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在电磁炮系统效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P181;TJ866
【图文】:
心理学家米勒(G.A. Miller)经过试验表明,普通人在判断不同的对象时,通常能够正确区别的等级在 5~9 级之间。所以我们一般使用 5~9 个量化级别来定量这些定性指标。这个定性指标的转化通常利用如表 2.1 的量化标尺。我们通常不使用 0 和 1,原因是为了方便使用这些数据。表 2.1 定性指标量化标尺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9 等级 极差 很差 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 很好 极好7 等级 极差 很差 差 一般 好 很好 极好5 等级 极差 差 一般 好 极好除了量化标尺量化法,我们还有将定性指标的语言值量化成模糊数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是梯形模糊数和三角模糊数,如图 2.4 所示为一种常见的三角模糊数两级比例量化发。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保存模糊信息,但缺点是计算过程很复杂,尤其是排序时的计算。
图 2.5 机器学习和人脑思考对比图出本文用到的几个常用的机器学习相关基本术语做个简单的描述。所有经个“数据集”,将数据里的每一条数据叫做“样本”,每一条样本由多个“征”组成。本文中的五大综合效能指标即五个特征或属性。有监督的机器都有一个“标记”,本文所评估的综合效能值即标记值。数据集一般分为两用于“训练”模型,称为“训练集”,一般训练集所占数据集比例在 0.6-0则用于模型训练完成后的模型验证,称为“测试集”。训练所用的模型也称,本文中训练所用的学习器是基于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改进 SVR 算法和改 算法。训练得到的模型预测新数据的能力称为“泛化能力”,泛化能力越数据的适应能力就越强,即预测的准确性越高。机器学习训练流程
d fM M 是目标流中目标的等待范围。图3.5 对第i个目标服务条件示意图点iM 是当前服务目标第 i 个目标在航路上的位置,i1M 是前一个被服务目标的位置,服务时间st 对应的目标航程是e fM M ,bt 是第 i 1个目标被服务或来不及服务时第 个目标到达过航点所需的时间,vt 是被服务目标流中两个目标之间的时间间隔, 由 Possion分布同参数a 的负指数分布随机生成,求解后有平均间隔时间为1vat 。分析电磁炮对目标的服务概率需要做一些约定,点dM 是提供服务的最早点等待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林;;电磁炮原理探析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年02期
2 徐志伟;;“按钮战争”即将来临(上)——国外电磁炮的最新进展[J];坦克装甲车辆;2018年09期
3 黄子帆;潘爱琼;郑喜贵;刘军;;一种同轴线圈——轨道复合型电磁炮[J];信息通信;2016年06期
4 郅熙飚;;电磁炮[J];秘书工作;2016年09期
5 陈远兵;;电容式电磁炮电源电路设计[J];信息通信;2015年06期
6 随天;;虚拟与现实:离开超能力的电磁炮[J];课堂内外(科学Fans);2018年12期
7 白杜;;电磁炮[J];老同志之友;2018年07期
8 华庆富;;电磁炮与电磁弹射[J];中学生数理化(高二);2017年02期
9 姜舟;;“电磁炮”模型在楞次定律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6年11期
10 李兰坤;;从电动机的转动说起[J];知识窗(教师版);201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培艳;李惠光;王振春;李欢;;基于图像视觉的电磁炮外弹道实验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凯;董志强;任人;张翠花;;电磁炮脉冲电源系统中晶闸管开关保护技术研究[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袁建生;李军;左鹏;宋向前;;不同截面形状轨道的电磁炮电流分布特性分析[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世英;裴桂艳;张俊;;美海军电磁轨道炮研发计划评析[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于紫月;美电磁炮取得关键技术突破[N];科技日报;2018年
2 巩萌萌;印度电磁炮:实战化道路依旧漫长[N];中国航天报;2018年
3 俞小华 王笑梦;停止研发电磁炮,美军为何作此决定?[N];中国国防报;2018年
4 彰海雄;电磁炮的未来是否堪忧?[N];中国海洋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张强;美唱衰电磁炮或是在施放“烟雾弹”[N];科技日报;2018年
6 何勇;“春节自救指南”真能帮到年轻人吗?[N];济南日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张强;美海军发展电磁炮为何踌躇不前?[N];科技日报;2016年
8 本报驻京记者 郭超豪;首战京城[N];文汇报;2017年
9 李晓敏;电磁炮距实用化要过三道坎[N];中国航天报;2017年
10 陆天歌 本报特约通讯员 董强;电磁炮:制胜疆场的利器[N];解放军报;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勇;机器学习在电磁炮系统效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9年
2 高硕飞;圆膛四轨电磁轨道发射装置的多场耦合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3 刘峰;电磁炮组件受不同载荷压力作用下的解析计算及动态响应[D];燕山大学;2012年
4 张淼;电磁炮发射过程电源系统电磁特性及抗干扰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5 李敏;电磁炮发射轨道受不同函数磁压力作用时的变形计算[D];燕山大学;2012年
6 葛霞;电磁炮发射过程中电磁场环境的分析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彦鹏;轨道—线圈复合型电磁炮发射机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吴宇;电磁炮身管的参数化研究和动态响应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刘少培;电磁发射脉冲电源研究及电磁场数值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10 孟晓永;电磁轨道炮复合型轨道的动态响应[D];燕山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53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zidonghuakongzhilunwen/2753713.html