014年
6 李丹;天津大学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商业化并联机器人机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7 记者 周芹 张亦筑;我市研发出国内首台3D打印并联机器人[N];重庆日报;2013年
8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胡春艳 通讯员 李晋馥;中国智造版“阿童木”[N];中国青年报;2018年
9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冯卫东;以需求引领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N];科技日报;2015年
10 本报记者 郑莉;推进供给侧改革,,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N];安徽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斌;面向大工作空间高速拾放的驱动同轴并联机器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Zemichael Amare Desta;绳索驱动并联机器人的静态与动态特性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3 陈正升;高速轻型并联机器人集成优化设计与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4 刘善增;三自由度空间柔性并联机器人动力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5 李海虹;一种含柔性杆件的高速并联机器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刘欣;两种并联机器人的机构性能分析与运动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沈辉;并联机器人的几何分析理论和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8 洪林;并联机器人精度分析与综合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李艳文;几类空间并联机器人的奇异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10 张世辉;并联机器人汉字雕刻技术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先锋;基于ADAMS的Delta并联机器人系统性能分析[D];河南科技大学;2019年
2 李旭;基于弹性动力学的3-PSS并联机器人运动精度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
3 尹泽强;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块化可重构柔索并联机器人视觉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4 耿志国;面向高速分拣的4-DOF并联机器人轨迹规划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年
5 戴智武;基于开放式运动控制平台的DELTA并联机器人设计和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6 余龙焕;基于加速度反馈的平面3-RRR柔性并联机器人振动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7 张冬鼎;基于PCC的并联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8 尹晓龙;五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年
9 徐畅;小型6-DOF并联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9年
10 杨壮;基于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模拟器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43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64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